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讓我陪你一起飛!(林文斌/文)

常聽一些人說:照顧孩子, 會拖累自己。 這是真的麼?與自己關係最為親密的孩子, 怎麼就成了限制家長人身自由的羈絆?

[Linzi fly with you!]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麼一組段子:

孩子上學後——面對輔導孩子做作業這一“世界性難題”, 磚家建議家長務心閱讀以下書籍:第一階段看《孩子你慢慢來》, 第二階段看《論持久戰》, 第三階段看《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療》, 第四階段看《活著》。 網上更是充斥著“放假是怕老師瘋了, 開學是怕家長瘋了”等各種吐槽……

總之, 懷孕的時候想著生了就解放了, 生了覺得上學就解放了, 上學後發現畢業後或許才能解放,

畢業後才知道子女的工作與婚嫁都少不了操心, 再然後, 還要給子女帶孩子, 又一輪迴圈開始了, 這輩子根本解放不了了……

[Linzi fly with you!]

乍一聽, 好像還真有道理。 有了孩子, 生活的重心就會面臨180度的大轉彎。 但是, 我們可能忘了最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是被我們帶到這個世上的, 我們對TA負有最直接的責任, 我們更有義務幫助TA更好地成長。

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在上一期節目《孩子和家長, 究竟是誰束縛了誰?》中談到:“那些認為因陪伴和教育孩子感到犧牲了自由的家長, 有愧于爸媽這個稱號, 有點兒逃避和推卸責任的味道。 ”

從這個角度說, 照顧孩子會拖累自己, 其實是一個無厘頭的偽命題, 或者說是一個逃避責任的偽藉口。 因為當初我們決定要孩子的時候,

就意味我們已經和未來的小生命簽訂了一份協定, 願意接受孩子所帶給我們的一切。

[Linzi fly with you!]

孩子所帶來的, 當然包括洗尿布、餵奶粉、陪著玩、陪著學, 這些也的的確確會佔用我們許多的時間與精力。 然而, 這些應該是我們自願承受的, 至少, 它應該是我們需要學會坦然面對的。

在這個問題上, 我們很欣賞“千百木”說的一段話:“從孩子牙牙學語到步入學堂, 我都記得他的身影, 交友的煩惱、答錯題的懊惱、得到表揚的歡欣, 我都瞭解, 青春期的時候也像朋友一樣相處, 這就是我喪失自由的代價吧, 這種代價我願意!”

是的, 這段很任性地話實際上是在強調一件事實:陪伴孩子成長是為人父母的本職, 即使為此犧牲自由,

也應義不容辭。

[Linzi fly with you!]

更何況, 育兒與自由的矛盾其實沒有那麼尖銳, 帶孩子也並非全像段子說的那樣, 有那麼多艱難困苦。 許多困難與恐懼都是想像出來的。 我們完全可以多動動腦筋, 採取一些符合實際的方法, 既陪好孩子, 又給己自由。 最多, 只是自由的絕對時空有所壓縮而已。

在這個方面, “涼茶”的切身體會值得借鑒。 她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 父母坐在旁邊看書, 互相陪伴而又互不干擾;孩子練琴、學畫畫、上各種培訓班時, 父母可以跑到附近轉悠, 而不是坐在那裡乾等, 憋得心煩意亂。 另一方面, 父母外出做一些事情時, 若是方便也可以考慮帶上孩子一起去, 這樣孩子通常能夠跟著家長見見世面, 從中學到許多課本以外的東西。

這兩方面的做法, 能夠有效緩解家長同志們時間被佔用、自由被剝奪的焦慮感。 不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平時是否經常這麼做呢?

當然, 方法的路千萬條, 相信大家的身邊, 還有許多出色的家長, 他們不僅把孩子培養得很棒, 自己也優哉遊哉, 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Linzi fly with you!]

甚至於, 孩子的出現, 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 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能夠體驗不一樣的體驗, 獲得更完整的人生。 因此我們談家長的自由, 不能僅僅以時間和空間上的寬鬆度來測量, 許多時候, 為了育兒而陪伴左右的親子時光, 表面上耗費了諸多本可以用於學習、工作、休息、娛樂、應酬的時間,

空間上也以孩子為中心不敢走遠, 然而, 那種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成就感、幸福感、愉悅感, 又豈是時間、空間、金錢所能衡量的?

都說歲月無情, 孩子那句“你再不陪我, 我就長大了”, 曾顫動了多少家長的心房?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母親, “阿凡提”對此頗有感觸, 她說:“回想陪伴孩子的這些年, 我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 現在真的是覺得愧疚、難過、不舍, 各種各樣的感情都有, 最終的是心疼、後悔。 因為, 我們真的無法回到過去了。 ”

孩子會帶給家長許多煩惱, 也會帶來許多歡樂, 會帶來許多痛苦, 也會帶來許多幸福, 期間也許會此消彼長、時弱時強, 但我們千萬莫要目光短淺, 為了一時的自由, 放任孩子野蠻生長。 那樣的缺位, 註定會變成老時的缺憾, 而且永遠無法彌補。

[Linzi fly with you!]

自由是所有人都嚮往的,但是自由也是需要條件設定的。在這個世界裡,沒有絕對的自由,真正的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就像交通秩序,雖然限制了每一個出行者的上路自由,卻保障了所有上路者的安全,是一種大自由。

作為一名成年人,與責任剝離的自由只是空殼的自由,唯有發自于內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Seven媽媽所講:“有位朋友說遲遲不要孩子是因為害怕,害怕孩子剝奪了時間和自由。其實,那都是畏難情緒在作崇,只聽說孩子有多麻煩多費勁,卻沒去感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感。自由,從來不是別人所能約束或給予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心靈釋放。”

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負擔,縱然再苦再累,相信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飛吻、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甚至一聲輕輕的呼喚,都能令我們幸福滿滿。所以,希望我們做家長的,都努力學會化巨大的思想壓力為強大的育兒動力,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牽著與我們關係最為親密的孩子,一起高飛遠航!

而且永遠無法彌補。

[Linzi fly with you!]

自由是所有人都嚮往的,但是自由也是需要條件設定的。在這個世界裡,沒有絕對的自由,真正的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就像交通秩序,雖然限制了每一個出行者的上路自由,卻保障了所有上路者的安全,是一種大自由。

作為一名成年人,與責任剝離的自由只是空殼的自由,唯有發自于內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Seven媽媽所講:“有位朋友說遲遲不要孩子是因為害怕,害怕孩子剝奪了時間和自由。其實,那都是畏難情緒在作崇,只聽說孩子有多麻煩多費勁,卻沒去感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感。自由,從來不是別人所能約束或給予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心靈釋放。”

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負擔,縱然再苦再累,相信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飛吻、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甚至一聲輕輕的呼喚,都能令我們幸福滿滿。所以,希望我們做家長的,都努力學會化巨大的思想壓力為強大的育兒動力,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牽著與我們關係最為親密的孩子,一起高飛遠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