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掛牌+競價”我省高校院所開啟專利技術轉化新模式

《浙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實施一月餘, 省內高校院所專利技術的轉化呈現新進展。 11月10日下午, 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完成成立以來首例省內高校專利技術包的公開掛牌交易, 專利技術“一種蘭索拉唑的合成方法”等多項發明專利包經過書面競價以44萬元成交。 “掛牌+競價”為我省高校院所專利技術的轉化開啟了新模式。

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項掛牌專利技術包從專利品質來看, 維持5年及以上的占70%;從行業構成來看, 主要以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為主, 占比50%左右, 此外數量較多的還有通用設備製造領域;從專利價值來看, 有多件專利綜合評分在5分以上(最高10分), 評價分析為意向方提供了充分的參考依據。

此外, 掛牌期間共有兩家受讓意向方繳納保證金、提交報名材料後成為合格競買人, 在浙江省杭州市東方公證處的現場公證下,

經過場內書面多輪報價確定受讓方, 繳納全部交易價款後再進行產權過戶。 “掛牌+競價”的定價方式, 既保障了交易的安全, 也提高了專利技術轉化的價格, 具有公開透明、操作規範和競價率高的特點, 通過市場定價為高校院所處置即將失效的專利提供了新路徑。

近三年省內高校院所發明專利失效情況

據瞭解, 高校專利技術轉化難、企業技術需求解決難的“兩多兩難”問題一直存在。 據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近期發佈的《浙江省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專利態勢分析報告》, 2016年我省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63463件, 規上企業數量4萬多家, 粗略估算平均每家不到2件, 而省內高校院所在近三年來, 因未繳年費而失效的發明專利數量12928件, 總失效專利數量多達52463件。 據調查, 大量的專利失效和高校院所因專利轉化價格低而存在顧慮有關。

近三年省內高校院所專利失效情況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 2016年8月省科技廳、浙江大學聯合發起成立了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 2017年10月《浙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正式實施, 在法律環境、平臺建設、規範要求等方面為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了全新保障。

自成立以來, 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根據《條例》制定了涵蓋協議定價公示、掛牌交易、拍賣等三種定價方式的交易規則和操作流程,

並在省級監管部門進行備案, 為高校院所專利技術的轉化和免責提供了規範、專業的平臺。 同時, 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還以轉化為導向, 初步建立了高校專利的分析評價系統, 從專利類型、權利要求、產業匹配、引用次數等進行綜合評分;通過建立企業資訊庫, 精確匹配細分技術線路、生產規模、投入意願等參數, 通過科技仲介機構進行對接轉化。 今年1~10月, 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已經與省內十多家高校簽訂合作協定, 累計完成科技成果交易113項, 金額1.0625億元, 轉化專利數量205件, 並為合作高校院所定期提供專利狀況分析報告, 遴選優質專利, 及時提醒可能失效的專利。

編輯:甘玲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施洋洋

編輯:甘玲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施洋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