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句話道破唐太宗用兵: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

吾讀《資治通鑒》, 深感其蘊含著不僅是治國理政與人生哲理, 更是歷代戰爭的生動畫面的展示, 通過熟讀《資治通鑒》可領悟歷代戰爭用兵之精髓。

此文試以《資治通鑒》唐紀八記載的唐太宗李世民用兵精髓的總結來作文, 望眾多愛好軍事的同道, 關注古今中外之歷史, 把握戰爭之本質。

李世民劇照

《資治通鑒》唐紀八:

唐太宗李世民嘗言:“吾自少經略四方, 頗知用兵之要, 每觀敵陳,

則知其強弱, 常以吾弱當其強, 強當其弱。 彼乘吾弱, 逐奔不過數十百步, 吾乘其弱, 必出其陳後反擊之, 無不潰敗, 所以取勝, 多在此也。 ”

翻譯:

唐太宗曾說過:“我從小南征北戰, 東略西討, 頗知用兵之道。 每次觀察敵軍陣勢, 即知道它的強弱, 並常以我軍弱旅抵擋其強兵, 而以強師擊其弱旅。 敵軍追逐我方弱旅不過走數百步, 我軍攻其弱旅, 一定要突至其陣後乘勢反擊, 敵軍無不潰敗奔逃, 這就是我的取勝之道!”

毛澤東讀書

領袖點評:

主席讀《資治通鑒》對此段點評:“所謂以弱當強, 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 所謂以強當弱, 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 以五六倍於敵一路之兵力, 四面包圍, 聚而殲之。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其次則朱元璋耳。 ”同時也提到了在古代皇帝帶兵打仗的冠軍是李世民, 亞軍則是朱元璋。

這一句話道破了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用兵打戰的精髓, 用《孫子兵法》的話講究是“致人而不致於人”, 關鍵是在於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使自己整體的弱勢成為相對的強勢,

最後以少勝多。

不管戰爭的結局是以少勝多還是以多勝少, 而具體到某一場戰役, 或者說戰爭的本質是強大打敗弱小, “古之所謂善戰者, 勝於易勝者也”, “以吾度之, 越人之兵雖多, 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 敵雖眾, 可使無鬥”。 多算勝、少算不勝, 如果能勝敵而益強, 達到以鎰稱銖可謂能勝之矣。

毛澤東帶兵打戰的思想基本出於《資治通鑒》與《二十四史》, 主席用兵的思想與李世民的用兵思想基本類似。 據說在遵義會議期間, 有人質疑主席帶兵打戰就算按著什麼《三國演義》、《孫子兵法》來打戰的, 而《孫子兵法》裡明確有句話講到“其戰勝不復, 而應形於無窮”, 照搬書本與戰例打戰, 怎可能百戰百勝?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

殊不知主席真正能用兵如神, 或許主要來源於主席對《資治通鑒》、《二十四史》中歷代戰爭的研究和思考總結。

可以說如果能熟讀《資治通鑒》, 就算沒讀過《孫子兵法》也會打戰!

——感謝大家關注“鳴原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