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石油專家:電動車對燃油車替代不具顛覆性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提速

11.9

T.O.D.A.Y

「油氣」

11月8日, 由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和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第11屆中日油氣市場研究成果交流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交流會上, 中日雙方能源專家研討議題涉及全球能源與油氣發展趨勢、油氣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

新能源汽車占比將穩步提升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研究所所長戴家權就新能源汽車發展及其對中國石油需求的影響進行分析, 他表示, 2030年左右新能源汽車成本相對于燃油車有經濟競爭力, 對油品的替代逐步擴大, 但不具顛覆性。

戴家權稱, 搭載60kWh的新能源汽車, 當電池單位成本降至775元/kWh時, 其經濟性將凸顯。 未來材料費用下降、能量密度提升、電池PACK減少和規模經濟發展等原因, 預計國內2030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降至700元/kWh。 考慮到汽車壽命期在10—15年, 中國需要在2040年後禁售燃油車, 這樣到2050年中國燃油車保有量在所有汽車保有量的比重將不超過15%,

這將會顯著減少公路運輸的石油需求。

“電動汽車還需從全生命週期來看其環保性。 ”戴家權表示。 2016年中國發電源構成為:火電占全部發電量的72.2%, 水電占19.4%, 風、太陽能、核電占8.4%。 同時考慮燃煤發電效率為46%和電力輸送損失率7.52%, 以轎車行駛60萬千米達到報廢標準計算, 天然氣汽車和電動汽車CO₂ 排放相當, 約為傳統汽車的70%, 純電動汽車PM顆粒排放最高, 是天然氣汽車的3倍, 傳統汽車的2倍。 鑒於在行駛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排放較低, 因此大城市推廣電動汽車將有利於局部環境的改善, 但對全國能源結構優化而言並非最優選擇, 只有解決了電力清潔化, 電動車才有實質環保意義。

中國石油需求將於2030年觸頂

戴家權在對未來石油需求展望中表示, 未來中國石油需求增速下降, 但絕對量依然較高, 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

從我國石油消費趨勢來看, 從人均消費看, 呈抛物線式增長, 中長期將逐步達峰;從單位GDP消費看, 1978年已達峰值, 此後逐年下降。 未來中國成品油需求中低速增長, 以及煉油能力的持續增加, 將拉動中國石油需求保持增長態勢, 戴家權稱, 考慮替代能源影響, 基準情境下, 2020年和203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分別達到6.18億噸和6.9億噸, 2016-2020年和2020-2030年的年均增速分別為2.3%和1.3%。

日方專家觀點認為, 在特定情景下, 石油消費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下降, 但即使到2050年石油消費仍是必需的, 悲觀情緒和投資下降會威脅到能源安全,

消費國與生產國之間的合作將變得更加重要。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提速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研究所主任工程師段兆芳表示, 中國天然氣市場2017年以來消費快速增長, 1-9月天然氣消費量1676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16.6%, 高於去年7%, 市場整體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特徵。

隨著中國天然氣需求不斷擴大國產氣供應保障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2017年1-9月國內天然氣累計產量1073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10.9%;煤制氣16.3億立方米;總供應量1088億方, 同比增長10.8%。 此外, 為保障天然氣供應穩定, 進口氣增速快速回升, 2017年1-9月, 國內累計進口天然氣648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21%, 去年同期為18.5%。 相應管道和lng接收站的基礎設施也在持續推進。

段兆芳表示,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提速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定價機制向市場化邁進,

天然氣管網改革加速,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投入運行, 市場進入者日益增多。 同時中國天然氣市場依舊面臨挑戰, 亟需建立儲氣調峰責任體系和應急體系。 隨著採暖煤改氣的推進, 中國冬夏季用氣峰穀差進一步加大, 儲氣調峰和應急不足是當前制約天然氣市場發展的突出問題, 市場化的價格機制尚未最終形成, 對市場供應能力也形成制約。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