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孫悟空長了一張雷公嘴,為何中國的雷神是尖嘴猴腮?

目前我們看到的《西遊記》是來自明代世德堂的版本, 學術界將這個版本認定為最為完善的明代版本。 在這個版本中, 孫悟空的外形被稱為“雷公”,

或者說被稱為“雷公嘴”。 從這些稱呼中可以判斷, 雷公是尖嘴猴腮的形象。

筆者查閱了比較早的一些有關西遊的小說、戲劇, 並沒有提到“雷公嘴”的說法。 那麼雷公為何是猴子樣兒呢?雷公或雷神信仰, 作為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由來已久。 最早的雷神出自《山海經》。

《山海經·海內東經》中記載“雷澤中有雷神, 龍身人頭, 鼓其腹則雷。 ”雷澤是上古地名, 據考證在今天的山東菏澤。 原來最早的雷神是山東人, 可見古人也挺有幽默感的。 在《山海經》中, 雷神是龍身人頭, 並非猴子的樣子。

雷澤是也是古代華胥國的所在地, 由於雷神脾氣很差, 一言不合就錘打自己的腹部, 於是天雷滾滾, 災難四起。 華胥國的一位姑娘對此非常不滿, 來到雷神殿內勸他改改臭脾氣。 雷神根本不聽, 還提出了條件, 除非嫁給他, 不然還會打雷。

為了華胥國一方百姓, 華胥姑娘嫁給了雷神, 於是雷神脾氣變好了, 心情變好了, 就不怎麼打雷了。 華胥姑娘生下一個兒子, 將兒子放在葫蘆上, 順雷河漂到了下游, 被孩子的姥姥發現了。 姥姥給孩子取名葫蘆, 葫蘆與當地方言伏羲同音。 後來, 伏羲成為華胥部落首領。

其實, 關於雷公與雷神, 古代有很多版本, 這只是其中一個版本罷了。 在《酉陽親俎》《古今圖書集成》中, 雷神是豬頭。 還有一些古籍,

如《鑄鼎余聞》, 將雷神描繪成“大首鬼形”。 然而, 第一個將雷神描繪成猴子樣的是《搜神記》。

《搜神記》中記載, 雷神的形象是“色如丹, 目如鏡, 毛角長三尺餘, 狀如六畜, 頭如獼猴”。 其實, 在元代之前, 出現了好多版本的雷神形象。 儘管已經有了猴子樣的說法, 只不過並沒有統一的形象,

各種說法爭鳴。

真正統一了雷神形象的時代是明清。 明清時代, 基本上認可了《集說詮真》中對雷神的描述:“狀若力士, 裸胸袒腹, 背插兩翅, 額具三目, 臉赤如猴, 下頦長而銳, 足如鷹顫, 而爪更厲, 左手執楔, 右手執槌, 作欲擊狀。 自頂至傍, 環懸連鼓五個, 左右盤躡一鼓, 稱曰雷公江天君。 ”

孫悟空之所以被稱為“雷公嘴”,就是因為他是猴子,而雷公在明代已經基本上定格為“臉赤如猴”的形象了。孫悟空在取經路上,經常被人錯認為是雷公,原因就在這裡。

孫悟空之所以被稱為“雷公嘴”,就是因為他是猴子,而雷公在明代已經基本上定格為“臉赤如猴”的形象了。孫悟空在取經路上,經常被人錯認為是雷公,原因就在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