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4歲以內的孩子80%都易得這種病,但父母卻往往忽視!

牽拉肘, 俗名“肘錯位”, 醫學術語叫做“小兒橈骨頭半脫位”。 牽拉肘是許多家長或親屬帶寶寶玩耍時“好心出差錯”而惹下的麻煩。

牽拉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當給小寶寶穿衣服, 或拉著手散步, 上下樓梯突然跌倒, 猛然牽拉孩子的胳膊後, 都會發生牽拉肘。 這時孩子驟然間啼哭不止, 或喊叫被牽拉的胳膊疼痛。

孩子的肘關節往往呈半屈位, 前臂呈旋前位, 不敢旋後, 不能抬舉與取物, 不能自由活動, 在肘關節的橈骨頭處有壓痛, 局部卻無明顯的腫脹和畸形。

這種錯位多發於4歲以下的兒童, 6歲以後卻少見了。 這是因為4歲以下的兒童橈骨頭上端發育尚未完全, 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所致。 由於“肘錯位”後患肢疼痛致活動受限, 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其他肘、肩部損傷而延誤處理。

牽拉肘的診斷並不難, 關鍵在於對本病有所認識。 患兒一般都有患肢被縱向牽拉的病史。

傷後因局部疼痛而啼哭不止, 肘關節處於半屈位, 前臂呈旋前位, 拒絕他人撫摸患肢, 不肯舉手及用手取物。 肩部、腕部及手指活動正常。 仔細檢查時, 可發現肘前外側橈骨頭處有壓痛。

牽拉肘該如何復位?

一旦兒童發生肘錯位, 家長不必驚慌失措,

採用手法復位治療即可。 由於手法較為簡單, 家長不妨先試一試, 如果不行, 再去醫院就治。

操作方法

抱患兒端坐, 術者同患兒相對。 將患肘屈曲90度置患兒身旁。 術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 以防止肩關節轉動, 並將拇指置於橈骨頭處。 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 連續做數次前臂旋後動作。 此時, 可聽到清脆的輕微彈響聲或手指有彈跳感, 表示橈骨頭已復位兒停止哭鬧, 並可用患手上舉取物。

該如何預防?

不要不適當牽拉, 如不注意還易造成脫位, 引起相同症狀。 不過, 等年齡增大以後, 骨頭發育完全, 就不易再發生了, 也不會留下後遺症。

日常生活中, 當攙扶他們走路、上樓梯、臺階時, 父母不妨彎下腰來。 給他們穿脫衣服時, 也要注意。 曾經發生過牽拉肘的孩子, 更要小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