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論用好萊塢的手法講中國主旋律的重要性

女神經二號

“沒想到中國還能拍出一部讓別國禁播的電影”。 據說, 在中國熱映的《湄公河行動》在泰國是被禁播的。

120分鐘的時長,

真正做到了全程無尿點, 時間也剛剛好, 再多個十分鐘, 我的心臟也受不了了, 特別是緬甸童子軍當街掏出手槍和從書包甩出炸藥包的瞬間, 我幾近窒息。

《湄公河行動》選擇在雲南警官學院舉行首映禮絕非意外, 但該片在國慶期間低開高走, 票房一路飄紅確屬意外。 截止到16日, 上映17天后, 該片票房9.26億, 有望突破10億大關了。 國內一線實力演員張涵予和當紅小生彭于晏確實夠讓一大票熟女的荷爾蒙爆表, 但真正讓觀眾意外的, 應該是沒想到中國還能拍出這種電影。

“這種電影”應該包含了這樣幾個意思:

A、題材突破了國人對中國電影容忍度的認知

B、居然對主旋律電影不反感

C、故事邏輯, 演員陣容雖似曾相識但也無可挑剔

至少從這部現象級的電影來說, 過去幾十年裡, 中國在國際話語權爭奪中交的學費似乎開始起作用了。

2011年, 我開始接觸此前我未曾涉獵的一個研究方向:跨境傳播, 這可以看成是中國對外傳播研究的一個分支。 已有的研究者都指向中國對外傳播的主要問題是不看物件,

自說自話, 只考慮自己想傳播的, 而不考慮受眾想看到的。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裡牢牢掌握著國際傳播的話語權, 敘事框架, 傳播平臺和價值內核早已根深蒂固, 中國想要在國際傳播體系中爭得一席之地, 也絕非易事。 這導致在過去的幾十年裡, 中國屢屢在國際上失聲。

區域的對外傳播和國家的對外傳播是一體的。 以國家為主體的對外傳播尚且四處碰壁, 更何況是被冠以“老少邊窮”地區的雲南。

就在十幾年前, 如果雲南有去外省, 特別是沿海發達省份上大學的同學, 回來必定會分享一件事, 他們在學校被問最多的就是“雲南是不是到處可以買到毒品”。

時間一長, 我們都習慣了。 所以, 長久以來, 雲南除了神秘的少數民族風情, 恐怕也包含了讓外界“談毒色變”的風險。 雖然過去十幾年間雲南也做了大量的反毒禁毒宣傳, 但始終在民間收效甚微, 尤其是對緝毒警工作的認知更是少之又少。

2015年, 我從泰國清邁出發, 經清萊、美賽到清盛(就是影片裡死屍漂浮的地方), 直到我親身到了傳說中的金三角。 站在一眼望三國處, 回想沿途安靜的村莊和蕭敗的毒梟豪宅, 才知道這寧靜的生活背後曾有多少暗流湧動和生死搏殺。

從目前《湄公河大案》的票房成績來看, 很多觀眾其實是願意為這樣的主旋律宣傳買單的。 英文裡用於表示國家的有三個單詞:country, state和nation。 country強調的是國家地理邊界, state強調國家的政治統治權, 而nation更多的是強調民族認同。 過去, 我們無論是在對內還是對外的傳播中, 都過於強調中國作為“country”和“state”的身份, 往往忽略了nation的重要性。

好萊塢半個多世紀在全球的長盛不衰, 正是他們找到了一種可以有效傳播“美國夢”的敘述方式, 即“個人英雄主義”:任何微小的個體都肩負著實現美國夢的義務,還有中產階級的重視家庭的價值情懷。這些元素在電影裡無一遺漏。

國際話語權的爭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既然在商業電影的領域,好萊塢的地位目前仍然難以撼動,所以另起爐灶顯然不是聰明之舉。

中國的主旋律題材+好萊塢的敘述手法+香港巷戰槍戰片的特效+MAN值爆表的CP組合,應該就是電影《湄公河大案》的原因了。

即“個人英雄主義”:任何微小的個體都肩負著實現美國夢的義務,還有中產階級的重視家庭的價值情懷。這些元素在電影裡無一遺漏。

國際話語權的爭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既然在商業電影的領域,好萊塢的地位目前仍然難以撼動,所以另起爐灶顯然不是聰明之舉。

中國的主旋律題材+好萊塢的敘述手法+香港巷戰槍戰片的特效+MAN值爆表的CP組合,應該就是電影《湄公河大案》的原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