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差點錯過一部良心國產片,口碑爆棚排片率卻極低!

大片紮堆上映的日子, 免不了「淹沒」一兩部小眾良心片。

這次, 又有好電影在內地要被辜負了。

在上個月剛剛公佈的「第54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中, 張艾嘉導演作品《相愛相親》以橫掃之勢獲得了7項提名。 大家不得不猜想, 它或是金馬獎最大贏家。

豆瓣上, 本片的豆瓣評分高達8.6。 好於96%的愛情片和91%的劇情片。

然而與這爆炸性口碑相悖的, 是僅3%的排片。

根據藝恩資料統計, 《相愛相親》除首映日達到最高排片率6.8%之外,

之後逐日遞減。 預計上映一周後, 排片將低至0.1%。

這個情形是不是似曾相識?

《二十二》剛上映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國產電影女性題材太少了, 張艾嘉這位坐擁兩屆金像獎影后、兩屆金馬獎影后的女性導演再次挑戰女性題材的電影,

訴說女性心事。

12年前, 她執導過一部《20 30 40》, 從三個不同年齡階段, 呈現女性在不同年齡對愛情和生活的態度。

當時提名了柏林金熊獎。

12年後的《想愛相親》, 她跨度更大了, 對愛情和家庭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故事圍繞年事已高的大房和二房之女爭奪亡夫遺骨引發的一場遷墳大戰展開。

外公原配姥姥(吳彥姝 飾)當年一紙婚約17歲嫁給了外公, 外公因為鬧饑荒外出賺錢, 在大城市裡遇見了外婆, 他們組建新的家庭。

外公缺席姥姥的婚姻生活。 只會每年給這個守在老家的女人寄一點家用。

姥姥等了他一輩子。

外公回來, 已經是裝在棺材裡的屍骨。

觀眾替姥姥不值得, 守著一個拋棄她的男人一輩子, 死後還守著他的墳。 外公寫給外婆的情書裡, 一字一句盡是深情。 奶奶不過空有一個名份, 不要說體會甜蜜的愛情了。

薇薇告訴她說, 外公愛的人是外婆。 他根本不愛你, 你又何必等他?姥姥趕忙否認:不是這樣的, 不是這樣的。

她翻出了當年的信, 每一封都保存地很好:

“你看啊, 他每個月都會給我寫信, 會給我寄錢。 有一次還特意多寄了點回來讓我買身新衣服。 ”

真相是什麼呢?外公給姥姥的信不過是例行的家書,跟他寫給外婆的情書比起,算什麼呢?

可是站在姥姥的角度:在那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年代,外公寄來的家用在她看來就是對家的守護。

她認定那就是愛。

在遷墳爭執的火熱化階段,無力的姥姥選擇走到鏡頭前公開自己的身份,奪回自己的正房名分。她終於有機會來到城裡。

她來到慧英家,說:我想看一看你母親。

慧英帶著姥姥走到擺放骨灰的房間,外婆的遺照邊掛著外公的。姥姥努力踮起腳尖,她想看清那個幾十年沒見的丈夫。薇薇把椅子拿來給她墊腳,她認真地注視了好久,顫巍巍地問:這是他嗎?怎麼長得不像。

她腦海裡僅有關於丈夫的記憶,是在17歲嫁來那年。愛人離開後,她守著幾十年前的記憶,生活裡一輩子。姥姥記掛了一輩子的男人,卻記不得他的樣子。

她走下凳子,對外婆的骨灰鞠了深深的一躬。故事到這裡是姥姥對外婆的第一次和解。

我想她是在感謝。雖然這個陌生的女人佔有她丈夫一輩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給了他幸福的生活,直到晚年。

慧英(張艾嘉 飾)母親剛剛離世,她又面臨著退休,即將退回家庭。女兒叛逆、與丈夫有了隔閡。更年期加深她安全感的喪失,開始暴躁不通人情。可是誰能明白她的內心有多空虛苦悶?

一代一代的人會相繼離世,母親走了,前排唯一的士兵倒下,下一波面對死亡的人就是她了。

這些原因帶出來的便是戲一開頭,她執意要為父親遷墳。和久不歸家的女兒吵架,女兒怒氣衝衝戳破她:外婆死前根本沒說要跟外公合葬。

這完全是她自己一個自私的動機,那便是她要有一件事情來寄託自己的感情。

她的霸氣、更年期,其實都來自一種恐懼。

而所有的恐懼,在看到丈夫寫給她的告白卡片後,她跪在床前撫摸睡去的丈夫,眼神是那麼溫柔。

和田壯壯在新車中的那段哭戲又哭又笑,有張有弛,演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年輕的薇薇(郎月婷 飾)和男友阿達想用私奔的方式來換得愛情的自由。現實的環境下,慢慢地兩人也不知道要走到何方。周遭的物欲還是成為暫時作別的理由,這也是迷惘的青春最清晰的寫照。經歷姥姥和母親的事後,他們倆都得到很多成長。

阿達還是要去北京完成夢想,薇薇最後選擇放手。她抱著阿達說:我不會等你的。

她不是也不可能會是姥姥。當下的速食年代,愛情的關鍵字不再是”等”,逾期不候,但誰又不期望愛上就是一輩子呢?

著名導演田壯壯飾演的丈夫加重了這部電影的生活感。

這個少年氣十足的老頭不干涉女兒的生活、總是支持家裡兩個女人的選擇。他會在女兒抱怨母親時吐槽妻子的可愛之處,會在感受到妻子細微之處的內心,在合適的時候替妻子做解釋。

一群大咖都來支持張艾嘉的電影。

耿樂客串的話劇演員。

王志文客串的公務員。

李雪健客串的法律諮詢顧問。

劉若英客串的樓上王太太,被慧英懷疑跟自己老公有曖昧。

幾位實力演員客串一個小人物很有特點。生活中遇到的中國式開證明、家人拌嘴、隔壁王太太…讓張艾嘉這次更接地氣。

電影最後十分鐘,是積蓄的情緒一層層接連釋放。

姥姥擦拭阿達寄來的相片、慧英放棄遷墳的執念,抱骨灰去鄉下合葬。同時姥姥送遺骨去城裡,送走前她打開了自己丈夫的骨灰盒,吹了吹上面的塵土,最後一次溫柔地看了他一眼,說:

“我不要你了。”

我不會等你,你可以走了。姥姥的這一句臺詞,再一次擊垮了觀眾的內心。

電影將老中青三代不同的價值觀、他們的親情、愛情拋給觀眾。三個時代的女人姿態迥異,一代有一代的愛情態度。

傳統的中國趨向多元化,幾個女人身上的變化,可以看見整個社會的改變。

儘管每一代人都有他們那一代的困擾,但是大家內心對愛,對親情、愛情的關注依舊是最人性,最基本的東西。

張艾嘉是個女性主義的導演。她挑的演員,最好看的地方是演戲時眼睛流露的神情:硬氣、不自卑不高傲。

這部電影不會讓人記著去同情往常傳統家庭題材裡受男權和父權的影響和壓迫的女性。三個女人各有各執著守護的東西,是發自內心的一股堅持的力量。驅使她們去做出影響一生決定的都是「自我的選擇」,沒有人喊不甘願。

《想愛相親》特別溫柔慈悲的一面是,當你在你的座位上坐好,像是給自己的生活立起一面鏡子。

你和作品裡的每一個故事相遇,照出你的當下、你的過去。倘若你撞擊到電影裡的一個角色一個片段,你便會明白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是什麼。因為它就是你的故事。

真相是什麼呢?外公給姥姥的信不過是例行的家書,跟他寫給外婆的情書比起,算什麼呢?

可是站在姥姥的角度:在那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年代,外公寄來的家用在她看來就是對家的守護。

她認定那就是愛。

在遷墳爭執的火熱化階段,無力的姥姥選擇走到鏡頭前公開自己的身份,奪回自己的正房名分。她終於有機會來到城裡。

她來到慧英家,說:我想看一看你母親。

慧英帶著姥姥走到擺放骨灰的房間,外婆的遺照邊掛著外公的。姥姥努力踮起腳尖,她想看清那個幾十年沒見的丈夫。薇薇把椅子拿來給她墊腳,她認真地注視了好久,顫巍巍地問:這是他嗎?怎麼長得不像。

她腦海裡僅有關於丈夫的記憶,是在17歲嫁來那年。愛人離開後,她守著幾十年前的記憶,生活裡一輩子。姥姥記掛了一輩子的男人,卻記不得他的樣子。

她走下凳子,對外婆的骨灰鞠了深深的一躬。故事到這裡是姥姥對外婆的第一次和解。

我想她是在感謝。雖然這個陌生的女人佔有她丈夫一輩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給了他幸福的生活,直到晚年。

慧英(張艾嘉 飾)母親剛剛離世,她又面臨著退休,即將退回家庭。女兒叛逆、與丈夫有了隔閡。更年期加深她安全感的喪失,開始暴躁不通人情。可是誰能明白她的內心有多空虛苦悶?

一代一代的人會相繼離世,母親走了,前排唯一的士兵倒下,下一波面對死亡的人就是她了。

這些原因帶出來的便是戲一開頭,她執意要為父親遷墳。和久不歸家的女兒吵架,女兒怒氣衝衝戳破她:外婆死前根本沒說要跟外公合葬。

這完全是她自己一個自私的動機,那便是她要有一件事情來寄託自己的感情。

她的霸氣、更年期,其實都來自一種恐懼。

而所有的恐懼,在看到丈夫寫給她的告白卡片後,她跪在床前撫摸睡去的丈夫,眼神是那麼溫柔。

和田壯壯在新車中的那段哭戲又哭又笑,有張有弛,演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年輕的薇薇(郎月婷 飾)和男友阿達想用私奔的方式來換得愛情的自由。現實的環境下,慢慢地兩人也不知道要走到何方。周遭的物欲還是成為暫時作別的理由,這也是迷惘的青春最清晰的寫照。經歷姥姥和母親的事後,他們倆都得到很多成長。

阿達還是要去北京完成夢想,薇薇最後選擇放手。她抱著阿達說:我不會等你的。

她不是也不可能會是姥姥。當下的速食年代,愛情的關鍵字不再是”等”,逾期不候,但誰又不期望愛上就是一輩子呢?

著名導演田壯壯飾演的丈夫加重了這部電影的生活感。

這個少年氣十足的老頭不干涉女兒的生活、總是支持家裡兩個女人的選擇。他會在女兒抱怨母親時吐槽妻子的可愛之處,會在感受到妻子細微之處的內心,在合適的時候替妻子做解釋。

一群大咖都來支持張艾嘉的電影。

耿樂客串的話劇演員。

王志文客串的公務員。

李雪健客串的法律諮詢顧問。

劉若英客串的樓上王太太,被慧英懷疑跟自己老公有曖昧。

幾位實力演員客串一個小人物很有特點。生活中遇到的中國式開證明、家人拌嘴、隔壁王太太…讓張艾嘉這次更接地氣。

電影最後十分鐘,是積蓄的情緒一層層接連釋放。

姥姥擦拭阿達寄來的相片、慧英放棄遷墳的執念,抱骨灰去鄉下合葬。同時姥姥送遺骨去城裡,送走前她打開了自己丈夫的骨灰盒,吹了吹上面的塵土,最後一次溫柔地看了他一眼,說:

“我不要你了。”

我不會等你,你可以走了。姥姥的這一句臺詞,再一次擊垮了觀眾的內心。

電影將老中青三代不同的價值觀、他們的親情、愛情拋給觀眾。三個時代的女人姿態迥異,一代有一代的愛情態度。

傳統的中國趨向多元化,幾個女人身上的變化,可以看見整個社會的改變。

儘管每一代人都有他們那一代的困擾,但是大家內心對愛,對親情、愛情的關注依舊是最人性,最基本的東西。

張艾嘉是個女性主義的導演。她挑的演員,最好看的地方是演戲時眼睛流露的神情:硬氣、不自卑不高傲。

這部電影不會讓人記著去同情往常傳統家庭題材裡受男權和父權的影響和壓迫的女性。三個女人各有各執著守護的東西,是發自內心的一股堅持的力量。驅使她們去做出影響一生決定的都是「自我的選擇」,沒有人喊不甘願。

《想愛相親》特別溫柔慈悲的一面是,當你在你的座位上坐好,像是給自己的生活立起一面鏡子。

你和作品裡的每一個故事相遇,照出你的當下、你的過去。倘若你撞擊到電影裡的一個角色一個片段,你便會明白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是什麼。因為它就是你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