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齊白石人生最後一張畫,登峰造極!

齊白石人生最後一張畫, 登峰造極!

齊白石一生作畫無數, 到底哪一張是絕筆或被認定為最後的作品呢?過去坊間一直認同白石之子齊良遲的說法,

《風中牡丹》被認為是白石絕筆。

齊白石《風中牡丹》, 1957年

齊白石《風中牡丹》, 1957年

但據美術家王魯湘的考證, 齊白石絕筆之作藏在張仃(張仃是齊白石未行拜師禮的弟子, 他與齊白石有很深的緣)家裡。 這張《葫蘆》之所以被認定為白石絕筆,

白石老人去世後, 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白石遺作展上, 經主辦方及李可染、張仃、黃苗子等白石老人生前好友和學生的證明、認定, 確定為白石老人生前最後的作品。

這張絕筆《葫蘆》一直秘密藏于張宅, 從未發表, 但它卻是京城美術界一個少數精英圈子裡的赫赫明星。

齊白石 《葫蘆》 題識:九十八歲白石。

齊白石 《葫蘆》 題識:九十八歲白石。

當年隔一段時間, 李可染、鄒佩珠夫婦、黃苗子等人, 就要相約來到張宅。 張仃知道他們所為何來, 總是沏上清茶後, 恭恭敬敬從畫室取出這張《葫蘆》掛於牆上。 於是大夥兒就開始唉聲歎氣, 嘖嘖連聲, 繼而又大呼擊案的, 也有拍腿拍到別人腿上的。 如此這般, 如醉酒似的癡狂一陣, 於是散去。 過些日子, 再如此這般來一遍。

鄒佩珠先生回憶說, 隔日子長了沒看這幅畫, 就像得了病似的, 看完這幅畫就像過足了鴉片癮似的, 精神頭也足, 人也興高采烈了。

李可染對這幅畫的評價是兩個字:“絕了。 ”

又問為什麼絕了?

李可染回答說:老人家畫到這個歲數,

糊塗了, 連字都不會寫了。 ”當時寫這個“九”字, 就問李可染:“這個九字是往這邊拐還是往那邊拐啊?”等到寫“歲”字, 怎麼也記不起來, 就寫成了現在這個錯字。

人“糊塗”了, 只能畫自己最熟悉的物件, 當然也就是最簡單的物件, 那只能是葫蘆, 而不可能是別的如牡丹之類。

即使是畫了一輩子的東西, 信手畫來, 還是因為神志恍惚而出錯。 點了黃顏色畫葫蘆, 這沒錯, 一大一小, 一前一後, 一上一下, 但用淡墨畫葉子時恍惚了, 畫成了葫蘆的樣子, 而且居然從大葫蘆留白的地方冒出兩筆淡墨, 好像這葫蘆穿了個洞。

等到用濃墨畫藤時,又恍惚了,畫著畫著就勾成葫蘆的樣子了。但這都不要緊,老人完全是在“糊塗”狀態下用本能在作畫。

老人想畫藤蔓,可心裡想的還是葫蘆。

這幅畫最絕的是藤蔓,用筆用墨已經是天籟,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筆墨中包孕的精氣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體健康的狀態,是修養在完全自由自然自在自為的狀態下的釋放,一個中國畫家只有到了這個境界才談得上是“天爵”。與此相比,包括白石老人以前的作品,所有人的畫都只能算是“人爵”。

【齊白石葫蘆作品精賞】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等到用濃墨畫藤時,又恍惚了,畫著畫著就勾成葫蘆的樣子了。但這都不要緊,老人完全是在“糊塗”狀態下用本能在作畫。

老人想畫藤蔓,可心裡想的還是葫蘆。

這幅畫最絕的是藤蔓,用筆用墨已經是天籟,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筆墨中包孕的精氣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體健康的狀態,是修養在完全自由自然自在自為的狀態下的釋放,一個中國畫家只有到了這個境界才談得上是“天爵”。與此相比,包括白石老人以前的作品,所有人的畫都只能算是“人爵”。

【齊白石葫蘆作品精賞】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