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拉斐爾前派:我們就是看不上拉斐爾的套路

文/Nixy汪純

1848年的英國, 正是維多利亞治下的“盛世”, 幾個青年藝術家組建了一個非主流的藝術家的兄弟會。 這個兄弟會的中文譯名是——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簡稱PRB。 拉斐爾前派的訴求是, 回歸文藝復興的大畫家拉斐爾之前, 中世紀末期-文藝復興初期的藝術精神和創作理念。

為什麼幾個年輕人, 想要回歸中世紀?另外這裡有拉斐爾有什麼事兒呢?

因為拉斐爾是一個套路王。

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大師拉斐爾(Raphael)於1483年出生, 17歲就獲得“大師”職稱, 意思是可以自己獨立開業並且可以帶徒弟。 從古至今天分高的藝術家大多情商低,

但是拉斐爾就沒這毛病。 他天分高、出名早、情商高、人還美。 所以有錢人都願意找他來畫畫。

業務量這麼大, 怎麼可能張張都走心?不走心也沒關係, 有套路。 構圖、造型、動作都照套路走, 能比達芬奇那種總想著有所創新的走心的畫法快幾百倍。 何況拉斐爾有自己的工坊和一大堆徒弟, 他制定好工藝標準, 讓徒弟們畫出半成品來, 他自己只把關關鍵步驟, 最後潤色署名, 基本上是以工廠化的方式在生產“拉斐爾的畫”。 他自己花的時間少, 成品的品質也說得過去, 錢也賺了, 客戶也高興。 正所謂自古深情留不住, 唯有套路得人心。

草地上的聖母(拉斐爾)

文藝復興時期, 畫本來就是商品。 拉斐爾以半工廠生產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並沒有什麼不對。 問題是到了19世紀, 繪畫界權威們認為, 拉斐爾的畫是最完美的, 大家都應該按拉斐爾的套路來畫然後他們就以拉斐爾的套路為基礎制定了一堆條條框框。 構圖、用色、題材……全部要按照特定的公式來, 不然就會被批判為醜!粗俗!膚淺!一文不值!按照英國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拉斐爾被公認為是古典主義的傑出代表。

而以他為正統和代表的古典主義(classicism)獨霸了歐洲學院派畫壇整整四個世紀直到19世紀中葉。

只有在中世紀末期和文藝復興初期, 是一個自由和質疑的時期。 科學和藝術逐漸從神權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但這只是一個短暫的調整期, 新的平衡達成後, 人們又開始遵循新的教條。 中世紀的幾百年裡, 畫家們都在反反復複地畫神像。 從文藝復興後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 三百年裡, 主流畫家們又在反反復複的畫人像。 本質上是一樣的, 只是對“理性”的迷信, 代替了對神的迷信。 同樣反映了一種絕對, 固定和封閉的世界觀。

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 雖然經濟高速發展,

但文化上極度保守和狹隘, 繪畫界只是這種狹隘的一個展示視窗。 這種狹隘還常常被冠以“理性”的名義, 然而什麼是“理性”?無非是掌握話語權的人所信仰的價值觀而已。 比較起來, “神”反而是一個更有包容性的概念, 可以包括自然、命運和偶然性。 當19世紀的人們把對神的迷信, 換成了對“理性”的迷信的時候, 無疑是變得更加狹隘了。

於是這幾個年輕藝術家成立了這麼一個兄弟會, 明面上畫一些主流的題材, 比如古典美人, 神話故事之類;再悄悄塞點私貨進去, 比如死亡, 瘋癲, 禁忌和誘惑, 非理性的力量和亦正亦邪的美, 總的來說, 就是對狹隘“理性”的反抗。

拉斐爾前派的三個創始人:亨特, 羅塞蒂, 米萊斯

拉斐爾前派更確切的叫法應該是“前拉斐爾兄弟會”。 它並不是一個畫派, 而是一個由藝術家組成的兄弟會。 這幾個年輕藝術家並不是師出同門, 風格也各異, 只不過他們反對的是同一種風格。 為什麼幾個不同風格的藝術家專門成立一個兄弟會來反對同一種風格, 是因為那時候只有這一種風格。

在他們之前,只有特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和康斯太布林(John Constable1776-1837)在風景畫這個當時非常不受重視的領域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人物畫領域仍是一潭死水。拉斐爾前派受到當時一個出名的藝術評論家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的力捧,而拉斯金是一個有錢人家出身的社會主義者/新哥特藝術宣導者,他之前也曾像這樣全力聲援特納和康斯太布林。

前拉斐爾兄弟會只存在了八年,卻成為藝術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幾個年輕人出於青年藝術家的直覺,試圖拒絕一些陳腐,僵化的規則和愚蠢的束縛。他們的理念聽上去似乎含混又不確切,但或許這正是他們可貴之處。他們做的事正是打破邊界。如果他們提出一個詳細而封閉的教條,無異于在建立新的邊界,反而失去了啟發性。

他們筆下的女性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她們神秘而憂鬱,魅惑和純真交織。在拉斐爾前派之前,畫家們畫美女也畫了很多年了,但畫中的女性從來沒有像這樣強烈的個性特徵。他們青睞的模特兒本來就長得讓人過目難忘,而且拉斐爾前派的幾個畫家還總是共用一個模特,最後這些神秘魅惑的紅發女郎,成為了“拉斐爾前派”的標誌。她們也確實代表了他們的價值觀和審美傾向。(最後這些模特往往嫁給了其中一個畫家或者這群畫家的朋友)。

夏洛特小姐(John William Waterhouse繪,1888年)

拉斐爾前派打破了理性的邊界,而且也沒有試圖修建一個新的邊界,而是留下一片開闊的空地,大家都可以隨意玩耍(當然這裡也有一個客觀原因,他們自己都還只是不出名的年輕的畫家,也並沒有足夠的江湖地位去制定新的教條,讓大家去遵守)。不管怎樣,他們做了這麼一件大好事,後來的人總歸會念他們的好。

奧菲利亞(John Everett Millais繪)

在他們之後,唯美主義、象徵主義、分離派、新藝術運動……眾多新興的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藝術界的景觀。這些流派和思潮在風格、理念、存在的時空上有一定的重合也有差異,或從自然和民間手工藝中汲取養分,或強調原創性和裝飾性,共同點是無視無聊的仿古教條,突破已知的狹隘“理性”,承認人類自身的局限,以開放的態度探索內心和外部世界。

是因為那時候只有這一種風格。

在他們之前,只有特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和康斯太布林(John Constable1776-1837)在風景畫這個當時非常不受重視的領域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人物畫領域仍是一潭死水。拉斐爾前派受到當時一個出名的藝術評論家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的力捧,而拉斯金是一個有錢人家出身的社會主義者/新哥特藝術宣導者,他之前也曾像這樣全力聲援特納和康斯太布林。

前拉斐爾兄弟會只存在了八年,卻成為藝術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幾個年輕人出於青年藝術家的直覺,試圖拒絕一些陳腐,僵化的規則和愚蠢的束縛。他們的理念聽上去似乎含混又不確切,但或許這正是他們可貴之處。他們做的事正是打破邊界。如果他們提出一個詳細而封閉的教條,無異于在建立新的邊界,反而失去了啟發性。

他們筆下的女性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她們神秘而憂鬱,魅惑和純真交織。在拉斐爾前派之前,畫家們畫美女也畫了很多年了,但畫中的女性從來沒有像這樣強烈的個性特徵。他們青睞的模特兒本來就長得讓人過目難忘,而且拉斐爾前派的幾個畫家還總是共用一個模特,最後這些神秘魅惑的紅發女郎,成為了“拉斐爾前派”的標誌。她們也確實代表了他們的價值觀和審美傾向。(最後這些模特往往嫁給了其中一個畫家或者這群畫家的朋友)。

夏洛特小姐(John William Waterhouse繪,1888年)

拉斐爾前派打破了理性的邊界,而且也沒有試圖修建一個新的邊界,而是留下一片開闊的空地,大家都可以隨意玩耍(當然這裡也有一個客觀原因,他們自己都還只是不出名的年輕的畫家,也並沒有足夠的江湖地位去制定新的教條,讓大家去遵守)。不管怎樣,他們做了這麼一件大好事,後來的人總歸會念他們的好。

奧菲利亞(John Everett Millais繪)

在他們之後,唯美主義、象徵主義、分離派、新藝術運動……眾多新興的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藝術界的景觀。這些流派和思潮在風格、理念、存在的時空上有一定的重合也有差異,或從自然和民間手工藝中汲取養分,或強調原創性和裝飾性,共同點是無視無聊的仿古教條,突破已知的狹隘“理性”,承認人類自身的局限,以開放的態度探索內心和外部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