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信維通信:翻倍還是到頂?

基金配置“魔咒”之下, 信維通信會重蹈網宿科技的覆轍嗎?

2016年年底時, 最受基金經理們追捧的股票不是貴州茅臺, 而是市值只有前者1/15的信維通信:共有17家基金公司的35只普通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產品占營業收入比重或許可能重新回升。

對於未來競爭中是否會處於劣勢以及是否會參照同行加大研發投入比例的疑問, 信維通信證券事務代表盧信對《證券市場週刊》記者表示, 公司主要客戶均為世界一流消費電子企業, 這也是對公司研發水平的客觀認可;目前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200多項,

在申專利400多項, 在同行業保持領先優勢, 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從公開信息看, 公司與碩貝德在客戶屬性、產品類別均有不同, 戰略理念、產品線構成等也有較大差異, 不太具備可比性。

在生產效率上, 信維通信也遠非碩貝德可比, 一個簡單的指標是人均收入。 2013年, 信維通信和碩貝德的人均收入分別為54.79萬元和50.37萬元, 相差並不算多, 但2014年和2015年信維通信的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11.03萬元和114.33萬元, 較碩貝德的60.02萬元和45.06萬元分別高出85%和154%。

作為製造業企業, 商業模式也沒有發生變化, 按照常理, 隨著收入增加, 人力配置也需要增加, 人均貢獻收入不應相差太多, 信維通信在短時間內人均產出實現翻番, 著實讓人困惑。 如果未來信維通信回歸到和碩貝德接近的水準,

意味著其員工人數將增加一倍左右, 營業成本占比和費用率恐怕不會再像現在這麼好看。

對此, 盧信解釋道, 公司與碩貝德在客戶屬性、產品類別等均存在較大差異, 產品實現方式也有所不同, 不太具備可比性;其次, 公司近幾年不斷深化精益管理, 通過自主研發提高自動化生產水準, 實現了低成本全自動或半自動柔性製造能力, 未來公司也有信心維持在行業中較好的人工效率。

最後還要提到的是, 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 公司2015年完成並購的亞力盛公司原大股東亞力盛投資在二級市場已累計減持套現約5.47億元。 信維通信收購時支付給亞力盛投資的現金對價為7500萬元, 股票對價為3926.70萬股,

按照彼時發行價格對應3.75億元對價, 加上支付給其他小股東的對價, 在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形成了5.32億元的商譽, 而2010年上市後至2015年, 信維通信累計淨利潤也只有3.48億元, 公司的收購可謂相當激進。 2016年5月分紅後, 亞力盛投資持股擴大至6282.72萬股, 2016年12月20日開始減持前, 其所持股份的市值已經上漲了349.85%至16.78億元。 最近的三次減持幾乎將其持有的207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悉數減持完畢, 完成了收購股份對價的變現並剩餘4209.72萬股(現價約14.13億元)。 與此同時, 亞力盛投資做出的業績承諾為2015年至2017年分別不低於4500萬元、5860萬元和7620萬元, 合計只有1.80億元;未來如果亞力盛投資(也是現管理者)出現管理懈怠, 未能勤勉盡職, 在2017年度以後, 信維通信恐面臨較大商譽減值風險。

對於這個問題, 盧信表示, 公司並購亞力盛的對價是基於收益法的價值評估, 從並購後的情況看, 亞力盛超額完成了業績指標, 按既定戰略保持了較快發展;亞力盛和上市公司在客戶協同、技術共用上日益加強, 同時公司對亞力盛也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激勵制度, 目前看商譽沒有減值的跡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