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爸爸去哪兒》和《爸爸回來了》:萌娃的人生AB面

我喜歡孩子, 所以也愛看親子節目。

以前, 明星們對於結婚生子總是諱莫如深, 總怕一旦公開就破壞了粉絲心目中完美的男神女神形象, 當然, 現在也有, 這可以理解。 還有一部分出於對家人的保護心理, 選擇低調, 避免打擾, 也完全能夠理解。 所以, 我們不論在螢幕上還是在私下裡都很難看到這些萌娃的身影, 不免遺憾。

現在, 不過幾年時間, 曬娃已儼然成了一種風尚。 明星的戀愛、結婚、生子、孩子的一舉一動在媒體的鏡頭下和社交軟體的傳播中幾乎是日日更新。 並沒有之前擔心的脫粉、過氣等嚴重後果,

相反大多數粉絲都送上了真誠的祝福, 很多明星更是憑藉孩子獲得了二次爆紅的機會, 萌娃也一躍成為當紅炸子雞, 甚至名氣超越父輩。 所以, 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主動曝光孩子的資訊, 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對於真正熱愛的粉絲來說, 這是好現象。

如果要深究這一轉變的原因, 有一檔節目絕對繞不過去, 那就是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 它可以說推動甚至說開啟了這一潮流。 一時間, 同類型節目遍地開花, 溢滿螢屏。

作為一個愛孩人士, 自然不會錯過錯過這一盛會, 每週巴巴地等著準時收看。 如果說《爸爸去哪兒》是開山鼻祖, 所向披靡的話, 那麼在它的走紅路上, 《爸爸回來了》作為後起之秀, 算是一個勁敵, 在一段重疊播放時間內收視率之戰打得異常火熱。

最後的結果, 《爸爸去哪兒》大獲全勝, 四季過後依然熱度不減。 而《爸爸回來了》僅僅兩季就戛然而止。 但對觀眾來說, 沒有輸贏, 觀眾都賺了, 看到了精彩的節目和可愛的孩子。

就著這次契機, 簡單來比較一下這兩檔節目吧。

相同點:這兩檔節目都是從韓國引進的, 採用的是成熟的節目範本, 在國內進行本土化改造。 在效果上來看, 都還算成功。 不過還是希望以後的節目在自主創造的道路上能有所突破。

節目形式:奶爸+萌娃

隨著科學和經濟的發展進步, 爸爸在孩子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健康層面的重要性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同。

在《爸爸去哪兒》前, 國內大眾的固有觀念一般是女人帶娃, 男性養家, 只要為他們提供好的生活條件就可以了。 電視上也少見育兒類的節目, 或者說比較小眾。 《爸爸去哪兒》和《爸爸回來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挑選的明星寶寶各有特點, 素質都比較高, 每個明星爸爸的育兒方式也都很有看點, 無形中影響了觀眾的育兒思想。 將好的教育觀念以受眾面更廣的綜藝節目的形式傳播給大眾,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其他細微相同點就不再贅述了。

下面, 我們重點談一下兩檔節目的差別。

不同點:

定位:《爸爸去哪兒》主外, 《爸爸回來了》主內

《爸爸去哪兒》是讓明星爸爸和寶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體驗另一種生活。

在這裡, 之前的生活經驗可能完全用不到, 必須要重新學習。 而且節目組選擇的都是一些偏僻落後地區, 住宿條件差、吃飯條件差、衛生條件差, 可以說和萌娃們以往的生活來比是兩個極端, 不僅考驗孩子的適應能力, 也考驗了老爸們的應對和教育能力。

《爸爸去哪兒》就像是一個小型和低幼版的成年儀式,讓幾歲大的孩子在陌生的地方自己獨自做各種任務,和各種人打交道,放在我們普通人中18歲成人後都很難做到。所以,這個理念特別棒,在有保護措施的前提上,越早放手讓孩子獨立越好。

節目中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很多明星寶寶對待困難和傷痛的反應都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完全沒有嬌貴之感,其在平常生活中的素質可見一斑,更值得我們普通觀眾去深思和學習。

而《爸爸回來了》主要是在明星家庭中進行拍攝,是記錄和還原其真實的生活狀態。對於寶寶來說,無論是家裡還是爺爺奶奶家甚至朋友家或遊樂場都還在自己的生活舒適圈之內,不必改變原有的模式去適應新的環境。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日常畫面可能更接近我們的生活,在爸爸和寶寶的交流和互動中有些方式我們更有熟悉感。不過,相比韓國原版《超人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略顯流於表面,比較瑣碎和混亂,不夠深入,太過娛樂性。可以看看韓版宋家三胞胎大韓、民國和萬歲,爸爸宋一國一帶三也駕輕就熟,並有一套特別詳細、長期、成熟的教育理念,三個孩子也培養的非常棒,這個對家有兒女的觀眾來說,特別有借鑒意義。原版將教育性和娛樂性融合的非常好,值得中國綜藝學習。當然,也是因為長期拍攝可以明顯看到變化和成長,《爸回》畢竟只有兩季。

《爸爸回來了》讓我們看到在生活舒適區內明星也如普通人般的育兒場景,一旦踏出這個舒適區,就進入了《爸爸去哪兒》,我們學習到在陌生的環境中怎樣去安撫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得到快速的成長。就教育性來說,《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

《爸爸回來了》裡是在家庭和象牙塔里受保護的我們,無憂無慮。《爸爸去哪兒》是走入社會的我們,要為一頓飯各處奔波,要去自己掙錢,會遇到熱心人幫助,也會有淡漠的冷眼旁觀者,甚至會被不良商販欺騙,等等都會有。

所以,這兩檔節目就像是人生的AB面,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在節目中都會有所啟發和收穫。

側重點:《爸爸回來了》側重個人家庭生活,《爸爸去哪兒》側重群體合作生活

個體和群體的關係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爸爸回來了》主要是每一個明星家庭單獨拍攝,分段明晰,只在最後一期幾家聚在一起交流一下。更多的內容側重點在每個明星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寶貝相處,每個家的家庭氛圍、家庭教育是看點,主要考驗爸爸。

而《爸爸去哪兒》是統一將幾組嘉賓安排在同一個地方,有個人和團體雙重看點。在三天兩夜的群居生活中,老爸們要互相合作,寶貝們也要互相合作。在所有人的合作和競爭中迸發出來的火花是節目的一大看點,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會孩子協同合作的重要性。老爸和萌娃共同得到快速成長和進步。

嘉賓選擇:《爸爸去哪兒》套路滿滿,較大眾化,《爸爸回來了》比較隨意,相對小眾

在嘉賓選擇上,一直是很佩服湖南衛視的,總能選擇出有話題、有看點的合適人選,同時,又能憑一檔節目讓嘉賓新人快速走紅。《爸爸去哪兒》也一直是這樣的套路:老牌話題明星帶流量,新人黑馬迅速躥紅。第一季中林志穎、郭濤、田亮知名度相對較高,kimi、石頭和森蝶本身更是惹人喜愛。王岳倫自帶李湘老公標籤,女兒Angela也是看點。張亮對普通觀眾來說算是純新人,但和兒子天天亮相幾期就吸粉無數。第二季黃磊、陸毅是流量擔當,楊威冠軍頭銜,吳鎮宇和曹格分別由香港和臺灣進一步拓展了內地市場。第三季劉燁和胡軍名單剛一公佈就吸引了大量關注,兒子諾一和胡皓康也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喜歡。草根勵志典型寶強也是流量巨大。鄒市明有冠軍標籤更憑情商收穫很多好評。林永健春晚小品讓人印象深刻,節目中也是盡顯搞笑本能。夏克立是外國人,女兒夏天的高顏值和高教養讓他成功晉升國民岳父。第四季相比前三季節目形式有了一些改變,分明星老爸和實習老爸,田亮帶兒子回鍋,沙溢和安吉父子人氣和話題都高到不行,蔡國慶老牌藝人、春晚常客。實習老爸中張倫碩和鐘麗緹戀愛結婚話題滿滿,女兒考拉也一直很有人氣。董力體育界新晉小鮮肉,顏值高。黃致列歌手後人氣高居不下,後來加入的向佐也自帶家族背景話題。在孩子中,這一季還加入了素人萌娃,阿拉蕾和李亦航。尤其阿拉蕾可謂通過節目爆紅,和臨時爸爸董力的螢幕粉紅也是看點十足。

可以說,每一季《爸爸去哪兒》嘉賓萌娃和節目都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而且嘉賓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受眾群,可以讓小孩、年輕人喜歡,也能吸引中老年人的關注。我記得第一季開播的時候,我媽為了看看林志穎的孩子,也和我一起等到晚上十點熬夜看首播,之後的幾季節目也幾乎是一期不落的看完。家裡幾歲的孩子對節目的主題曲也是張口就來,對裡面的孩子也如數家珍,《爸爸去哪兒》的影響力可謂之大。

再來說《爸爸回來了》,在嘉賓選擇上就相對隨意和小眾一些,第一季有賈乃亮、李小鵬、吳尊、王中磊。第二季是賈乃亮、李小鵬、杜江、唐志忠、鄭鈞。說實話,他們在各自演藝領域或生活地區裡,都有一定知名度,但都沒有很高的大範圍知名度。而且節目本身和播出平臺的話題性也相對弱一些,所以,不會有《爸爸去哪兒》那種覆蓋所有年齡段的全面受眾,也缺少懸念和矛盾衝突點,沒有必須守著看直播的衝動。

還有一點,《爸爸去哪兒》沒有任務和地點的限制,所以選擇的孩子年齡和地區跨度比較大,有還不會說話的,也有已經上小學的,離得也都比較遠。所以,孩子之間的火花相對比較小。老爸們由於性格差異和地域限制,接觸也不多,所以看點比較單一。

社會影響:《爸爸去哪兒》深入人心,《爸爸回來了》曇花一現

《爸爸去哪兒》可以說是翻版節目中做的最成功的吧,已經深深打上了中國烙印,而且其社會意義也遠大於了節目本身。節目中爸爸們的育兒經驗教訓、好的教育模式給更多的家庭以啟迪。萌娃們的高素質、高情商也成為了現實孩子學習的樣板。像森蝶、多多、諾一、夏天、安吉等不僅是其高顏值、好性格吸引了觀眾,其個人素質能力也著實圈粉無數。

節目中去過的地方、住過的村子、村民等也享受到了節目影響力帶來的實惠,對推動當地旅遊業、改善人民生活水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爸爸去哪兒》現在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品牌,品牌效應巨大,帶動出了各種周邊產業和產品的發展,更像一個大的產業鏈王國。其對社會經濟的貢獻顯然更大。

而《爸爸回來了》影響就只限於節目中,對於奶爸和孩子的曝光度和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很多人基本看過節目溫馨樂呵一下也就沒大有什麼了,有喜歡的孩子就多關注一下而已。

甜馨應該是《爸爸回來了》中最火的孩子,她的鬼馬、搞怪、段子手屬性迅速吸引了大批粉絲,我也很喜歡她。但她的機敏、妙語連珠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少有的,是她自己的天賦,所以,缺少普遍的教育意義。當然,甜馨、奧利、威廉等的禮貌、素質等也非常好,不過節目中所折射出的大眾影響相對較少一些。

自由度:《爸爸去哪兒》大框架下自由發揮,《爸爸回來了》完全自主

《爸爸去哪兒》是由節目組設置好活動主題、地點、規則等大框架,嘉賓們按照這些去努力完成任務,中間有遊戲、有競爭等,嘉賓的反應、思路、行動,以及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幫助或使壞等都是看點,笑料百出,淚點、萌點也多到不行。看似有限制,卻激發出更多內容。

在《爸爸回來了》節目組完全不會干預,全憑嘉賓自己去決定接下來的活動內容,意圖在真實還原。這就完全取決於爸爸和孩子的自然反應,基於每個爸爸的性格不同,有活潑有嚴肅,和寶貝們的關係也差異明顯,有親近有疏遠。所以,節目效果也相對平淡一些。

其他因素

湖南台綜藝起步早,資源眾多、經驗成熟、影響力大,所以製作出來的節目往往比較精良,基本都能大火。而浙江台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可以說是目前唯一能與湖南台抗衡的衛視。不過,在節目製作、包裝、宣傳等方面和湖南台相差的還比較遠。所以,如果將兩檔節目對調播出平臺,也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爸爸去哪兒》得益于湖南衛視的平臺優勢,其節目本身的攝像、剪輯、字幕等部門也功不可沒,尤其是神一樣的剪輯組和字幕組。湖南台通過剪輯、預告炒作的技術可謂高超,明明一件小事或不起眼的動作通過他們的剪輯小事可以變大事,好事可以變壞事。這在第二季中表現尤其明顯,因為節目組的剪輯和引導,幾個孩子和爸爸被黑的很慘,網上吵翻了天,真是不應該。可謂四季中最失敗的一季。說說他們的字幕組,真是為節目增色不少,還有很多專門為字幕而看的觀眾,可見節目字幕的精彩,這些都是《爸爸去哪兒》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反觀《爸爸回來了》,在上述方面相比《爸爸去哪兒》確實遜色不少。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其實兩檔節目我都很喜歡,所有孩子帶給我們的歡笑和感動都是寶貴的。如果《爸爸回來了》再出的話,我還是很想看的。期待今年《爸爸去哪兒》還會如期歸來,繼續帶我們跟隨爸爸和萌娃的腳步踏上歡樂之旅。

《爸爸去哪兒》就像是一個小型和低幼版的成年儀式,讓幾歲大的孩子在陌生的地方自己獨自做各種任務,和各種人打交道,放在我們普通人中18歲成人後都很難做到。所以,這個理念特別棒,在有保護措施的前提上,越早放手讓孩子獨立越好。

節目中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很多明星寶寶對待困難和傷痛的反應都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完全沒有嬌貴之感,其在平常生活中的素質可見一斑,更值得我們普通觀眾去深思和學習。

而《爸爸回來了》主要是在明星家庭中進行拍攝,是記錄和還原其真實的生活狀態。對於寶寶來說,無論是家裡還是爺爺奶奶家甚至朋友家或遊樂場都還在自己的生活舒適圈之內,不必改變原有的模式去適應新的環境。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日常畫面可能更接近我們的生活,在爸爸和寶寶的交流和互動中有些方式我們更有熟悉感。不過,相比韓國原版《超人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略顯流於表面,比較瑣碎和混亂,不夠深入,太過娛樂性。可以看看韓版宋家三胞胎大韓、民國和萬歲,爸爸宋一國一帶三也駕輕就熟,並有一套特別詳細、長期、成熟的教育理念,三個孩子也培養的非常棒,這個對家有兒女的觀眾來說,特別有借鑒意義。原版將教育性和娛樂性融合的非常好,值得中國綜藝學習。當然,也是因為長期拍攝可以明顯看到變化和成長,《爸回》畢竟只有兩季。

《爸爸回來了》讓我們看到在生活舒適區內明星也如普通人般的育兒場景,一旦踏出這個舒適區,就進入了《爸爸去哪兒》,我們學習到在陌生的環境中怎樣去安撫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得到快速的成長。就教育性來說,《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

《爸爸回來了》裡是在家庭和象牙塔里受保護的我們,無憂無慮。《爸爸去哪兒》是走入社會的我們,要為一頓飯各處奔波,要去自己掙錢,會遇到熱心人幫助,也會有淡漠的冷眼旁觀者,甚至會被不良商販欺騙,等等都會有。

所以,這兩檔節目就像是人生的AB面,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在節目中都會有所啟發和收穫。

側重點:《爸爸回來了》側重個人家庭生活,《爸爸去哪兒》側重群體合作生活

個體和群體的關係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爸爸回來了》主要是每一個明星家庭單獨拍攝,分段明晰,只在最後一期幾家聚在一起交流一下。更多的內容側重點在每個明星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寶貝相處,每個家的家庭氛圍、家庭教育是看點,主要考驗爸爸。

而《爸爸去哪兒》是統一將幾組嘉賓安排在同一個地方,有個人和團體雙重看點。在三天兩夜的群居生活中,老爸們要互相合作,寶貝們也要互相合作。在所有人的合作和競爭中迸發出來的火花是節目的一大看點,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會孩子協同合作的重要性。老爸和萌娃共同得到快速成長和進步。

嘉賓選擇:《爸爸去哪兒》套路滿滿,較大眾化,《爸爸回來了》比較隨意,相對小眾

在嘉賓選擇上,一直是很佩服湖南衛視的,總能選擇出有話題、有看點的合適人選,同時,又能憑一檔節目讓嘉賓新人快速走紅。《爸爸去哪兒》也一直是這樣的套路:老牌話題明星帶流量,新人黑馬迅速躥紅。第一季中林志穎、郭濤、田亮知名度相對較高,kimi、石頭和森蝶本身更是惹人喜愛。王岳倫自帶李湘老公標籤,女兒Angela也是看點。張亮對普通觀眾來說算是純新人,但和兒子天天亮相幾期就吸粉無數。第二季黃磊、陸毅是流量擔當,楊威冠軍頭銜,吳鎮宇和曹格分別由香港和臺灣進一步拓展了內地市場。第三季劉燁和胡軍名單剛一公佈就吸引了大量關注,兒子諾一和胡皓康也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喜歡。草根勵志典型寶強也是流量巨大。鄒市明有冠軍標籤更憑情商收穫很多好評。林永健春晚小品讓人印象深刻,節目中也是盡顯搞笑本能。夏克立是外國人,女兒夏天的高顏值和高教養讓他成功晉升國民岳父。第四季相比前三季節目形式有了一些改變,分明星老爸和實習老爸,田亮帶兒子回鍋,沙溢和安吉父子人氣和話題都高到不行,蔡國慶老牌藝人、春晚常客。實習老爸中張倫碩和鐘麗緹戀愛結婚話題滿滿,女兒考拉也一直很有人氣。董力體育界新晉小鮮肉,顏值高。黃致列歌手後人氣高居不下,後來加入的向佐也自帶家族背景話題。在孩子中,這一季還加入了素人萌娃,阿拉蕾和李亦航。尤其阿拉蕾可謂通過節目爆紅,和臨時爸爸董力的螢幕粉紅也是看點十足。

可以說,每一季《爸爸去哪兒》嘉賓萌娃和節目都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而且嘉賓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受眾群,可以讓小孩、年輕人喜歡,也能吸引中老年人的關注。我記得第一季開播的時候,我媽為了看看林志穎的孩子,也和我一起等到晚上十點熬夜看首播,之後的幾季節目也幾乎是一期不落的看完。家裡幾歲的孩子對節目的主題曲也是張口就來,對裡面的孩子也如數家珍,《爸爸去哪兒》的影響力可謂之大。

再來說《爸爸回來了》,在嘉賓選擇上就相對隨意和小眾一些,第一季有賈乃亮、李小鵬、吳尊、王中磊。第二季是賈乃亮、李小鵬、杜江、唐志忠、鄭鈞。說實話,他們在各自演藝領域或生活地區裡,都有一定知名度,但都沒有很高的大範圍知名度。而且節目本身和播出平臺的話題性也相對弱一些,所以,不會有《爸爸去哪兒》那種覆蓋所有年齡段的全面受眾,也缺少懸念和矛盾衝突點,沒有必須守著看直播的衝動。

還有一點,《爸爸去哪兒》沒有任務和地點的限制,所以選擇的孩子年齡和地區跨度比較大,有還不會說話的,也有已經上小學的,離得也都比較遠。所以,孩子之間的火花相對比較小。老爸們由於性格差異和地域限制,接觸也不多,所以看點比較單一。

社會影響:《爸爸去哪兒》深入人心,《爸爸回來了》曇花一現

《爸爸去哪兒》可以說是翻版節目中做的最成功的吧,已經深深打上了中國烙印,而且其社會意義也遠大於了節目本身。節目中爸爸們的育兒經驗教訓、好的教育模式給更多的家庭以啟迪。萌娃們的高素質、高情商也成為了現實孩子學習的樣板。像森蝶、多多、諾一、夏天、安吉等不僅是其高顏值、好性格吸引了觀眾,其個人素質能力也著實圈粉無數。

節目中去過的地方、住過的村子、村民等也享受到了節目影響力帶來的實惠,對推動當地旅遊業、改善人民生活水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爸爸去哪兒》現在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品牌,品牌效應巨大,帶動出了各種周邊產業和產品的發展,更像一個大的產業鏈王國。其對社會經濟的貢獻顯然更大。

而《爸爸回來了》影響就只限於節目中,對於奶爸和孩子的曝光度和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很多人基本看過節目溫馨樂呵一下也就沒大有什麼了,有喜歡的孩子就多關注一下而已。

甜馨應該是《爸爸回來了》中最火的孩子,她的鬼馬、搞怪、段子手屬性迅速吸引了大批粉絲,我也很喜歡她。但她的機敏、妙語連珠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少有的,是她自己的天賦,所以,缺少普遍的教育意義。當然,甜馨、奧利、威廉等的禮貌、素質等也非常好,不過節目中所折射出的大眾影響相對較少一些。

自由度:《爸爸去哪兒》大框架下自由發揮,《爸爸回來了》完全自主

《爸爸去哪兒》是由節目組設置好活動主題、地點、規則等大框架,嘉賓們按照這些去努力完成任務,中間有遊戲、有競爭等,嘉賓的反應、思路、行動,以及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幫助或使壞等都是看點,笑料百出,淚點、萌點也多到不行。看似有限制,卻激發出更多內容。

在《爸爸回來了》節目組完全不會干預,全憑嘉賓自己去決定接下來的活動內容,意圖在真實還原。這就完全取決於爸爸和孩子的自然反應,基於每個爸爸的性格不同,有活潑有嚴肅,和寶貝們的關係也差異明顯,有親近有疏遠。所以,節目效果也相對平淡一些。

其他因素

湖南台綜藝起步早,資源眾多、經驗成熟、影響力大,所以製作出來的節目往往比較精良,基本都能大火。而浙江台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可以說是目前唯一能與湖南台抗衡的衛視。不過,在節目製作、包裝、宣傳等方面和湖南台相差的還比較遠。所以,如果將兩檔節目對調播出平臺,也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爸爸去哪兒》得益于湖南衛視的平臺優勢,其節目本身的攝像、剪輯、字幕等部門也功不可沒,尤其是神一樣的剪輯組和字幕組。湖南台通過剪輯、預告炒作的技術可謂高超,明明一件小事或不起眼的動作通過他們的剪輯小事可以變大事,好事可以變壞事。這在第二季中表現尤其明顯,因為節目組的剪輯和引導,幾個孩子和爸爸被黑的很慘,網上吵翻了天,真是不應該。可謂四季中最失敗的一季。說說他們的字幕組,真是為節目增色不少,還有很多專門為字幕而看的觀眾,可見節目字幕的精彩,這些都是《爸爸去哪兒》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反觀《爸爸回來了》,在上述方面相比《爸爸去哪兒》確實遜色不少。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其實兩檔節目我都很喜歡,所有孩子帶給我們的歡笑和感動都是寶貴的。如果《爸爸回來了》再出的話,我還是很想看的。期待今年《爸爸去哪兒》還會如期歸來,繼續帶我們跟隨爸爸和萌娃的腳步踏上歡樂之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