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演員是一個職業,專注的人,才是最迷人

張翰一直是焦點人物。

好像無論做什麼, 哪怕就是在劇中說了什麼話, 可能都會被放大, 成為網路熱議話題。 而生活中, 他言行舉止,

更是被人再三解讀。 風風雨雨, 從未間斷。 他一直處於輿論中央。 有些是主動的, 有些是被動的。 但不管如何, 他確實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

作品也是。

他出道以來, 拍的多是爆款劇。 有流量, 能賺錢, 口碑卻不佳。

拍完《杉杉來了》, 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第一部戲就被大家認識, 我可能就覺得演戲就應該這樣, 但是演戲總是一個風格, 慢慢地自己就把路走死了。 ”

“走死了”, 這是他對自己戲路的定義。 同時, 也是拍偶像劇出身的小生們共同的困惑。

一方面, 希望自己被廣為人知。

另一方面, 又希望自己能像一個透明人, 在人群中穿過, 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一方面, 希望自己拍正劇, 拍電影, 演技提升, 讓角色豐富立體;

另一方面, 又希望自己帥得360度無死角,

贏得粉絲追捧。

新京報曾經採訪他, 問他最大的負擔是什麼。

他說, 自己。

為什麼是自己?

因為突破了自己, 路就好走了。

3年前, 他就開始期待轉型。 演反派, 演變態, 都可以, 只要戲好, 角色好, 哪怕沒片酬也沒關係。

就這樣, 他遇見了《戰狼2》。

吳京在開拍前幾天找到他,

問他能不能接這個角色。

他沒問為什麼找他, 也沒談片酬, 看了劇本, 覺得好, 二話不說就接了。

然後就奔赴片場。

拍戰爭動作片, 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他不知道有什麼挑戰在等著自己。 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受傷。

還是硬著頭皮上。

“如果你想蛻變就要去(接受), 蛻變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其實我想像中這部戲會更苦, 可能會斷腿之類的。

之前知道京哥拍戲, 骨折都是很正常的。

他跟我說有一次拍戲, 差一點點就死了。 ”

電影公映後, 中國觀眾都為之瘋了, 場場爆滿, 票房高達56.8億, 刷新了華語電影的票房記錄。

而張翰在影片中, 把熊孩子的熊, 富二代的霸道, 以及一個男人的成長都演出來了。

相比之前的角色, 人物形象更豐滿,

角色討喜, 也有硬漢感。 加上不計片酬, 張翰的觀眾好感度大大增加。

他說, 角色被肯定, 比賺錢還開心。

記者問他, 《戰狼2》之後, 很多人對你有所改觀, 會不會覺得之前誤會你的人太多了?

他的回答令你我意想不到:“不會, 可能是之前自己沒有做好吧。 ”

很坦率了。

意識到從前的不足, 也看到了轉型的曙光, 相信此次嘗試會成為他戲路拓寬的一個跳板。

也期待他會在以後有一定的突破。

在很多人看來, 演員就是一個坐等收錢、被粉絲狂追、風光無限、名利不斷的工種。

其實不是的。

它不是一個榮耀, 而是一條路。

畢了業,接了戲,並不表示一切就是皆大歡喜。

也不表示名與利都接踵而來,流量伴身,廣告商天天追著求代言。

這樣想的人,多數吃相難看,或者難以大紅。

演員是一個職業。

和任何一個職業一樣,需要你投入,需要你專業和專注,需要你像一個虔誠的行者一樣,在路上走很久,很久。

如果你玩鬧似地對待,不僅“花無白日紅,人無千日好”,也會被大家的口水噴死。

娛樂圈裡泥沙俱下,但好在還有不少前輩,一直做得很好。

比如林依輪。

他應該算是80年代人的共同偶像了。

當年在春晚舞臺上邊舞邊唱《愛情鳥》,迷得我七犖八素,自此一直覺得,所謂英俊,所謂瀟灑,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今年,他已經47歲。

還在唱,還在跳。就在上個月,央視中秋晚會上,開場歌舞《明月升》就是他表演的。

有人說他退隱,他大呼冤枉,“我真的沒有退隱,太冤了!”

他告訴記者,自己這麼多年一直在工作。

“做節目、拍電視劇、演音樂劇,很多人就說我唱了一首《愛情鳥》,事實上從1993年《愛情鳥》後我出了10張專輯,100多首歌,很多歌現在大家依然耳熟能詳。”

他太低調。

因為不想爭做流量明星,一直沉默地做事。

出作品是,做公益也是。

98年洪水,林依輪、孫悅、黃格選等20多位明星藝人去了受災最嚴重的湖北宜昌,參加心連心賑災明星義演。

當天下大雨,林依輪一個人在臺上冒著雨唱了4首歌,全身上下全濕透了。

下了台,直接去了幾個災民家裡,每家給了5千塊錢。

後來又給當地捐了30萬。

98年的30萬等於現在的300萬還多。

孫悅當時還說:阿輪你要不要這麼拼啊,這不是磕磣我們嗎?

其他明星捐的,都是10萬到20萬不等。

那會已經不是林依輪最火的時候了,但是他還是想幫忙。“能幫一分是一分,他們需要,就多捐點吧!”

之後,林依輪又做了獻血愛心大使、環保大使、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自閉症患者等大量公益活動,據他的朋友稱,他捐出去的錢,已經近千萬了!

這樣的偶像,才真正值得一生追隨吧。

林依輪一家

還有陳喬恩。

陳喬恩也是一個行走的勵志片。

最初的時候,她以諧星主持綜藝出道。

但她的興趣是演戲。為了演戲,她不惜被公司雪藏,不惜零片酬,還是執拗地走入演員行列。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作品一部接一部。

最多的時候,臺灣觀眾打開電視機,發現這個台是陳喬恩,那個台也是陳喬恩,每個台都在播放陳喬恩的劇。

也因此,她成為偶像劇女王。

她不是自滿的人,一直在挑戰。話劇、經典大劇、民國戲都是她近些年的作品類型之一。

有一度,為了提升演技,她給自己放了假,出國留學。

可以說,除了美顏,除了名氣,陳喬恩還在許多地方,如敬業,如拼勁,如執著,感動了觀眾。

說到底,明星還是得做好本職工作。是演員,那就好好演;是歌手,那就好好唱;是主持人,那就好好主持。

專注的人,才是迷人的人。

認真的人,才是值得被信任的人。

有時候我想,明星們都已經那麼有錢,比如張翰、林依輪、陳喬恩等,都是頂級富人,那他們為什麼不退休,好好享受生活呢?

林依輪在訪談中回答過這個問題:因為工作令人有成就感。

陳喬恩則答:因為喜歡那種“腎上腺素激發”時的快感。

還有明星說得更深刻:能與更多人連結。

與人連結,意味著以真誠換真心,以服務換認可,以專業換回報。

而是一條路。

畢了業,接了戲,並不表示一切就是皆大歡喜。

也不表示名與利都接踵而來,流量伴身,廣告商天天追著求代言。

這樣想的人,多數吃相難看,或者難以大紅。

演員是一個職業。

和任何一個職業一樣,需要你投入,需要你專業和專注,需要你像一個虔誠的行者一樣,在路上走很久,很久。

如果你玩鬧似地對待,不僅“花無白日紅,人無千日好”,也會被大家的口水噴死。

娛樂圈裡泥沙俱下,但好在還有不少前輩,一直做得很好。

比如林依輪。

他應該算是80年代人的共同偶像了。

當年在春晚舞臺上邊舞邊唱《愛情鳥》,迷得我七犖八素,自此一直覺得,所謂英俊,所謂瀟灑,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今年,他已經47歲。

還在唱,還在跳。就在上個月,央視中秋晚會上,開場歌舞《明月升》就是他表演的。

有人說他退隱,他大呼冤枉,“我真的沒有退隱,太冤了!”

他告訴記者,自己這麼多年一直在工作。

“做節目、拍電視劇、演音樂劇,很多人就說我唱了一首《愛情鳥》,事實上從1993年《愛情鳥》後我出了10張專輯,100多首歌,很多歌現在大家依然耳熟能詳。”

他太低調。

因為不想爭做流量明星,一直沉默地做事。

出作品是,做公益也是。

98年洪水,林依輪、孫悅、黃格選等20多位明星藝人去了受災最嚴重的湖北宜昌,參加心連心賑災明星義演。

當天下大雨,林依輪一個人在臺上冒著雨唱了4首歌,全身上下全濕透了。

下了台,直接去了幾個災民家裡,每家給了5千塊錢。

後來又給當地捐了30萬。

98年的30萬等於現在的300萬還多。

孫悅當時還說:阿輪你要不要這麼拼啊,這不是磕磣我們嗎?

其他明星捐的,都是10萬到20萬不等。

那會已經不是林依輪最火的時候了,但是他還是想幫忙。“能幫一分是一分,他們需要,就多捐點吧!”

之後,林依輪又做了獻血愛心大使、環保大使、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自閉症患者等大量公益活動,據他的朋友稱,他捐出去的錢,已經近千萬了!

這樣的偶像,才真正值得一生追隨吧。

林依輪一家

還有陳喬恩。

陳喬恩也是一個行走的勵志片。

最初的時候,她以諧星主持綜藝出道。

但她的興趣是演戲。為了演戲,她不惜被公司雪藏,不惜零片酬,還是執拗地走入演員行列。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作品一部接一部。

最多的時候,臺灣觀眾打開電視機,發現這個台是陳喬恩,那個台也是陳喬恩,每個台都在播放陳喬恩的劇。

也因此,她成為偶像劇女王。

她不是自滿的人,一直在挑戰。話劇、經典大劇、民國戲都是她近些年的作品類型之一。

有一度,為了提升演技,她給自己放了假,出國留學。

可以說,除了美顏,除了名氣,陳喬恩還在許多地方,如敬業,如拼勁,如執著,感動了觀眾。

說到底,明星還是得做好本職工作。是演員,那就好好演;是歌手,那就好好唱;是主持人,那就好好主持。

專注的人,才是迷人的人。

認真的人,才是值得被信任的人。

有時候我想,明星們都已經那麼有錢,比如張翰、林依輪、陳喬恩等,都是頂級富人,那他們為什麼不退休,好好享受生活呢?

林依輪在訪談中回答過這個問題:因為工作令人有成就感。

陳喬恩則答:因為喜歡那種“腎上腺素激發”時的快感。

還有明星說得更深刻:能與更多人連結。

與人連結,意味著以真誠換真心,以服務換認可,以專業換回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