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蜀岡古城北門延續1500年 遺址從漢至南宋基本沒變

蜀岡之上, 承載著揚州城的根與魂。 2015年, “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戰國至南宋)”曾向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起衝擊。 如今, 蜀岡古城址又有重大發現:蜀岡古城址“北門”的門道、沿革等經過考古挖掘逐漸明晰, 為進一步探討蜀岡古城特別是隋江都宮的佈局和沿革奠定基礎。 同時, 也為大運河文化帶和揚州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增加了新內容。 昨天下午, 揚州蜀岡古代城址北城牆東段西部城門遺址發掘專家論證會在揚州召開。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文研所、中國文物報社等國內考古、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17位專家齊聚揚州,

對考古成果進行科學認定和評價。

最新發現 該段遺址延續1500餘年

揚州蜀岡古城北城牆東段西部城門遺址位於揚州市邗江區綜合村北部的城牆上, 南京博物院1978年曾在此佈設探溝進行過發掘, 找到了春秋末年、漢、東晉、唐等四期夯土以及模印有“北門”“北門壁”“城門壁”文字的城磚。

為了探尋蜀岡古城的北城門遺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從2016年6月開始, 在該處展開考古發掘, 揭露出礎石、基槽等遺跡, 找到了夯土牆體上的缺口及其內側的道路, 從而明確了此處確實有城門遺存。

今年4—11月, 再次取得國家文物局許可, 全面發掘了該門址, 揭露的遺跡主要包括漢—南宋時期的城門以及門道廢棄後的踩踏面。

昨天的論證會上,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隊長、研究員汪勃介紹了揚州蜀岡古代城址北城牆東段西部城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 該遺址前後延續1500餘年。 該遺址的考古發掘, 明確了漢晉南朝廣陵城“北門”之所在, 為廣陵城沿革變化的逐漸解明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 此次城門遺址的發掘為隋江都宮玄武門位置的探尋提供依據;南宋堡城北門遺址的存在, 再次說明南宋時期在修築寶祐城之前曾經使用並修繕過宋堡城。

考古釋疑 遺址從漢至南宋基本沒變

一直以來, 圍繞著本次考古的一個問題就是, 夯土城牆中出現的“北門”究竟在哪裡。 去年七八月份,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在原來探溝的基礎上繼續發掘, 並解剖發掘至夯土城牆的底部, 然後向四周擴方。

考古專家表示, 目前揚州蜀岡古代城址北城牆東段西部城門遺址考古發掘的面積有1900平方米, 既往發掘結果證明, 漢廣陵城的東北部分可能始建於西漢時期, 此次蜀岡古城北城門遺址的發掘進一步明確了北城牆東段漢代夯土牆體之下沒有更早的城牆遺存。 而且, 這處城門遺址位置從西漢直至南宋基本沒有變化, 只是門道漸次抬高;門道北口較之門道南口變化較多, 門墩的厚度、馬道的寬度和長短有所變化。

東晉至楊吳時期略向門道中部內弧的邊壁底部立面的下半部分保存較好;楊吳時期的門道北口南移, 與後來的南宋門道北口基本在東西一線上;結合揚州城南宋時期其他城門的形制, 推測該門址中南宋時期的城門當為拱券門洞。 另外, 該城門為蜀岡古城北部的防禦重點, 從第一、第三、第六期遺存中均有馬道且有大量瓦礫堆積的情況來看, 推測該城門應是一座一直都有馬道和樓櫓的城門。

同時, 考古專家表示,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和史料記載, 該遺址是在南宋時期廢棄的, 因為到了南宋, 賈似道取宋堡城西半段修築寶祐城, 東半段的古遺址在這之後就廢棄了。

專家論證 為探討蜀岡古城沿革奠定基礎

昨天的論證會上, 專家們各抒己見, 一致認為本次考古發掘成果是一次重要的考古新發現。

專家們認為, 該城門遺址的發掘為揚州城的考古研究與保護展示帶來了重要契機, 為進一步探討蜀岡古城特別是隋江都宮的佈局和沿革奠定了基礎。 同時, 也為大運河文化帶和揚州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增加了新內容。 專家建議, 在保護好各期遺跡的基礎上, 盡可能擴大門址的發掘面積。 並且, 由於遺跡現象特別複雜, 建議選擇重要區域進行局部解剖, 進一步理清各期遺跡現象和性質。 同時, 建議完善發掘遺址保護措施, 為進一步發掘提供便利條件。 記者 孔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