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停牌股命運難料 機構多產品開打“配合戰”

今年以來, 隨著監管部門對並購重組監管趨嚴, 上市公司頻頻出現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情況, 使得包括基金在內的投資者“很受傷”。 此外, 市場上還有不少停牌時間較長的個股, 持股基金面臨更為難料的命運。 眼下, 不少機構為化解這種被動局面, 正在主動尋求風險的分散化。

停牌股命運分化

一般而言, 企業並購重組等多能給二級市場帶來好消息, 特別是此前上市公司產業鏈並購、跨界並購等盛行之際, 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之後, 相關個股都有不錯的二級市場表現。 對於持股特別是重倉的基金來說,

押對資產重組個股後的收益完全可以覆蓋停牌帶來的時間成本。

而如今, 隨著對並購重組、再融資的監管趨嚴, “押注”資產重組停牌股的盈虧風險和收益損失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財匯大資料終端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 已經有數十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等事項, 僅3月以來, 終止資產重組事項的上市公司就有四通新材(行情300428,買入)、廣宇發展(行情000537,買入)、北京君正(行情300223,買入)、向日葵(行情300111,買入)、恒基達鑫(行情002492,買入)等等, 上述公司或是公告終止定向增發, 或是公告終止並購與重組等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可以發現, 一般而言,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個股, 短期內多會遭遇二級市場股價的大幅快速下跌, 雖有部分個股很快出現上漲的情況,

但不少個股其後的走勢是呈現消化負面消息的震盪下跌行情。

對於上市公司停牌重組最終無果而終, 持股的基金也感到“受傷”。 此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ST八鋼(行情600581,買入)。 資料顯示, 去年年初, *ST八鋼因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停牌, 在其停牌前, 有基金將其買成第一大重倉股, 但淨值占比僅為0.98%。 去年二季度該基金恰逢大額贖回, 該股又一直停牌, 導致其淨值比被動增至47.6%。 此後, *ST八鋼終止重組, 複牌後連遭5個跌停, 該基金的淨值也大跌12.7%。

“一方面是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一些個股停牌籌畫資產重組事項, 一停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大半年, 關在裡面的資金的成本無疑不低, 重組告吹後, 這部分成本就此付諸東流,

同時還要遭遇重組失利後的二級市場下跌損失;另一方面, 被關在重組個股內的資金, 直接造成了基金產品其它持倉的壓力, 特別是單一產品集中持股的, 剩下的資金面臨嚴重的市場波動、投資者贖回等等的壓力。 ”有基金經理表示。

被動中艱難求主動

近期,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出現的新情況是, 上市公司重組失敗, 再也不能簡單以“證券市場環境變化”一言蔽之。 監管部門密切關注上市公司終止重組詳情、審議過程、違約履責、後續推進股權轉讓、利潤分配等等, 這也使得不幸“踩坑”重組失敗個股的機構壓力不小。 有私募人士就表示, 此前業內面臨重組失利, 還會通過炒作後續預期、借勢高送轉等等, “掩護”資金的撤離。

如今,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 機構“踩坑”重組失利個股更顯得被動甚至“無助”。

這位私募人士表示, 此前千方百計尋求重組股、坐等停牌籌畫、靜候重組實施佳音的投資方面已經發生變化, “部分無重組基礎的個股已經沒有押注的意義, 這類個股重組過不了監管的門檻, 而且後期也缺乏相關預期, 複牌後的命運可想而知。 ”

雖然如此, 並購重組、轉型升級(愛基,淨值,資訊)無疑是市場趨之若鶩的投資機會, 並購重組後的上市公司迎來的是基本面的改善、產業空間的拓展、估值體系的巨變, 基金等機構將繼續在市場上尋求此類投資機會。 但為了應對長期停牌、重組失利等風險, 機構正在被動中尋求主動。 據上述公募基金經理介紹,

當前單一產品“押注”重組個股的情況慢慢變少, 更多的會是多隻產品打“配合戰”:包括持有股份分散以及介入階段不同等等。 “不同產品進行持股‘分倉’, 不同產品進行配合, 複牌後, 哪怕是重組失敗, 無量跌停的情況還是比較少, 但由於多股資金進行配合, 就可以在配合中實現損失的最小化。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