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那些世界名畫,你真的看得懂嗎?

一幅畫放在你的面前, 你能看懂嗎?

喬治亞·歐姬芙作品:《罌粟花》

當你到歐洲旅遊, 參觀那些著名博物館,

和藝術家的真跡面對面時,

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和內涵嗎?

其實大部分時候, 我們根本看不懂那些畫。

然而名畫真的有那麼高深嗎?

其實只是我們的大驚小怪唬住了自己。

溫絲洛·荷馬作品:《夏夜》

欣賞一幅名畫的第一步, 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個人都能在畫中獲得一些資訊,

無論你是厭惡它, 還是一見鍾情, 都合情合理,

只要你能夠領會自己的感受力和聯想力。

這是巴爾托洛梅奧·貝泰拉的《靜物:兩架詩琴、一架維金納琴、書, 放在有毯子蓋著的桌子上》。

面對這樣一幅畫, 我們很容易就只把標題念一遍, 然後隨意一瞥, 走開了。

我們以為這就是幾件樂器堆疊在一起而已。

這裡有一個看畫的秘訣:忘記這幅畫的標題!

有時候看畫, 就像是福爾摩斯在探案一樣, 需要發現細節處的蛛絲馬跡, 並大膽猜想。

是一些音樂家曾經到了這兒, 又離開了嗎?不然畫作右邊那落滿灰塵的詩琴上, 是誰留下了指印?

然後你會發現, 這原來是一幅技巧高超的錯覺畫, 我們甚至會誤以為是畫紙上落了灰。

這是約翰內斯(揚)·維米爾的《戴頭巾的少女》, 又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有些畫, 讓人看了會“呆若木雞”, 這幅畫就算一個。

這個少女, 只向我們轉過來一秒, 卻足以讓人記住她的樣子。

她是誰?

她戴著沉重的珍珠耳環, 曾經有一段什麼樣的經歷?

她的臉龐也仿若一顆珍珠, 包裹著一層光輝, 仿佛有種魔力, 讓人不禁深深地凝視。

有時我們看不懂一幅畫, 是因為不瞭解作品的主題, 但也有可能是, 我們根本不知從何看起。

比如這幅喬治·布拉克所繪的《拿吉他的女人》。

畫的上方, 畫家用吻的形狀來表示女性, 還有兩彎新月的形狀, 表示閉著的雙眼。 下方的吉他、印刷字母, 也值得我們反復品味。

在這裡, 畫家打破了繪畫一定要“栩栩如生”的規則, 他沒有具體描繪模特的外形, 而是將局部分散在畫面上;就好像多棱鏡反射的光線, 既展現出無限的空間, 又反映了某種現實。

這是梵古的《播種者》。

我們看到耕作的男人身旁大樹上開出的花,也發現,太陽在男人的身後,好像一個光環。

請注意天空反射出的綠色,那是未來莊稼的顏色。綠色不斷地變濃,恰似某種承諾。這印證了《聖經》裡說法,男人不會白作工,他必將收穫沉甸甸的穀物。

這是愛德華·蒙克的《呐喊》,是表現主義最著名的作品,1895年拍賣時,創價格最高的紀錄。

大部分人能感受到恐懼的情緒。顏料好似熔岩一樣,四下裡瘋狂流淌。在這沒有盡頭的橋上,一個男人舉起雙手,縮成一團,像風中的一片葉子。

如果你注意到畫面的流動感,會發現蒙克的構圖非常簡潔,只有少數幾種元素,他想要表現的是:現實像海潮一樣退去,剩下的只有焦慮感。

100年後,我們仍然感同身受。

這是梵古的《播種者》。

我們看到耕作的男人身旁大樹上開出的花,也發現,太陽在男人的身後,好像一個光環。

請注意天空反射出的綠色,那是未來莊稼的顏色。綠色不斷地變濃,恰似某種承諾。這印證了《聖經》裡說法,男人不會白作工,他必將收穫沉甸甸的穀物。

這是愛德華·蒙克的《呐喊》,是表現主義最著名的作品,1895年拍賣時,創價格最高的紀錄。

大部分人能感受到恐懼的情緒。顏料好似熔岩一樣,四下裡瘋狂流淌。在這沒有盡頭的橋上,一個男人舉起雙手,縮成一團,像風中的一片葉子。

如果你注意到畫面的流動感,會發現蒙克的構圖非常簡潔,只有少數幾種元素,他想要表現的是:現實像海潮一樣退去,剩下的只有焦慮感。

100年後,我們仍然感同身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