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馬伊俐終於成為了我們喜歡的女人、這還只是假裝嗎

2017年, 馬伊琍的丈夫文章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獨角戲, 排練期有兩個月。

他壓力很大, 常常陷入創作的痛苦。 每天中午, 馬伊琍過來陪他在劇院附近吃飯, 兩人喝杯咖啡聊聊天。

這年夏天, 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成為年度刷屏劇。

01

“人不可能時時刻刻活得體面 ”

7似乎是馬伊琍的幸運數位。 2007年, 出道多年的馬伊琍出演《奮鬥》中夏琳一角, 隨著這部劇的大熱, 成為中國一線女演員。 在這之前, 她演過很多角色, 包括“還珠3”裡的紫薇。

在這些角色裡, 馬伊琍覺得夏琳與自己的性格重合度最高:執拗、果斷、有骨氣。

而瓊瑤劇裡的紫薇則是她最討厭的一個角色。 她毫不避諱地說:

“我很反感紫薇這個角色, 甚至討厭, 雖然她很溫柔、很傳統, 但是她全部的世界都是圍繞一個男人。 我做不到。 ”

10年後, 經歷了一些事情, 她開始承認每個人都有兩面性。 “人不可能永遠時時刻刻活得體面”,

你所討厭的那個不體面的人, 也許正是你生命某個時刻必經的一段路, 或者內心深處的另一個自己。

《奮鬥》現在看起來有點土, 10年前卻是一部捧紅了佟大為、馬伊俐、王珞丹、文章的神劇。

上海女人馬伊琍給導演管虎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強勢”,

甚至改變了他對南方女人的看法。

在《三聯生活週刊》的採訪中, 管虎這樣評價自己的前女友:“看上去那麼嬌小, 然後手無縛雞之力, 單單薄薄的, 性格之堅韌, 她能堅持, 想好了不回頭, 這種勁兒, 你信不信東北女人就少很多?所以我對南方女人反正是充滿了一種崇敬, 反正她們太有力量了, 讓我震撼甚至不寒而慄。 ”

與管虎的這段前塵往事, 馬伊琍的態度是:在一起和分手都是我提出來的, 對這段感情沒有後悔。

管虎, 著名導演, 主要作品有電視劇《黑洞》, 電影《冬至》、《殺生》、《鬥牛》、《廚子戲子痞子》、《老炮兒》。

02

“我內心的安全感只來自於自己 ”

馬伊琍嬌小身軀裡的能量, 表現在她對自己生活強大的掌控欲中。

拍攝《奮鬥》的時候, 馬伊琍在一場奔跑戲裡摔倒, 趾骨骨折, 她非常懊惱。 不是因為疼, 而是害怕被換角。 在她看來, 夏琳是她做演員一輩子都在等的角色, 最後她帶傷拍完了全劇。

大學的時候, 她跟同學接過一個角色。 兩個女生去飯店吃飯 , 點了20塊錢的菜, 結帳時要收200元, 按照劇本要求,

她們應該無助地哭。 馬伊琍哭不出來, 她跟導演說, 為什麼要哭呢, 不是應該報警嗎?

在馬伊琍的人生詞典裡, 哭是一個羞恥的字眼, 代表逃避軟弱, 她遇到難題的第一反應是解決問題。

這種直接與果斷, 可以讓她很快找准前進的目標。

馬伊琍與女兒, 她說孩子是她現在唯一的軟肋。

第一次懷孕,4個月的時候她在劇組,孕吐嚴重。整個拍戲過程十分不愉快,殺青後,她拉黑了劇組所有人的電話。丈夫文章打電話給她,她說:“別給我打電話,我現在不想說話。”

生二女兒,產後兩個多月,她忽然在家裡大哭。經月嫂提醒,覺得可能是產後抑鬱。她立刻決定以後每天給自己放假2小時,暫時忘掉孩子,出去看電影逛街。

文章管她叫“馬司令”,她做決定快,做完誰也拉不回來。

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馬伊琍說:“我一定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內心的安全感只來自於自己。”

03

“不在黑夜裡做選擇 ”

採訪者何東認為,像馬伊琍這樣的女人,不會有什麼男人喜歡,她一眼就把男人看透了。

馬伊琍知道自己是傳統男權社會中的非典型性女性。

“很多男人會覺得,這樣的女人太強了,我不喜歡。但實際上,這只是說明這個男人內心不強大,才會覺得是一個挑戰。其實這樣的女人,內心是很渴望安定的。”

她這種執拗、果斷的性格,也反射在擇偶上。

文章身上有種大男孩的簡單、透明。在《奮鬥》劇組,馬伊琍說文章是一個很容易開心的人,吃碗涼皮都能高興得什麼似的。

馬伊琍討厭成熟、穩重、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這些在別人看來的男人的優點,在她的字典裡叫精于算計和城府深。

“那種我一眼看不到他心裡的人,讓我覺得不是畏懼,而是不喜歡跟這樣的打交道。”她喜歡透明人。

而一個男人如果過了25歲還透明,那得多讓人操心啊?

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在《男人》中寫到:男人都是動物。男人是和其他男人同樣的動物。但同時,每個男人又是獨特的動物。男人是弱小的,寂寞的生物。

每個人的今天都是過去的總和,任何看起來意外的事都是性格的種子在漫長而繁雜的世事中發酵長出的蘑菇。

這是一個很私人的選擇,也是典型的馬伊琍式的選擇。她是一個始終佔據主場優勢的高能女性,她所選擇的不是原諒某一個人,而是奪回人生的主動選擇權;不是黯然接受被動離場的命運,而是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

如今風波早已平息,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羅子君的角色爆紅,與袁泉一起登上時尚雜誌《ELLE》的封面,向世界展示40+的中國女性極致的淡定從容與優雅美麗。

3年過去了,馬伊琍的這段話或許可以間接解釋她當初的選擇———

“生活當中有時候難免會遇到突發、意外的情況,但這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是不能隨隨便便認輸的,如果不認輸,這件事就有挽回的機會,如果你第一時間告訴自己完蛋了,絕對做不成,那這件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不認輸,有人選擇推倒重建,有人選擇原址修復。新衣服好做,舊衣服難改,選擇修復的人需要更大的能量支撐自己,才能不沉淪於傷害與怨恨,抹平傷口,重新出發。

04

“大步朝前走的人,往往最戀舊 ”

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切更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更大的代價換來的。”

成熟女性身上散發出的成熟魅力和寬厚能量,往往是她們犧牲年輕時的棱角換來的。

這件2002年的衣服,馬伊琍一直穿到了今天。人是很奇怪的雙面體,大步朝前走的人,往往也最戀舊。

站在40歲門檻上的馬伊琍,說自己在20歲的時候,不會瞧上羅子君這樣的角色,如今的她,卻覺得女人身上的能量,是從她們所經歷的風雨中得來的。

在她看來,一個女人理想的一生應是這樣:年輕時盡力展露棱角、不接地氣,該鋒芒畢露就鋒芒畢露、該自我就自我,無知無畏無懼。

過了30歲,命運開始拿挫折交換你的成熟,你的外表越來越平和,內心卻越來越強大,你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反倒不再談論生活,而是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以溫柔之心,對待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2017年的《圓桌派》上,馬伊琍說,一定要給人犯錯的機會,因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會犯錯。

成熟不是虛偽,並不能掩示一個人真正的性格。馬伊琍知道自己的選擇給很多女性造成了觀念衝擊。

在《ELLE》的專訪裡,她借助討論角色的便利說:

“我不信每個人一輩子都能時時刻刻活得體面,生活總會讓你碰到不堪的時候。你如果沒有經過30歲到40歲的變遷,就沒有資格去指責別人處理某個事情時不夠體面。人很容易失去客觀,也會下意識隱藏不體面的部分。很多對羅子君的批判,其實是對自己在相似情境下不體面的厭惡,就好像很多大人在指責孩子的缺點時,恰恰是因為這重現了他們自己身上的無能。”

05

“年輕時的剛勁變成了現在的韌勁 "

10年,歲月在她臉上沒有留下皺紋,卻在她心裡放置了發光的能量棒。

她喜歡美劇《欲望都市》裡的律師米蘭達。知乎上有人分析米蘭達是劇中收入最高的女性,她生完孩子堅持每週工作55個小時,嫁給了一個自己喜歡但並不富有的男人,並且對他們共同維繫的家庭付出了應有的溫情和善良。

馬伊琍與女兒度假的照片,很多網友說像三姐妹。

“家庭部分永遠是你內心最軟的那一面,家庭所有的事物都應該軟弱地去處理。”沒有走入婚姻,為人妻母的人,恐怕很難理解這種溫柔的力量。

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馬伊琍的變化,她不再使用刻板的育兒書作為自己的操作指南,後悔當年對大女兒愛馬管教過嚴。

“現在的妹妹,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已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呀!”

竇文濤說,馬伊琍年輕時的剛勁都變成了現在的韌勁。從剛勁到韌勁的改變,是鐵腕的掌控與改造,變成了溫和的接納和共用。

當女人真正懂得柔軟,她才變得強大。

歲月交替與世事變遷在我們內心沉澱的能量,不是去改造世界 ,而是淡定地接納自己,包括缺點與軟弱。

三十歲碰到夏琳,四十歲遇見子君,女人身上的能量來源於自己的不斷成長,當女人真正懂得柔軟,她才變得強大。你們認為女人的強大來源於什麼?歡迎來留言板聊聊。

第一次懷孕,4個月的時候她在劇組,孕吐嚴重。整個拍戲過程十分不愉快,殺青後,她拉黑了劇組所有人的電話。丈夫文章打電話給她,她說:“別給我打電話,我現在不想說話。”

生二女兒,產後兩個多月,她忽然在家裡大哭。經月嫂提醒,覺得可能是產後抑鬱。她立刻決定以後每天給自己放假2小時,暫時忘掉孩子,出去看電影逛街。

文章管她叫“馬司令”,她做決定快,做完誰也拉不回來。

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馬伊琍說:“我一定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內心的安全感只來自於自己。”

03

“不在黑夜裡做選擇 ”

採訪者何東認為,像馬伊琍這樣的女人,不會有什麼男人喜歡,她一眼就把男人看透了。

馬伊琍知道自己是傳統男權社會中的非典型性女性。

“很多男人會覺得,這樣的女人太強了,我不喜歡。但實際上,這只是說明這個男人內心不強大,才會覺得是一個挑戰。其實這樣的女人,內心是很渴望安定的。”

她這種執拗、果斷的性格,也反射在擇偶上。

文章身上有種大男孩的簡單、透明。在《奮鬥》劇組,馬伊琍說文章是一個很容易開心的人,吃碗涼皮都能高興得什麼似的。

馬伊琍討厭成熟、穩重、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這些在別人看來的男人的優點,在她的字典裡叫精于算計和城府深。

“那種我一眼看不到他心裡的人,讓我覺得不是畏懼,而是不喜歡跟這樣的打交道。”她喜歡透明人。

而一個男人如果過了25歲還透明,那得多讓人操心啊?

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在《男人》中寫到:男人都是動物。男人是和其他男人同樣的動物。但同時,每個男人又是獨特的動物。男人是弱小的,寂寞的生物。

每個人的今天都是過去的總和,任何看起來意外的事都是性格的種子在漫長而繁雜的世事中發酵長出的蘑菇。

這是一個很私人的選擇,也是典型的馬伊琍式的選擇。她是一個始終佔據主場優勢的高能女性,她所選擇的不是原諒某一個人,而是奪回人生的主動選擇權;不是黯然接受被動離場的命運,而是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

如今風波早已平息,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羅子君的角色爆紅,與袁泉一起登上時尚雜誌《ELLE》的封面,向世界展示40+的中國女性極致的淡定從容與優雅美麗。

3年過去了,馬伊琍的這段話或許可以間接解釋她當初的選擇———

“生活當中有時候難免會遇到突發、意外的情況,但這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是不能隨隨便便認輸的,如果不認輸,這件事就有挽回的機會,如果你第一時間告訴自己完蛋了,絕對做不成,那這件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不認輸,有人選擇推倒重建,有人選擇原址修復。新衣服好做,舊衣服難改,選擇修復的人需要更大的能量支撐自己,才能不沉淪於傷害與怨恨,抹平傷口,重新出發。

04

“大步朝前走的人,往往最戀舊 ”

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切更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更大的代價換來的。”

成熟女性身上散發出的成熟魅力和寬厚能量,往往是她們犧牲年輕時的棱角換來的。

這件2002年的衣服,馬伊琍一直穿到了今天。人是很奇怪的雙面體,大步朝前走的人,往往也最戀舊。

站在40歲門檻上的馬伊琍,說自己在20歲的時候,不會瞧上羅子君這樣的角色,如今的她,卻覺得女人身上的能量,是從她們所經歷的風雨中得來的。

在她看來,一個女人理想的一生應是這樣:年輕時盡力展露棱角、不接地氣,該鋒芒畢露就鋒芒畢露、該自我就自我,無知無畏無懼。

過了30歲,命運開始拿挫折交換你的成熟,你的外表越來越平和,內心卻越來越強大,你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反倒不再談論生活,而是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以溫柔之心,對待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2017年的《圓桌派》上,馬伊琍說,一定要給人犯錯的機會,因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會犯錯。

成熟不是虛偽,並不能掩示一個人真正的性格。馬伊琍知道自己的選擇給很多女性造成了觀念衝擊。

在《ELLE》的專訪裡,她借助討論角色的便利說:

“我不信每個人一輩子都能時時刻刻活得體面,生活總會讓你碰到不堪的時候。你如果沒有經過30歲到40歲的變遷,就沒有資格去指責別人處理某個事情時不夠體面。人很容易失去客觀,也會下意識隱藏不體面的部分。很多對羅子君的批判,其實是對自己在相似情境下不體面的厭惡,就好像很多大人在指責孩子的缺點時,恰恰是因為這重現了他們自己身上的無能。”

05

“年輕時的剛勁變成了現在的韌勁 "

10年,歲月在她臉上沒有留下皺紋,卻在她心裡放置了發光的能量棒。

她喜歡美劇《欲望都市》裡的律師米蘭達。知乎上有人分析米蘭達是劇中收入最高的女性,她生完孩子堅持每週工作55個小時,嫁給了一個自己喜歡但並不富有的男人,並且對他們共同維繫的家庭付出了應有的溫情和善良。

馬伊琍與女兒度假的照片,很多網友說像三姐妹。

“家庭部分永遠是你內心最軟的那一面,家庭所有的事物都應該軟弱地去處理。”沒有走入婚姻,為人妻母的人,恐怕很難理解這種溫柔的力量。

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馬伊琍的變化,她不再使用刻板的育兒書作為自己的操作指南,後悔當年對大女兒愛馬管教過嚴。

“現在的妹妹,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已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呀!”

竇文濤說,馬伊琍年輕時的剛勁都變成了現在的韌勁。從剛勁到韌勁的改變,是鐵腕的掌控與改造,變成了溫和的接納和共用。

當女人真正懂得柔軟,她才變得強大。

歲月交替與世事變遷在我們內心沉澱的能量,不是去改造世界 ,而是淡定地接納自己,包括缺點與軟弱。

三十歲碰到夏琳,四十歲遇見子君,女人身上的能量來源於自己的不斷成長,當女人真正懂得柔軟,她才變得強大。你們認為女人的強大來源於什麼?歡迎來留言板聊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