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沽上英雄譜》作者戴愚庵曾留學日本,酷愛曲藝,張壽臣尊他為師

(天津老照片)

《沽上英雄譜》是誕生於30年代的津派評書代表作, 評書藝人馬軫華用天津口音講天津混混兒的故事, 當年被譽為“津門江湖奇書”。

另外還有一部天津名作家戴愚庵的小說, 也叫《沽上英雄譜》, 講的也是天津混混兒的故事, 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

評書藝人馬軫華的《沽上英雄譜》成書於30年代。 最初是馬軫華和三角地的三位老藝人——馬鳳儀、閻學章、王學濤一起聊天, 三位老人講述清末李金鼇、王金波等人在天津西頭永豐屯一帶腳行、鍋夥的故事, 幫馬軫華另闢蹊徑攥弄了一部新書《李金鼇》。 主要內容包括“李金鼇開逛”“驢市口撞轎”“錦衣衛橋二次折腿”“震津門坐鎮永豐屯”“大鬧上海灘”等回目。

因為這部書說的都怎麼講究場面的事, 大家都愛聽, 一出來就火了, 後來定名叫《沽上英雄譜》, 俗稱《混混兒論》。 因為這部書, 馬軫華成為“評書大將”。

馬軫華的關門弟子于樞海也精於此書, 四五十年代, 他在書館每說《混混兒論》必能滿座, 據說李金鼇的徒弟也專門來聽他說這部書。 于樞海的兒子于海寬繼承了《混混兒論》, 近年來先後在燕樂、謙祥益、金樂茶樓、小梨園等園子演出這部評書。 最近于海寬、于海龍兄弟整理這部評書的文本時,

將其改名為《津門英雄譜》。

戴愚庵的《沽上英雄譜》創作於1926年, 早于《李金鼇》, 最初在《東方時報》連載, 《東方時報》停刊後轉到《益世報》續載, 前前後後耗了十年時間。 全書有十幾個故事, 主要內容也是混混兒爭地盤、掄斧把、爭鍋夥、耍胳膊來人, 涉及人物包括大刀王五、小腳劉三等人。 小說《沽上英雄譜》和評書《沽上英雄譜》之間有沒有具體關聯, 目前尚無權威論證。

客觀講, 馬軫華草根出身, 當時並非評書大家, 而戴愚庵則已經是知名作家、曲藝評論家, 與張壽臣關係密切, 戴的身份顯然高於馬。 馬軫華的《沽上英雄譜》從書名到創作靈感上參考了戴愚庵的連載小說, 也屬情理之中。

(天津老照片)

戴愚庵(1890—1945)名錫庚, 字漁清, 號愚庵, 筆名娛園老人、箬翁。 浙江紹興人, 生於天津, 家住南門裡。 幼年戴愚庵上過新式學堂, 考上官派留學生, 于1910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 袁世凱承認“二十一條”後, 戴愚庵退學回國返津, 先是執教於草廠庵小學, 後被委任為天津官立第八小學(後南門東小學)校長,

業餘時間進行文學創作, 也開始寫曲藝、戲曲評論。

戴愚庵對於相聲有自己的理解, 認為“說相聲這工, 與唱不同, 師父儘管向規矩裡教, 而徒弟儘管向規矩外邊說”。 他曾撰文力挺侯寶林:“相聲名家侯寶林專擅雜學, 有皮黃雜學、鼓書雜學、昆弋雜學。 今又從某曲詞家學得時調雜學, 內容有新鴛鴦調、東鄉調、靠山調等, 集時調之大成, 不久將露演雲……時調已成廣陵散, 不絕如縷者, 只靠山調一種耳, 寶林能集大成, 藉以流傳久遠, 歌場之功臣也。 ”

(天津老照片)

戴愚庵在小說裡也寫到民國時代的相聲、曲藝。比如在《花市春柔記》中,他就大篇幅記錄了相聲大王萬人迷李德鍚、鼓界大王劉寶全在侯家後天泉雜耍場說相聲、唱鼓曲的細節,是關於這兩位元藝術家最珍貴的文字記錄。他還主編過《遊藝畫刊·雜耍版》,保存下大量曲藝資料。

相聲大師張壽臣說過:“我有兩位老師對我幫助最大,北京一位莊蔭棠先生,天津一位戴愚庵先生。”20年代末,戴愚庵淘到一冊清末相聲藝人閻德山編演的《化蠟扡》抄本,通過李燃犀轉給張壽臣,這段相聲成為張先生的保留節目,後來郭德綱在“紀念劉寶瑞專場”中表演過這段節目。

(天津老照片)

可見位戴愚庵在曲藝界地位不低。但他的影響力恰恰又不止於曲藝界,他是當時天津著名的報刊連載作家。最初,戴愚庵在《東方時報·東方朔》發表了《劫灰豔屑》《如此津門》,之後陸續創作了《秋雨銷魂錄》《花市春柔記》《嫁娶鏡》《黃天霸外傳》《雜霸列傳》《串房檐史》《串巷歌兒》等各種類型的作品。

20年代末,戴愚庵寫了一部言情小說《秋雨消魂錄》,以被逼而死的鼓書女藝人小月如為原型,情節曲折、纏綿悱惻。津門著名小說家劉雲若讀過之後感慨頗多,他去拜訪比自己年長十幾歲的戴愚庵,說自己也想以小月如為主人公寫一部長篇,名字想叫《春風回夢記》,和《秋雨消魂錄》正是一副對聯。戴愚庵聽後連聲叫好。戴愚庵的外甥李燃犀也是小說家,他也以同一個故事為題材寫了一部小說,題為《流雲鎖月記》。

(天津老照片)

流傳至今的戴愚庵最有名的作品不是小說,而是一部關於天津歷史掌故、逸聞趣事的雜記,叫《沽水舊聞》。這部作品共145篇,在天津《益世報》連載,開篇《天津衛三宗寶》說的便是天津人最熟悉的鼓樓、炮臺、鈴鐺閣。

《沽水舊聞》的內容還包括:天津衛實行“子午炮”和“閉城炮”的舊制;盛宣懷從上海攜來東洋車(人力車)一輛,這是天津街頭出現的第一輛人力車。另外還有鹽商查三標子的桃色緋聞,說這位富豪話費數十萬大洋,蓄養了十二名絕色婢女,以“春夏秋冬”命名,三個穿漢服,三個穿滿服,三個穿男裝,三個穿尼裝,個個明眸皓齒,冰雪聰明,卻又嬌態各異。

戴愚庵的最後一部作品,是40年代中期應北平《369雜誌》之邀,以大刀王五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沽水遊俠》。這篇小說他只寫了三章,便突發心臟病去世。(文:何玉新)

(評書演員于海寬)

(天津老照片)

戴愚庵在小說裡也寫到民國時代的相聲、曲藝。比如在《花市春柔記》中,他就大篇幅記錄了相聲大王萬人迷李德鍚、鼓界大王劉寶全在侯家後天泉雜耍場說相聲、唱鼓曲的細節,是關於這兩位元藝術家最珍貴的文字記錄。他還主編過《遊藝畫刊·雜耍版》,保存下大量曲藝資料。

相聲大師張壽臣說過:“我有兩位老師對我幫助最大,北京一位莊蔭棠先生,天津一位戴愚庵先生。”20年代末,戴愚庵淘到一冊清末相聲藝人閻德山編演的《化蠟扡》抄本,通過李燃犀轉給張壽臣,這段相聲成為張先生的保留節目,後來郭德綱在“紀念劉寶瑞專場”中表演過這段節目。

(天津老照片)

可見位戴愚庵在曲藝界地位不低。但他的影響力恰恰又不止於曲藝界,他是當時天津著名的報刊連載作家。最初,戴愚庵在《東方時報·東方朔》發表了《劫灰豔屑》《如此津門》,之後陸續創作了《秋雨銷魂錄》《花市春柔記》《嫁娶鏡》《黃天霸外傳》《雜霸列傳》《串房檐史》《串巷歌兒》等各種類型的作品。

20年代末,戴愚庵寫了一部言情小說《秋雨消魂錄》,以被逼而死的鼓書女藝人小月如為原型,情節曲折、纏綿悱惻。津門著名小說家劉雲若讀過之後感慨頗多,他去拜訪比自己年長十幾歲的戴愚庵,說自己也想以小月如為主人公寫一部長篇,名字想叫《春風回夢記》,和《秋雨消魂錄》正是一副對聯。戴愚庵聽後連聲叫好。戴愚庵的外甥李燃犀也是小說家,他也以同一個故事為題材寫了一部小說,題為《流雲鎖月記》。

(天津老照片)

流傳至今的戴愚庵最有名的作品不是小說,而是一部關於天津歷史掌故、逸聞趣事的雜記,叫《沽水舊聞》。這部作品共145篇,在天津《益世報》連載,開篇《天津衛三宗寶》說的便是天津人最熟悉的鼓樓、炮臺、鈴鐺閣。

《沽水舊聞》的內容還包括:天津衛實行“子午炮”和“閉城炮”的舊制;盛宣懷從上海攜來東洋車(人力車)一輛,這是天津街頭出現的第一輛人力車。另外還有鹽商查三標子的桃色緋聞,說這位富豪話費數十萬大洋,蓄養了十二名絕色婢女,以“春夏秋冬”命名,三個穿漢服,三個穿滿服,三個穿男裝,三個穿尼裝,個個明眸皓齒,冰雪聰明,卻又嬌態各異。

戴愚庵的最後一部作品,是40年代中期應北平《369雜誌》之邀,以大刀王五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沽水遊俠》。這篇小說他只寫了三章,便突發心臟病去世。(文:何玉新)

(評書演員于海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