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印巴爭端,水火不容?這部大叔蘿莉電影,讓人暖心得笑著流淚……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里昂和瑪蒂達, 到《孤膽特工》裡的泰錫和小米, 再到《白兔糖》裡的河地大吉和鹿賀凜......一直以來, 電影裡大叔和小蘿莉的搭檔普遍十分討觀眾的喜歡。 這次, 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部印度電影, 也是大叔和小蘿莉的組合——《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不得不說, 印度電影在取名字上面簡直太隨意了!)

看點

影片中, 小蘿莉是巴基斯坦人, 猴神大叔是印度人, 在印巴衝突的火藥味仍舊十分濃厚的情況下, 不管是政治層面還是人心層面, 這兩個國家都有著難以言說的複雜關係。 然而這部電影卻巧妙運用了小蘿莉的軟萌和猴神大叔的善良虔誠, 設定了一個大膽而堅硬的內核, 那就是——愛, 是可以戰勝國家、宗教、政治以及種姓之間的隔閡的。

劇情簡介

在一場激烈的印巴板球比賽中, 一個女孩兒在巴基斯坦呱呱落地, 母親按場上一位球星的名字給女孩兒起名叫沙希達。 時間如梭, 轉眼小蘿莉已經六歲了, 可仍然不會講話, 心急如焚的母親帶著她去印度德里的大清真封朝聖祈願。 在乘火車返回巴基斯坦的途中, 小蘿莉在母親沉睡之時下了火車, 隨著火車隆隆起動, 母女兩人就這樣活生生生地被分隔在國境兩端,

雖近在眼前, 可又不啻遠在天邊。

帕萬是一位生活在印度德里的哈努曼神的忠實信徒, 至憨而近愚。 他逢哈努曼神必拜, 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從不說謊, 我從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因此被人稱作猴神大叔。 一次機緣巧合他結識了美麗的拉茜卡,

兩人相愛至深, 正在為結婚買房而努力攢錢。 這時, 帕萬在街頭看到了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小蘿莉, 就把她帶回到拉茜卡的家中。

最初, 沒人知道她來自哪裡, 人們本能的認為這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定屬於印度某個高等的種姓。 小蘿莉被隔壁穆斯林鄰居家煮肉的香味吸引過去大快朵頤的時候, 大叔還在安慰自己, 她不是婆羅門一定是刹帝利(印度教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 婆羅門地位最高, 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 種姓制度在現今依舊盛行, 人的高低貴賤就以種姓區分)。

再當大叔懷著忐忑的心進入清真寺看到小蘿莉虔誠的打坐念經的時候差點暈過去,萬萬沒想到蘿莉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

正當猴神大叔與女友商量著怎麼告訴父親小蘿莉是穆斯林時,觀看板球比賽的小蘿莉情不自禁地為巴基斯坦隊歡呼,甚至對著電視親吻了巴基斯坦的國旗,這個時候大叔徹底懵了,原來小蘿莉根本就不是印度人,相反,她是來自敵國,巴基斯坦的孩子。

大叔一開始決定將小蘿莉送到巴基斯坦大使館就一走了之,但是由於員警和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不作為,大使館在印度人民的聲討中已經成了一個不安全的地方;大叔又拜託旅行社的人給小女孩做一個簽證,可誰知,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簽證根本辦不到,小女孩還被人販子哄騙賣去妓院。好在大叔及時趕到救下了蘿莉。在這一系列不靠譜的經歷之後,大叔決定親自送蘿莉回巴基斯坦。

沒有護照沒有簽證,只好偷渡邊境,一路上遇到好多人,在邊境傻傻的猴神叔叔一定要得到長官的首肯才願意繼續走,邊境的官兵終於被他感動,放他走了。

巴基斯坦境內,由於蘿莉貪玩,偷拿了員警的手銬,被巴基斯坦的員警抓住並無意中得知他們是偷渡來的,於是,不分青紅皂白認定他們就是間諜 。在小小的警察局,員警粗暴的對待蘿莉,把她當間諜,猴神叔叔再次怒氣值爆表,打翻了員警,帶著小蘿莉跑了,於是,一路上又要尋找小蘿莉的家又要逃避員警的追捕!

一位元記者原本是來報導間諜事件的,卻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了,於是這個不得志的記者最終用手中的DV記錄了蘿莉回家的旅程,並放上網,得到了兩國人民的共同關注,解救了為送蘿莉安全到家而被捕的猴神叔叔。最終在兩國人民的注視下,猴神叔叔要回到自己的國家了,小蘿莉也隨著父母來到邊境,她看著一直朝前走的猴神叔叔一直招手,然而猴神叔叔看不到她,著急萬分的小蘿莉終於喊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話:“叔叔!”

愛,讓這位一直開不了口的小女孩開口說話了。猴神叔叔,小女孩向著對方跑去,劇終!

文化差異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不同的文化。比如說印度人十分喜愛猴子,電影開片第一隻歌舞就獻給了猴神哈努曼。男主角每當看到猴子都要鞠躬。

番外

在新德里有兩尊巨大的哈努曼塑像,一尊是在廟群當中,有五六層樓那麼高,頂天立地;另一尊是在一條高架路旁邊,高架路才到他的腰部。新德里的高層建築並不多,街頭樹立的一些政治人物的塑像也就跟真人大小差不多,大多數居民都住在低矮破舊的屋子裡,然而哈努曼塑像卻如此之大,可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再比如說巴基斯坦的大花車,小蘿莉走丟在印度的時候,導演也切了幾個鏡頭給到印度的公車,之後大叔帶著小蘿莉進入巴基斯坦,大花車一直頻繁出現,突顯了兩國不同的文化特點。

不過在這其中,文化最不同的要數兩國的宗教文化了。據統計,印度人口中83%的人為印度教徒,13%則為穆斯林,而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大國。電影中巴基斯坦小蘿莉和印度教徒大叔的設定,勢必要牽扯到兩大宗教文化的碰撞,而這些碰撞,在大叔護送小蘿莉回家的路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飲食不同

片中猴神大叔是不吃肉的。在印度人的觀念中,本來就是肉食者鄙,他們認為動物是非常骯髒的,吃他們的肉會玷污自己純潔而高貴的血統,神是不喜歡的。

宗教文化不同

大叔早晨在清真寺醒來時,慌亂逃出去,邊逃邊在祈求哈努曼神的原諒。當清真寺的主人知道大叔是因為自己不是穆斯林才不願進去時,他說道:

還有在清真寺主人開車送大叔和小蘿莉逃走,分別時大叔想用握手表示感謝,清真寺主人卻擁抱了他。

電影中處處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文化的碰撞,卻都被導演巧妙的用愛化解了。

尤其是在最後,大叔在兩國人民的護送下到達印巴邊界線,他回頭朝送他出境的浩蕩的巴基斯坦人民行了穆斯林禮。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這不是信仰的消弭,而是偏見的打破,信仰的重塑。

影評

民族矛盾,原本這四個字說出來就感覺充滿了火藥味,但是導演卻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敘述,用愛意化解了一切隔閡,宗教間的衝突,政治上的敵對,邊境上的鐵絲網,以及人心深處的憎惡。更具有深意的是,猴神大叔做到了一切,但從未以洞穿自己的道德底線作為代價。這說明,接納或者是被接納其他的文化,並不需要以犧牲自己的文化作為代價。

電影的指向很明確,人們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偏見,但只要心存善意,就不會被那些意識形態和歷史隔閡所徹底俘獲。電影中充滿了劍拔弩張的表像,但是在那之下,你總會發現人性的暖流,它足以打破一切隔閡。

最後送上小蘿莉萌萌的表情包~

人的高低貴賤就以種姓區分)。

再當大叔懷著忐忑的心進入清真寺看到小蘿莉虔誠的打坐念經的時候差點暈過去,萬萬沒想到蘿莉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

正當猴神大叔與女友商量著怎麼告訴父親小蘿莉是穆斯林時,觀看板球比賽的小蘿莉情不自禁地為巴基斯坦隊歡呼,甚至對著電視親吻了巴基斯坦的國旗,這個時候大叔徹底懵了,原來小蘿莉根本就不是印度人,相反,她是來自敵國,巴基斯坦的孩子。

大叔一開始決定將小蘿莉送到巴基斯坦大使館就一走了之,但是由於員警和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不作為,大使館在印度人民的聲討中已經成了一個不安全的地方;大叔又拜託旅行社的人給小女孩做一個簽證,可誰知,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簽證根本辦不到,小女孩還被人販子哄騙賣去妓院。好在大叔及時趕到救下了蘿莉。在這一系列不靠譜的經歷之後,大叔決定親自送蘿莉回巴基斯坦。

沒有護照沒有簽證,只好偷渡邊境,一路上遇到好多人,在邊境傻傻的猴神叔叔一定要得到長官的首肯才願意繼續走,邊境的官兵終於被他感動,放他走了。

巴基斯坦境內,由於蘿莉貪玩,偷拿了員警的手銬,被巴基斯坦的員警抓住並無意中得知他們是偷渡來的,於是,不分青紅皂白認定他們就是間諜 。在小小的警察局,員警粗暴的對待蘿莉,把她當間諜,猴神叔叔再次怒氣值爆表,打翻了員警,帶著小蘿莉跑了,於是,一路上又要尋找小蘿莉的家又要逃避員警的追捕!

一位元記者原本是來報導間諜事件的,卻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了,於是這個不得志的記者最終用手中的DV記錄了蘿莉回家的旅程,並放上網,得到了兩國人民的共同關注,解救了為送蘿莉安全到家而被捕的猴神叔叔。最終在兩國人民的注視下,猴神叔叔要回到自己的國家了,小蘿莉也隨著父母來到邊境,她看著一直朝前走的猴神叔叔一直招手,然而猴神叔叔看不到她,著急萬分的小蘿莉終於喊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話:“叔叔!”

愛,讓這位一直開不了口的小女孩開口說話了。猴神叔叔,小女孩向著對方跑去,劇終!

文化差異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不同的文化。比如說印度人十分喜愛猴子,電影開片第一隻歌舞就獻給了猴神哈努曼。男主角每當看到猴子都要鞠躬。

番外

在新德里有兩尊巨大的哈努曼塑像,一尊是在廟群當中,有五六層樓那麼高,頂天立地;另一尊是在一條高架路旁邊,高架路才到他的腰部。新德里的高層建築並不多,街頭樹立的一些政治人物的塑像也就跟真人大小差不多,大多數居民都住在低矮破舊的屋子裡,然而哈努曼塑像卻如此之大,可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再比如說巴基斯坦的大花車,小蘿莉走丟在印度的時候,導演也切了幾個鏡頭給到印度的公車,之後大叔帶著小蘿莉進入巴基斯坦,大花車一直頻繁出現,突顯了兩國不同的文化特點。

不過在這其中,文化最不同的要數兩國的宗教文化了。據統計,印度人口中83%的人為印度教徒,13%則為穆斯林,而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大國。電影中巴基斯坦小蘿莉和印度教徒大叔的設定,勢必要牽扯到兩大宗教文化的碰撞,而這些碰撞,在大叔護送小蘿莉回家的路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飲食不同

片中猴神大叔是不吃肉的。在印度人的觀念中,本來就是肉食者鄙,他們認為動物是非常骯髒的,吃他們的肉會玷污自己純潔而高貴的血統,神是不喜歡的。

宗教文化不同

大叔早晨在清真寺醒來時,慌亂逃出去,邊逃邊在祈求哈努曼神的原諒。當清真寺的主人知道大叔是因為自己不是穆斯林才不願進去時,他說道:

還有在清真寺主人開車送大叔和小蘿莉逃走,分別時大叔想用握手表示感謝,清真寺主人卻擁抱了他。

電影中處處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文化的碰撞,卻都被導演巧妙的用愛化解了。

尤其是在最後,大叔在兩國人民的護送下到達印巴邊界線,他回頭朝送他出境的浩蕩的巴基斯坦人民行了穆斯林禮。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這不是信仰的消弭,而是偏見的打破,信仰的重塑。

影評

民族矛盾,原本這四個字說出來就感覺充滿了火藥味,但是導演卻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敘述,用愛意化解了一切隔閡,宗教間的衝突,政治上的敵對,邊境上的鐵絲網,以及人心深處的憎惡。更具有深意的是,猴神大叔做到了一切,但從未以洞穿自己的道德底線作為代價。這說明,接納或者是被接納其他的文化,並不需要以犧牲自己的文化作為代價。

電影的指向很明確,人們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偏見,但只要心存善意,就不會被那些意識形態和歷史隔閡所徹底俘獲。電影中充滿了劍拔弩張的表像,但是在那之下,你總會發現人性的暖流,它足以打破一切隔閡。

最後送上小蘿莉萌萌的表情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