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隨軍女子,白天當雜役,晚上侍寢,結果依然很淒慘

“五千甲兵膽力粗, 軍中無事但歡娛。 暖屋繡簾紅地爐, 織成壁衣花氍毹。 燈前侍婢瀉玉壺, 金鐺亂點野酡酥。 紫紱金章左右趨, 問著只是蒼頭奴。 美人一雙閑且都, 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無, 今日喜聞鳳將雛。 可憐絕勝秦羅敷, 使君五馬謾踟躕。 野草繡窠紫羅襦, 紅牙縷馬對樗蒱。 ”這首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玉門關蓋將軍歌》恐怕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描寫古代軍妓生活的詩歌了。 從中不難看到唐代軍妓隨時應付“軍中無事但歡娛”的賣笑生活的無奈和悲哀。

其實, 軍妓並不是唐朝才出現的, 追本溯源, 應該說早在二千年前漢朝時期就有了隨軍妓女了。 本來“軍中無女”乃是中國數千年來的歷史古訓, 就像今天人們所說的“戰爭讓女人走開!”然而, 戰爭並沒有讓女人走開, 而是讓女人一撥又一撥地走進戰爭, 從而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據有關史料記載, 最早出現軍妓的漢朝軍隊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所率領的軍隊中。 李陵是漢武帝劉徹時期的得力戰將, 家學淵源, 帶兵有方, 本應做為一代名將流芳百世, 最終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匈奴戰俘。 李陵投降後, 匈奴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並對他予以重用。

李陵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他的軍隊中就有不少隨軍女子。 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陵且戰且引, 南行數日, 抵山谷中。 連戰, 士卒中矢傷, 三創者載輦, 兩創者將車, 一創者持兵戰。 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 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始軍出時, 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 大匿車中。 陵搜得, 皆劍斬之。 ”

其實, 這些被李陵“皆劍斬之”的女人就是軍妓, 而不是“妻婦”。 原來在古代, 男人一旦獲罪, 他們的妻女大都會流放涉邊而淪為妓女, 因此這些“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 必然是一群因丈夫獲罪而流放到邊界上的女人, 結果隨軍成了軍妓。

雖然, 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和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對漢朝軍隊存在過軍妓都是閃爍其詞, 但是寫到軍妓的存在就已經足夠了。 而後來的史料上對軍妓的事情寫得就相當直白了。

《隋書·刑法志》上說“自魏晉相承, 死罪其重者, 妻子皆以補兵。 ”涉及南朝梁刑法, 其中包括:“劫身皆斬, 妻子補兵。 ”沈家本《歷代刑法考》也指出:“陳(國也相)同”。 由此可見, 罪人的妻子編入軍隊, 曾經是歷朝歷代長期通行的制度。

其實, 在古代作為隨軍妓女並不僅僅是含淚賣笑以供將士們娛樂和泄欲, 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隨軍妓女白天充當起了雜役, 為軍隊保障後勤, 晚上陪酒侍寢, 充當將士床上的泄欲工具。 戰爭的殘酷和女人的溫存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得二者往往同時出現。

據《資治通鑒》記載,“後樑太祖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其母亳州營倡也。”朱友珪,小字遙喜,母失其姓,本亳州營妓也。唐光啟中,帝徇地亳州,招而侍寢。月餘,將舍之而去,以娠告。是時元貞皇后賢而有寵,帝素憚之,由是不果攜歸大樑,因留亳州,以別宅貯之。及期,妓以生男來告,帝喜,故字之曰“遙喜”。後迎歸汴。

這個故事反映了當時軍中存在營妓的情況,因為這營妓是被統帥所佔有,其命運顯得略微好一些,儘管也差一點被“舍之而去”,但最終還是有了好的歸宿。而那些普通隨軍妓女,命運是十分悲慘的,不是被無辜的殺害,就是老死邊關,終其一生。

戰爭的殘酷和女人的溫存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得二者往往同時出現。

據《資治通鑒》記載,“後樑太祖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其母亳州營倡也。”朱友珪,小字遙喜,母失其姓,本亳州營妓也。唐光啟中,帝徇地亳州,招而侍寢。月餘,將舍之而去,以娠告。是時元貞皇后賢而有寵,帝素憚之,由是不果攜歸大樑,因留亳州,以別宅貯之。及期,妓以生男來告,帝喜,故字之曰“遙喜”。後迎歸汴。

這個故事反映了當時軍中存在營妓的情況,因為這營妓是被統帥所佔有,其命運顯得略微好一些,儘管也差一點被“舍之而去”,但最終還是有了好的歸宿。而那些普通隨軍妓女,命運是十分悲慘的,不是被無辜的殺害,就是老死邊關,終其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