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器官得不到鍛煉,同器官過度緊張一樣,都是有害的

器官得不到鍛煉, 同器官過度緊張一樣, 都是有害的。

康得作為思想家、哲學家早已為世人所熟知。 然而, 他那曲折獨特的生活節奏, 那頗多神秘的生平事蹟, 知之者卻甚少。 他出身寒微, 卻能迎難而上;他“足未出戶”, 卻知識廣博;他早年出名, 卻很晚才獲得教授職位;他生活刻板, 卻富有人情味;他的著作最嚴謹暢達, 卻又最晦澀難懂……

康得的一生, 也像他的不朽思想一樣, 坎坷曲回, 豐富多彩, 放射出斑駁陸離的熱和光!然而, 這些東西亦實亦虛, 虛虛實實誰都說不清楚, 只有他的年齡80歲是實實在在, 無可爭辯的鐵的事實。

在當時德國的社會環境、醫療條件下, 那個小時候生活在較為貧困家庭裡的康得是如何活到80歲的?“人活七十古來稀”, 如果沒有一套養生理念和方法, 怎麼可能?那麼, 他的養生方法是什麼呢?

康得曾說“器官得不到鍛煉, 同器官過度緊張一樣,

都是有害的”。 這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講“生命在於運動”, 或者說是對“生命在於運動”的解釋和補充。 現代醫學表明, 一旦新陳代謝停止, 就意味生命的結束, 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 身體內的各個器官也需要運動, 就是康得提出的器官也要得到鍛煉。

我國古代就提倡鍛煉養生, 並且有許多運動與長壽的實例記載於古籍之中。 古代《春秋》謂:“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形氣亦然, 形不動則精不流, 精不流則氣鬱。 ”名醫華佗編創“五禽戲”, 以模仿鳥獸的動作, 練其筋骨(器官), 祛病延年, 並提出:“人體欲得勞動, 但不當使極耳。 動搖則穀氣得消, 血脈流通, 病不得生, 譬如戶樞, 終不朽也。 ”其中, “但不當使極耳”與康得的器官活動要適當是一致的。

生物學上有一條規律, 叫做“用則進, 廢則退”。 人如果長期不活動, 新陳代謝就會減弱, 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縮無力、呼吸表淺等內臟功能的降低, 甚至出現早衰, 組織器官發生退行性變化。

康得的這一理念, 其核心、根本在於“動”, 而且“動”不要“過”, 要適度。

“動”就會給全身的組織器官帶來好處, 就可以達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通過“動”可以增強和改善人體各器官的功能, 達到健身、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但“動”要有度, 適度是健康之母, 不運動不行, 過度運動亦不行。 這就是康得的高明之處, 他支持伏爾泰的“生命在於運動”, 他又提出如何“動”, 動的原則, 也就是我國古人的“適度養生法”, 凡事“過猶不及”, 于養生尤為大忌。 孫思邈一生奉行“適度養生”, 享年101歲, 在我國歷史上堪稱鼎鼎大名的“醫祖”和“藥王”。

康得的這一養生理念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說明生命本身是生生不息地運動著, 事實上人體內氣血、臟腑以及肌膚、神經細胞代謝功能, 無時無刻不在運行活動著, 因此器官應當鍛煉;二是說明人體功能只有堅持適度的運動,

才能有利於體內各種功能的新陳代謝, 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這是對“生命在於運動”的補充, 防止理解片面化、絕對化、或者太過度。 究其內涵真義, 伏爾泰與康得的提法, 可謂異曲同工, 毫無二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