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靖康之難”期間,有個新泰人跟著被俘的皇帝去了金國,死在異鄉

網路配圖

孫傅(1078-1128) 北宋泗水縣孝義鄉里仁(今新泰樓德)人。 字伯野。 進士出身, 為秘書省正字、監靖禦史、禮部員外郎, 遷秘書少監, 至中書舍人。

1126年(欽宗趙桓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 進兵部尚書, 拜尚書右丞, 改同知樞密院。

金兵困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 他見士兵郭京守城, 京妄稱施“六甲法”, 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擇日出兵三百, 可直抵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 他深信不疑, 及金兵至開汴京宣化門出戰, 大敗而逃。 金兵遂陷汴京。

次年正月, 欽宗(趙桓)被俘, 以他輔太子留守。 不久, 被金召去。 明年死于金。

《宋史》卷三五三與《東都事略》卷一〇八本傳皆記傅為:“海州人”(海州即今江蘇連雲港)。 而《孫覲墓誌》明載傅之祖覲為泗水人, 並卒葬泗水之菟裘鄉。 菟裘故址即今樓德鎮(宋屬兗州泗水縣。 詳見清葉圭綬《續山東考古錄》卷六《泰安府上·泰安縣》所考)。 據此, 孫傅鄉貫則應為樓德而非海州。 清錢大昕《孫覲墓誌》跋雲:“覲字明之, 兗州泗水人。 其長孫傅, 字聖求, 以辭學兼茂, 高選為秘書省正字。 考《宋史》列傳, 有孫傅, 字伯野, 海州人, 登進士第, 中詞學兼茂科。 兩人籍貫既異, 字亦不同, 而同時中詞學兼茂科, 兗、海亦相接壤, 未審其為一人與否也?”清《泰山志》亦雲:“《史》稱傅海州人,

此碑孫明之為泗水人, 殆明之與傅時隔三代, 由泗水遷籍海州, 未可知也。 ”折衷異點而未能裁斷, 後世史書遂多兩說並存, 稱孫傅“兗州泗水人, 一說海州人”(《中國歷史大詞典·宋史》)。

《宋史·孫傅傳》譯文節選:

金人圍攻都城, 孫傅日夜親自抵擋箭石。 金兵分四面鼓噪著進攻, 宋兵敗退, 掉到了護龍河中, 護龍河被屍體填滿, 城門急忙關閉了。 當天, 金兵攻進城裡。

靖康二年(1127)正月, 欽宗到金兵元帥營中, 任命孫傅輔助太子留守京城, 仍然兼任少傅。 欽宗二十天了還不回來, 孫傅多次寄信給金營乞請放回欽宗。 廢立皇帝的檄書傳來, 孫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們君主可以統治中國, 如果立異姓為帝, 我就死去。 ”金人來索要太上皇、皇后、諸王、妃子公主,

孫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謀劃把他藏在民間, 另外找兩個像宦官的人殺死, 並殺死幾十個死囚, 把他們的頭送給金人, 欺騙金人說:“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 京城人爭相鬥殺宦官, 誤傷了太子。 於是太子率兵討伐平定, 殺死作亂的人獻過來。 如果不停止索求, 太子就會自殺。 ”過了五天, 沒有人肯承擔這件事。 孫傅說:“我是太子的師 傅, 應當與太子同生死。 金人雖然不求索我, 我應當與太子同行, 求見兩位酋長當面指責他們, 或許還有可能把事情辦好。 ”孫傅於是跟從太子出城。 守城門的金兵說: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 留守何必參預?”孫傅說:“我是宋朝大臣, 而且是太子的師傅, 應當死從。 ”當晚, 住在城門下,
第二天, 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 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紹興年間, (孫傅)被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 贈諡號為忠定。

網路配圖

見識決定寬度 品味決定高度

歡迎關注【新泰故事】

【新泰故事】主旨就是梳理、採擷歷史研究精髓 , 傳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倘有轉載敬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