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專家企業代表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適應新要求 做好做精經濟發展品質“大蛋糕”

——我市專家、企業等代表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前讓更多人來買“蛋糕”就行了, 而現在的要求是要把“蛋糕”做好、做精緻, 要從供給側發力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變革, 煥發出新的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在新的歷史節點上, 面對新理念、新要求、新舉措, 南寧市專家、部門負責人、企業及市民代表暢談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 共話新時代的新願景。

●報告原聲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 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南寧實踐

近年來, 南寧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改革的主線,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取得了一些成果——

產能優化升級在加快。 完成水泥等行業過剩產能和落後產能的去產能任務。 制定出臺相關政策,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啟動全市96家國有“僵屍企業”處置工作。 加快電子資訊、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三大重點產業發展,

實現工業提質增效。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實施房地產調控新政, 規範房地產企業經營, 保持市場供需平穩, 積極推進商業、辦公用房去庫存。

企業成本切實降低。 積極出臺南寧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 2016年累計各類企業降本減負39億元。

發展短板加快補齊。 推動投資向扶貧、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環境治理、公共服務等薄弱環節傾斜, 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七個一批” “七大工程”。 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南寧藍”成為常態, 五象新區醫療、教育、公共服務建設實現高配置, 城市宜居水準不斷提升。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成功創建了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 高新區成為廣西首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經濟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一項項改革政策的落地, 給南寧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活力。

●南寧聲音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 為我國新時代經濟建設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市工信委黨組書記、主任汪東明表示, 今後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以品質、效益為中心, 把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我市工業主攻方向, 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構建立足廣西、面向中南西南、輻射東盟的區域性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努力實現首府南寧工業的新跨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應對經濟新常態、解決經濟深層次結構和增長動力問題的破題之策, 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核心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聖果說, 下一步, 我市將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 從加快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加快發展環境建設等四個方面入手, 積極推進南寧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解決我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市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瑤認為, 尤其在新動能的培育上, 著眼於實體經濟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在共用經濟等多種新型業態上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有助於打造經濟新引擎、激發新活力。

●南寧願景

南寧市不少企業期待著不久之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紅利”。

從生產傳統單缸柴油機“跨界”涉足新能源電動車和環保裝備產業, 實現了扭虧為盈、加快發展的目標。 這對於南寧南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南來說, 深有感觸。

作為急需產業轉型尋求突破發展的老國企, 近年來通過在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大膽嘗試, 產品從無到有、產業從小到大, 取得了改革的初步成效, 企業和職工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 “爭取在‘十三五’期間為廣西環保裝備產業的發展和國企改革再立新功。 ”

南寧錦虹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海猷也期待著,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化,傳統棉紡織製造企業將實現脫胎換骨,煥發出新活力。

南寧錦虹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海猷也期待著,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化,傳統棉紡織製造企業將實現脫胎換骨,煥發出新活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