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蓬萊仙山有約,生命長樂無極

站在三仙山的亭閣之上,

我的心悠然飄蕩起來, 如同無聲的花開。

人生到了某個階段, 對以前熱衷的事物就有了比較客觀的認識,

那情狀如同糧食釀成了酒, 由億萬粒糧食, 變成了一杯酒。 我到過蓬萊好多次了, 都是浮光掠影得一遊, 把一些見聞存放在人生的某個時段。 有閒時, 回憶一下, 大多的時間, 不去想, 束之高閣。 因著一個機緣再到蓬萊, 記憶中的大海, 心海的夢, 輪番在腦中浮現, 有點類似於深邃情感的升級。

我在渤海岸畔的土地上出生, 生長時就被海邊的風土和旺盛的海腥味包圍著。 蓬萊這個地方, 是長者口中的山海遙遠處, 蓬萊仙境, 海市蜃樓, 八仙過海等故事和神話, 亦真亦幻, 聽著這些, 心中便有一種神聖和美好在飛翔。 參加工作後, 第一次到蓬萊, 只記得清氣朗朗, 大海滔滔。

那時, 我的見識和思維稍稍擴開, 但蓬萊這個地方, 終究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好。

之後, 數次到蓬萊, 人文歷史的故事和傳說, 就是聽和看, 看著人們腳步匆匆, 聽著乏味而物質的評說, 一如過眼雲煙。 現實的山水與無形的性靈, 有著不同的維度, 蓬萊勝景之後的光華, 我無感無知, 許是自身的境界層次還達不到。

八仙過海

丁酉年秋日, 蓬萊八仙過海旅遊有限公司有約, 我欣然前行。 秋至微冷, 藍空遼闊, 黛雲漫天。 我把純粹客觀的內心孤獨, 帶入與社會和人的交流之中。 正如叔本華所言, 生命的秘訣在於不停地奔跑。

秋風吹亂了海邊的草與樹, 我搖曳不定的思緒, 卻搭上了傾聽和靜觀的意韻。 簌簌的紅葉有些冷豔之意, 心思在樹葉之中, 就看不清樹葉了, 眼睛的恍惚裡, 有石頭巍然站立著。 心中一動, 感覺不斷消失著的和不斷成長著的, 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絕對的寧靜是不存在的。

我到蓬萊三仙山景區了。 多年前我只是到蓬萊閣長島一觀, 沒想到充滿智慧的蓬萊人, 竟把海市蜃樓的幻境——三仙山, 變成了現實。 “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李白在記夢遊仙詩《夢遊天姥吟留別》裡, 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之一的瀛洲作為指代, 把蓬萊仙山描繪成虛無縹緲的神山福地。 隨後的一代代人, 將無盡的浪漫和幻夢, 送給了這意境雄奇, 煙濤蒼茫, 輝煌綺麗的“蓬萊三仙山”。

三仙山方壺勝境

現實中的三仙山, 是什麼樣子呢?法國著名詩人馬拉美說, 有一隻眼睛觀察, 有一隻眼睛思考。 我喜歡這句話。 眼見著景區內, 建築園林與人文自然諧和有致, 古今元素融合並昇華, 天、地、人、自然, 渾然一體。 走在景區裡, 感覺人也是仙山仙道的一部分, 心底裡默默生長著, 無數美好和恒遠。

青灰色的石頭, 已經在蓬萊站立了很多年;黃褐的泥沙在這裡匍匐了千萬代。 它們是大千世界本真的根底。 《史記》的記載中有它們;傳說中長生不老的藥草, 或許就生長在它們的周圍;仙境中金銀築就的宮闕樓閣旁也會有它們;峨冠博帶的仙人, 一定是站在其上臨風玉立, 高瞻遠矚的。 想來, 一朵太陽的格局, 一枚月亮的精華, 把火熱和光芒, 淡暈與清亮,也留在了石頭之上,泥沙之中。這些素樸而偉岸的大地之物,組成了東海之濱三仙山的根脈。

三仙山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華之一,關於它的美好幻影,引發了歷代帝王將相、王公貴族的嚮往與追捧。因為三仙山在海上雲霧縹緲處,有仙人、仙藥,更有金碧輝煌的仙境。歷朝歷代傾盡國力所建造的宮殿,都給想像中人間的仙境留出一方寶地,給被人間煙火蒸騰的人,留出無限的想像空間,給予人精神上的美好撫慰。秦朝的阿房宮,漢代的上林苑,清代的頤和園、北海等等,都有“一池三山”的佈局。東海的三仙山,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融聚在歷代園林裡,以微縮的景觀承載山海文化,承載人生理想和不老神話。

三仙山瀛洲仙境

漫步在景區的蓬萊仙山,方壺勝境,瀛洲仙境,我的眼睛被誘惑了。蓬萊仙山的設計用了廣為流傳的國畫大師袁江袁耀的《蓬萊仙境圖》的原貌,這幅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畫,在這裡得以重現和創新,取法於畫,又高於其上。瀛洲仙境,源自元代趙孟頫的《十八學士登瀛洲圖》,外形上進行了二次創作。方丈山,源自乾隆御筆題寫的《圓明園四十詠圖》,人們用現代的建築藝術再創造了方壺勝境。我走在仙山、飛閣、複道上,如同在天宮漫步,飄飄成仙的感覺附體,刹那間人仙不分了。

深邃明藍的天空下,秋風徐來,陽光絢麗。瞭望景區遠景,佈局疏密有度,風水流轉有光。飛翹層疊的簷角,巍然傲立的廊柱,承載著歷代中國智慧的祥光。觀其建築細部,石刻木雕等,亦如同珍寶的質地,充滿著工匠精神和藝術品質,無可挑剔。

一池碧水之上,天鵝嬉戲,遊弋,近觀天鵝晶亮的眼睛,有種超然之感。內心自足的天鵝獨自漫遊,雙雙對對的天鵝不停地秀恩愛。黑天鵝生紅嘴,翅膀上的毛竟是蜷曲的,小波浪的樣子,暖暖的,美到人的心底。白天鵝生黃嘴,通體的羽毛雪白高貴絲滑。黑、白天鵝的形與色,搭配得那麼清雅,不由地讓人感歎造物主的神奇。

動態的景物與靜態的樓閣寶藏,相得益彰。冰種水白玉精雕而成的108噸世界最大的整玉臥佛,重260噸十一面玉觀音,讓人歎為觀止。26件國家一級文物,52件國家二級文物等五千余件藏品,巨量的珍寶看得人審美疲勞。這種疲勞是幸福的,在美的海洋裡,陶冶性情,最終也變成美本身了。真沒想到,人間還有這樣一個美好所在,這樣一種廣博的能量,值得我們珍惜和汲取,來潤澤被歲月吹瘦的靈魂。

三仙山玉佛寺

人的存世並非孤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相輔相成。古之中國,道家,以人與自然和諧為要義;儒家,以人與社會和諧為主旨;佛家以人與自身和諧為核心。三仙山凝結融匯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華,寓教于景觀之中。景區裡的“正清和”牌樓,融匯了正氣、清氣、和氣的意蘊。

大愛的佛祖,儒雅的孔子,飄逸的莊子、自在的老子,各種材質的雕塑,被藝術的注入了一種神仙氣度,令人仰望膜拜。三仙山的景色景物,融合了中國文化的大背景,有足夠的精神亮度,充滿靈氣得鮮活起來。在這裡,有神有仙護佑,人們生活中的一切堅硬和無常,都會隨之消解。

蓬萊三仙山是人們追求生命長樂無極的理想之地。人生一世,人們先是為著生存,為衣食住行而奮鬥,追求物質金錢名利,深一步,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這一切都有了,人們就在養生方面深入研究,孜孜以求,希望自己長命百歲,長生不老。

古代的方士煉製丹藥,神醫調製秘方,為駐顏凍齡,費盡心思。由此便有了秦始皇蓬萊尋仙,尋長生不老藥的故事。一個人長生長壽,需內外諧和,性、命雙修,形,健壯;神,豐盈。形神兼備,身心雙美,人才不老。再者,人長壽還是天地人共通相融的結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趨利避害,才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三仙山萬方安和

中國人有長壽之術,也有長壽之道。古之智者為後人們準備了通向長壽的各種通道,有儒釋道三種精神依傍,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多種精神護佑,讓人們魂魄有依,活得長久,活得好。雖然現代醫學和科技,還不能讓人長生不老,但人已經朝著年輕態和長壽的方向走了,且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在不斷增長。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6.34歲(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佈)。能來祈求長生不老的起源處,蓬萊三仙山一遊,也是人的造化和福分,或許您能在此能得到仙人的啟示,得以進入青春永駐,長生不老之秘境。

大地大海是生命的依託,蓬萊仙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人在蓬萊仙山,生死之意不再沉重。蓬萊三仙山有著天馬行空的飄逸,不再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田園牧歌,而是充滿想像和新奇的人間仙境,人生境界是砰然上升的。

站在三仙山的亭閣之上,我的心悠然飄蕩起來,如同無聲的花開。遠望磅礴浩瀚的東海,神秘的歷史,衰草與海風,時光與藍天,在光影裡延伸到無限,任我神思遼遠,任我與山海對話,與神仙擦肩。哦,海天一碧,望海成仙。

您也來蓬萊三仙山一遊吧,來寄情山水,享受生活,祈福長生。蓬萊三仙山與您有約,生命長樂無極!

三仙山

文章作者

姚鳳霄

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首屆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昌邑市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泅渡》散文集《幸福啟航》《濰河長歌》。作品見於《人民文學》《山花》等。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散文年選》等各種年度選本,作品被選入江蘇省徐州市和無錫市高中試題。作品曾獲人民文學社全國遊記散文獎,首屆齊魯散文獎等全國省市各種獎項。

淡暈與清亮,也留在了石頭之上,泥沙之中。這些素樸而偉岸的大地之物,組成了東海之濱三仙山的根脈。

三仙山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華之一,關於它的美好幻影,引發了歷代帝王將相、王公貴族的嚮往與追捧。因為三仙山在海上雲霧縹緲處,有仙人、仙藥,更有金碧輝煌的仙境。歷朝歷代傾盡國力所建造的宮殿,都給想像中人間的仙境留出一方寶地,給被人間煙火蒸騰的人,留出無限的想像空間,給予人精神上的美好撫慰。秦朝的阿房宮,漢代的上林苑,清代的頤和園、北海等等,都有“一池三山”的佈局。東海的三仙山,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融聚在歷代園林裡,以微縮的景觀承載山海文化,承載人生理想和不老神話。

三仙山瀛洲仙境

漫步在景區的蓬萊仙山,方壺勝境,瀛洲仙境,我的眼睛被誘惑了。蓬萊仙山的設計用了廣為流傳的國畫大師袁江袁耀的《蓬萊仙境圖》的原貌,這幅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畫,在這裡得以重現和創新,取法於畫,又高於其上。瀛洲仙境,源自元代趙孟頫的《十八學士登瀛洲圖》,外形上進行了二次創作。方丈山,源自乾隆御筆題寫的《圓明園四十詠圖》,人們用現代的建築藝術再創造了方壺勝境。我走在仙山、飛閣、複道上,如同在天宮漫步,飄飄成仙的感覺附體,刹那間人仙不分了。

深邃明藍的天空下,秋風徐來,陽光絢麗。瞭望景區遠景,佈局疏密有度,風水流轉有光。飛翹層疊的簷角,巍然傲立的廊柱,承載著歷代中國智慧的祥光。觀其建築細部,石刻木雕等,亦如同珍寶的質地,充滿著工匠精神和藝術品質,無可挑剔。

一池碧水之上,天鵝嬉戲,遊弋,近觀天鵝晶亮的眼睛,有種超然之感。內心自足的天鵝獨自漫遊,雙雙對對的天鵝不停地秀恩愛。黑天鵝生紅嘴,翅膀上的毛竟是蜷曲的,小波浪的樣子,暖暖的,美到人的心底。白天鵝生黃嘴,通體的羽毛雪白高貴絲滑。黑、白天鵝的形與色,搭配得那麼清雅,不由地讓人感歎造物主的神奇。

動態的景物與靜態的樓閣寶藏,相得益彰。冰種水白玉精雕而成的108噸世界最大的整玉臥佛,重260噸十一面玉觀音,讓人歎為觀止。26件國家一級文物,52件國家二級文物等五千余件藏品,巨量的珍寶看得人審美疲勞。這種疲勞是幸福的,在美的海洋裡,陶冶性情,最終也變成美本身了。真沒想到,人間還有這樣一個美好所在,這樣一種廣博的能量,值得我們珍惜和汲取,來潤澤被歲月吹瘦的靈魂。

三仙山玉佛寺

人的存世並非孤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相輔相成。古之中國,道家,以人與自然和諧為要義;儒家,以人與社會和諧為主旨;佛家以人與自身和諧為核心。三仙山凝結融匯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華,寓教于景觀之中。景區裡的“正清和”牌樓,融匯了正氣、清氣、和氣的意蘊。

大愛的佛祖,儒雅的孔子,飄逸的莊子、自在的老子,各種材質的雕塑,被藝術的注入了一種神仙氣度,令人仰望膜拜。三仙山的景色景物,融合了中國文化的大背景,有足夠的精神亮度,充滿靈氣得鮮活起來。在這裡,有神有仙護佑,人們生活中的一切堅硬和無常,都會隨之消解。

蓬萊三仙山是人們追求生命長樂無極的理想之地。人生一世,人們先是為著生存,為衣食住行而奮鬥,追求物質金錢名利,深一步,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這一切都有了,人們就在養生方面深入研究,孜孜以求,希望自己長命百歲,長生不老。

古代的方士煉製丹藥,神醫調製秘方,為駐顏凍齡,費盡心思。由此便有了秦始皇蓬萊尋仙,尋長生不老藥的故事。一個人長生長壽,需內外諧和,性、命雙修,形,健壯;神,豐盈。形神兼備,身心雙美,人才不老。再者,人長壽還是天地人共通相融的結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趨利避害,才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三仙山萬方安和

中國人有長壽之術,也有長壽之道。古之智者為後人們準備了通向長壽的各種通道,有儒釋道三種精神依傍,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多種精神護佑,讓人們魂魄有依,活得長久,活得好。雖然現代醫學和科技,還不能讓人長生不老,但人已經朝著年輕態和長壽的方向走了,且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在不斷增長。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6.34歲(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佈)。能來祈求長生不老的起源處,蓬萊三仙山一遊,也是人的造化和福分,或許您能在此能得到仙人的啟示,得以進入青春永駐,長生不老之秘境。

大地大海是生命的依託,蓬萊仙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人在蓬萊仙山,生死之意不再沉重。蓬萊三仙山有著天馬行空的飄逸,不再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田園牧歌,而是充滿想像和新奇的人間仙境,人生境界是砰然上升的。

站在三仙山的亭閣之上,我的心悠然飄蕩起來,如同無聲的花開。遠望磅礴浩瀚的東海,神秘的歷史,衰草與海風,時光與藍天,在光影裡延伸到無限,任我神思遼遠,任我與山海對話,與神仙擦肩。哦,海天一碧,望海成仙。

您也來蓬萊三仙山一遊吧,來寄情山水,享受生活,祈福長生。蓬萊三仙山與您有約,生命長樂無極!

三仙山

文章作者

姚鳳霄

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首屆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昌邑市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泅渡》散文集《幸福啟航》《濰河長歌》。作品見於《人民文學》《山花》等。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散文年選》等各種年度選本,作品被選入江蘇省徐州市和無錫市高中試題。作品曾獲人民文學社全國遊記散文獎,首屆齊魯散文獎等全國省市各種獎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