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讀懂高鐵開啟的中國外交3.0時代

《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 徐飛著, 格致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徐飛教授的《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是一部跨界的學術力作,

他在書中純熟運用了國際政治、世界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以至文化、歷史、哲學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相關理論和方法, 系統研究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內置於“一帶一路”主體框架——“六廊六路多國多港”, 並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地區發展、增進國際交流的重要價值;探討中國高鐵在“一帶一路”最基礎合作領域即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關鍵地位, 分析中國高鐵全球戰略的張力、機遇和挑戰, 同時針對性地提出具有重要政策指導意義的建議。

“中國高鐵”與“一帶一路”, 都是當下舉世矚目的焦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 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中國高鐵正是經歷了跨越式趕超, 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成為“中國製造”和“中國速度”的標杆。 習近平向全世界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則作為中國之聲, 一呼百應, 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帶給中國的機遇是, 展示中國的生產技術、生產體系、中國的標準和中華文明, 而中國高鐵正是當之無愧的“名片”;並且,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 中國高鐵已經率先一步“走出去”, 是“一帶一路”倡議最終確立和實施的開路先鋒。

這本專著將“高鐵”與“一帶一路”這兩個議題完美結合, 對於高鐵在構築地緣政治新版圖、締造國際經濟新秩序、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進行了開創性的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 “一帶一路”倡議將基礎設施聯通視作全球聯結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從這一層面上講, 中國高鐵帶給世界的不僅是物理技術層面的“大交通”, 也是經濟產業層面的“大交通”, 更是文化和文明層面的“大交通”。 這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的核心價值所在, 是必須“跳出高鐵看高鐵”的意義所在——這些都在書中得到不斷強調、據理闡發。 學者鄧英淘曾經提出“再造中國”的概念和思想, 我最近也出版了同名書, 讀過《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之後, 我由衷地覺得應該再度借用這一說法——高鐵再造中國, 某種意義上也在再造世界。

徐飛教授是我國高鐵領域研發試驗、人才培養重鎮西南交通大學的校長,

也是我所熟知的一位戰略學教授, 有著極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 這一獨特的履歷使他成為以“一帶一路”視野探討中國高鐵發展戰略再合適不過的研究者, 也使《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成為一部構思宏大、邏輯縝密、分析透徹、論斷剴切的學術佳作。 世界大勢,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未來八成的人生活在城市裡, 高鐵最能實現天塹變通途, 成就世界之和合, 成為中國裝備製造走向世界的名片。 “一帶一路”建設與高鐵“走出去”戰略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 也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世界性課題。 正如徐飛教授在書中所寫的, “通過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加速成網,
實現互聯互通大合作,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悉, 本書即將譯介到國外, 如果說高鐵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 時代, 那麼, 這部完美闡釋了中國高鐵外交的著作將實現自身的“外交”, 著實可喜可賀。 這部著作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關於中國高鐵、“一帶一路”倡議兩者世界性貢獻的精准解讀, 也帶給海內外讀者關於未來全球願景的暢想——從以高鐵為代表的基礎設施聯通, 到全世界民心相通、各國共同繁榮、全球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中國科學報》 (2017-11-10 第6版 讀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