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徹:李仁港為“新一代最重要的武俠電影導演”

張徹:李仁港為“新一代最重要的武俠電影導演”

李仁港始終記得這樣一件事:一天, 張徹在家舉行小型記者會, 他給徐克寫紙條:“你, 跟我, 跟仁港, 是武俠片的老中青三代, 其實咱們可以一起拍部片子。 ”此後許多年, 有人把“浪漫武俠第三代掌門”的旗號, 遞予了他。

網路圖片

李仁港是名門出身, 十歲起跟國畫大師範子登習國畫, 又學書法、柔道, 對武術兵法及中國文化宗教產生濃厚興趣。 1984年自加拿大溫莎大學畢業回港後, 他進入“亞視電視臺”當助理編導。 他凡事勤力, 拍第二出劇便升上副導演, 一年後正式當上導演。 在劉松仁介紹下, 1986年他離開“亞視”, 以副導演之位跟隨許鞍華去內地拍《書劍恩仇錄》, 收穫頗豐, 之後陸續做過《今夜星光燦爛》、《追日》等片的美術指導。

網路圖片

1992年, “無線”監製潘家德找李仁港拍武俠劇, 他以認真執著的態度, 得到他人欣賞。 執導姜大衛主演的台慶劇《九陰真經》時, 他用別具新意的剪輯手法把殘酷淒美的個人風格推到極致, 但同時也出現一封發給全台高層的匿名信, 稱一家如此規模及制度的電視臺, 怎可容忍這樣一個導演橫行霸道, 矛頭直指李仁港。 於是, 他離開“無線”, 在姜大衛的力薦下,

獨立執導了首部電影《94獨臂刀之情》。

網路圖片

李仁港雖然首作即被張徹讚賞, 稱其為“新一代最重要的武俠電影導演”, 但票房得不到觀眾支持。 徐克卻在此後找他拍攝李連傑主演的《黑俠》(1996), 他戰戰兢兢地闖進了“電影工作室”, 每天現場用四組鏡頭去拍攝,

完成“中國星”的第一部大製作, 成功打入歐美動作片市場。 接下去的兩部愛情片《我愛你》(1998)和《星月童話》(1999), 前者晦澀難懂, 票房遇冷, 後者溫暖柔美, 在日韓公映時大受歡迎。 而周比利一句“你一踏入這個四四方方的框之中, 就有得走沒得匿”, 讓對擂臺不能忘懷的他, 拍攝了兩部擂臺戲《阿虎》及《少年阿虎》(2003)。

網路圖片

2005年, 李仁港推出被視為當年突破之作的《猛龍》, 改作雖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確定永久收藏的第一部電影, 但口碑及票房卻不盡如人意。 其後身為“三國迷”的他, 拍攝了《三國之見龍卸甲》(2008), 被指顛覆歷史, 他卻始終堅持“把電影當做歷史書來翻沒意義”, 堅持對自己的整個人生觀負責而不妥協。 拍罷《錦衣衛》(2010), 他的新作《鴻門宴》(2011)再次打造了一個充滿悲憫情懷的私人世界, 借歷史人物圓自己理想浪漫主義的武俠夢。

網路圖片

李仁港的電影短於故事,以淩厲剪輯、明快動作、精良美工見長,他把自己比作推銷員,在臣服預設規則之際,仍望凡事力求出新。

網路圖片

李仁港的電影短於故事,以淩厲剪輯、明快動作、精良美工見長,他把自己比作推銷員,在臣服預設規則之際,仍望凡事力求出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