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達摩院之後,馬雲為啥又要搞個功守道?

礪石導言:從頑童, 到拿破崙, 再到外星人, 為我們形象的勾勒出了一個與世人不盡相同的馬雲, 他有著“頑童”般的純真浪漫, 也有著“拿破崙”般的縱橫捭闔, 更有著“外星人”般的無所不能。

魏金梅、 劉學輝 | 作者

2000年7月, 《福布斯》雜誌50年來第一次拿一位中國企業家做封面人物, 這個企業家就是馬雲, 那時馬雲還遠沒有取得今天輝煌的商業成就。

《福布斯》雜誌在文章中這樣介紹馬雲, “凸出的顴骨, 彎曲的頭髮, 淘氣的露齒而笑, 擁有一副5英尺一百磅重的頑童模樣, 這個長相清奇的人有著拿破崙一樣的身材, 同時也有拿破崙一樣的偉大志向。

在民眾中, 還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評價馬雲, 說“馬雲是外星人, 所以他總能做成地球人做不到的事。 ”

從頑童, 到拿破崙, 再到外星人, 為我們形象的勾勒出了一個與世人不盡相同的馬雲, 他有著“頑童”般的純真浪漫, 也有著“拿破崙”般的縱橫捭闔,

更有著“外星人”般的無所不能。

頑童般的快樂

馬雲算是中國企業家中, 少有會玩, 也敢玩的。

近些年, 唱戲、唱歌、演小品、變魔術、跳邁克爾·傑克遜、cos Lady Gaga……在阿裡巴巴的商業成就之外, 馬雲總是在娛樂領域不斷給公眾帶來新的驚喜。

最近由馬雲主演, 旨在傳播中國太極文化的電影《功守道》未播先火, 與王菲合唱的主題曲《風清揚》更是榮登蝦米音樂App熱門歌曲排行榜首位, 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電影《功守道》不是馬雲一拍腦袋的決定, 而是武俠情結深入其骨髓。 在阿裡巴巴, 男廁叫“觀瀑亭”, 女廁叫“聽雨軒”, 技術研究院叫做“達摩院”, 馬雲的花名是“風清揚”……

馬雲曾說, 太極是讓他快樂的源泉。 2009年馬雲拜師陳氏太極19代傳人王西安, 2011年與李連傑等成立了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公司, 隨後又專門開設了太極禪苑。 馬雲和李連傑聯手打造“功守道”專案, 其實已經醞釀了小十年的時間。

不同于傳統企業家的刻板保守, 馬雲在做大事業的同時, 從未放棄對快樂的追逐, 他甚至把“快樂”作為阿裡巴巴著眼未來的兩大戰略之一。

正是有著頑童般的純真爛漫, 讓馬雲能夠以玩耍的姿態, 始終保持著無限的靈感與創意。 其實, 企業家能做到馬雲的“快樂”又談何容易, 這需要不一般的企業家修為。

企業家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造鐘者”, 一種是“報時者”。

“報時者”企業家就像公雞每天早上打鳴一樣, 喜歡自己率領團隊在一線打仗, 從戰略制定到戰略執行都嚴重依賴其個人能力。 一旦企業離開這個企業家, 公司的業務將會出現停滯甚至衰退。

“造鐘者”企業家就像一個滴答滴答自動運轉的時鐘, 熱衷於打造一個不依賴任何個人而能永續生存的企業運作機制。 企業家離開, 企業依然可以在一個優秀的機制下良好運轉。

大多數企業家都屬於身心俱疲的“報時者”, 而馬雲是真正遊刃有餘的“造鐘者”, 在阿裡巴巴業務穩定以後, 馬雲飄然身退, 離任CEO, 給阿裡巴巴留下了強大的價值觀與創新機制, 讓其像精准的時鐘一樣自動運轉。

正是不一般的修為, 才能讓馬雲淡然的追尋快樂, 像一個“頑童”一樣, 用機制, 而不是用勤奮, 從容的駕馭著阿裡巴巴集團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外星人”的無所不能

馬雲最被人稱道的還是其前瞻的戰略格局, 以及將前瞻戰略落地的無所不能。

在前四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後, 馬雲依然堅信互聯網的顛覆力量, 最終依靠創建阿裡巴巴B2B網站獲得巨大成功, 之後他又把握住每一次機會, 成立淘寶、天貓, 進軍雲計算,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與大文娛,馬雲像未卜先知一樣,總是能夠精准的判斷未來十年的趨勢,並把每一個趨勢變成現實。

有人稱“馬雲是天生的戰略家,馬化騰更像是產品經理”,阿裡巴巴的戰略前瞻在行業裡毋容置疑。那麼今天的《功守道》電影,馬雲只是一次簡單玩票,還是另有深思?

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簡稱大文娛)是阿裡巴巴集團最近力捧的明星業務,包括優酷土豆、UC、阿裡影業、阿裡音樂、阿裡遊戲、阿裡文學與阿裡數位娛樂事業部等業務,是從阿裡大生態中孕育繁衍出的一個全新子生態。在阿裡生態版圖中,“大文娛”已經成為繼電商、雲計算與互聯網金融之後新的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承載著阿裡巴巴的兩大戰略之一“快樂”。

馬雲說他從來都是在著眼未來進行佈局,一般會早於市場8年,當初淘寶如此,支付寶如此,阿裡雲如此,今天的《功守道》亦是如此。

《功守道》其實不只是一部電影,圍繞功守道,馬雲在下一盤大棋。

在《功守道》電影推出之後,一項名為“功守道”的體育賽事將在11月15日正式亮相。

功守道是馬雲、李連傑為了便於中國傳統武術全球化推廣,將其產品化、標準化,以中國傳統武術太極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一項全新運動項目。功守道有著明確的定位,它不是一種文化產品,而是基於淵遠流長的太極和武術文化傳統之上開發出來的體育產品,是一項對抗性的運動。

一開始該運動項目名字為“攻守道”, 後經馬雲建議更名為“功守道”,馬雲認為“中國人相對更注重防守,這是農耕文明所帶來的特點,但注重防守不代表不會攻,功守的意思是要用功夫守住我們的家園”。

對於功守道體育項目,李連傑說,“未來我們希望有打造大學生聯賽、俱樂部聯賽等,將功守道做成一項全球年輕人都會感興趣的賽事。”

除了將功守道做成一項體育賽事外,把其推入奧運會,成為一個帶有中國文化標籤的正式比賽項目更是馬雲與李連傑的心願。奧運會有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為什麼沒有中國的專案?功守道將承擔起中國體育專案進入奧運會,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

向全球推廣中國武術的想法,在李連傑心中深藏已久,在《功守道》電影之前,他早就有用電影來推動太極的想法,但這事要能做成、做大,必須要找一個和他一樣有夢的人。馬雲正是那個合適的人。

巧合的是,2009年馬雲也曾經找到李連傑,說希望拍一部關於太極的電影,用電影這種方式來推廣太極,推廣中國文化。但當時時機並未成熟,拍攝電影的計畫一直擱淺。

《功守道》電影的正式誕生,源于李連傑向馬雲提出,希望能借助2017年天貓雙十一晚會的平臺推廣一下太極文化,馬雲很重視李連傑的這個想法。

2017年4月,馬雲對李連傑說,他向雙十一晚會爭取到了幾分鐘黃金時間,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做一部電影來推廣太極。儘管距離雙十一只有半年時間,拍一部電影有很大難度,但馬雲堅持,“不等了,再不做這個事,咱們年齡一天天往上長,等各種條件都成熟了,我們也打不動了,不如今年先做個短的。”

正是有了馬雲的堅持,才有了《功守道》電影的誕生。

可見,《功守道》並非只是為了電影而做電影,《功守道》電影只是一個序幕,《功守道》也並非只是為了體育賽事而做體育賽事,功守道賽事只是一個途徑,馬雲與李連傑最終希望做的是將太極文化,將中國精神傳遞給全世界。

馬雲曾對李連傑說過,做太極禪不要急於考慮掙錢,五年內不要虧死就行。因為他判斷,快樂、健康、體育一定會是中國未來經濟的動力,眼下需要做的只是認真考慮如何將太極文化推向世界。馬雲著眼的是未來更廣闊的可能性和面向全世界的無限機遇。

從文化大環境來說,我們一直在講文化軟實力,講國家文化輸出,國家形象構建,當下的中國迫切需要世界級的文化IP來提升軟實力。《功守道》這部電影成為馬雲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關鍵一步,此舉一出,《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對馬雲此舉表示稱讚。

從國際環境來說,中國尤其是香港武術指導團隊對於全球電影市場的滲透與灌輸,在全球培養形成了良好的武術觀眾基礎,以及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武術想像。好萊塢電影對動作設計需求的持續增長,使中國武術指導團隊不斷開枝散葉、體系愈發龐大,也培育了更多的未來市場。袁和平、洪金寶這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對《功守道》動作的設計,自然更容易形成國際認同的標準。這個切口由於長期的文化鋪墊,更容易撬動世界對國人形象認知,成為國家嚮往的切入點。

從《功守道》電影的誕生,我們可以看到,這是馬雲作為一個武術愛好者的熱血,也是馬雲作為一個達則兼濟天下的企業家的社會擔當,同時也能看到馬雲的戰略格局與將戰略落地的創造力。

功守道能否實現國際化突圍,成功進入奧運會,雖然還是個未知數,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太極文化要想走向全球,需要馬雲這種“拿破崙”式的格局與“外星人”般的無所不能。

結語

孫正義曾經說,我投資馬雲是因為我看到他的眼睛裡充滿了火焰。成大業者要有:改變世界的一腔熱血和激情,還要有胸懷天下的一身正氣。

而身體裡同時相容了“頑童”、“拿破崙”與“外星人”三個角色的馬雲,其不乏的正是改變世界的一腔熱血和激情,以及胸懷天下的一身正氣。

為世人留下了阿裡巴巴,留下了湖畔大學,留下了達摩院,可預見的未來,馬雲還將給後代留下一個代表中國武學精神的“功守道”。

進軍雲計算,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與大文娛,馬雲像未卜先知一樣,總是能夠精准的判斷未來十年的趨勢,並把每一個趨勢變成現實。

有人稱“馬雲是天生的戰略家,馬化騰更像是產品經理”,阿裡巴巴的戰略前瞻在行業裡毋容置疑。那麼今天的《功守道》電影,馬雲只是一次簡單玩票,還是另有深思?

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簡稱大文娛)是阿裡巴巴集團最近力捧的明星業務,包括優酷土豆、UC、阿裡影業、阿裡音樂、阿裡遊戲、阿裡文學與阿裡數位娛樂事業部等業務,是從阿裡大生態中孕育繁衍出的一個全新子生態。在阿裡生態版圖中,“大文娛”已經成為繼電商、雲計算與互聯網金融之後新的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承載著阿裡巴巴的兩大戰略之一“快樂”。

馬雲說他從來都是在著眼未來進行佈局,一般會早於市場8年,當初淘寶如此,支付寶如此,阿裡雲如此,今天的《功守道》亦是如此。

《功守道》其實不只是一部電影,圍繞功守道,馬雲在下一盤大棋。

在《功守道》電影推出之後,一項名為“功守道”的體育賽事將在11月15日正式亮相。

功守道是馬雲、李連傑為了便於中國傳統武術全球化推廣,將其產品化、標準化,以中國傳統武術太極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一項全新運動項目。功守道有著明確的定位,它不是一種文化產品,而是基於淵遠流長的太極和武術文化傳統之上開發出來的體育產品,是一項對抗性的運動。

一開始該運動項目名字為“攻守道”, 後經馬雲建議更名為“功守道”,馬雲認為“中國人相對更注重防守,這是農耕文明所帶來的特點,但注重防守不代表不會攻,功守的意思是要用功夫守住我們的家園”。

對於功守道體育項目,李連傑說,“未來我們希望有打造大學生聯賽、俱樂部聯賽等,將功守道做成一項全球年輕人都會感興趣的賽事。”

除了將功守道做成一項體育賽事外,把其推入奧運會,成為一個帶有中國文化標籤的正式比賽項目更是馬雲與李連傑的心願。奧運會有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為什麼沒有中國的專案?功守道將承擔起中國體育專案進入奧運會,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

向全球推廣中國武術的想法,在李連傑心中深藏已久,在《功守道》電影之前,他早就有用電影來推動太極的想法,但這事要能做成、做大,必須要找一個和他一樣有夢的人。馬雲正是那個合適的人。

巧合的是,2009年馬雲也曾經找到李連傑,說希望拍一部關於太極的電影,用電影這種方式來推廣太極,推廣中國文化。但當時時機並未成熟,拍攝電影的計畫一直擱淺。

《功守道》電影的正式誕生,源于李連傑向馬雲提出,希望能借助2017年天貓雙十一晚會的平臺推廣一下太極文化,馬雲很重視李連傑的這個想法。

2017年4月,馬雲對李連傑說,他向雙十一晚會爭取到了幾分鐘黃金時間,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做一部電影來推廣太極。儘管距離雙十一只有半年時間,拍一部電影有很大難度,但馬雲堅持,“不等了,再不做這個事,咱們年齡一天天往上長,等各種條件都成熟了,我們也打不動了,不如今年先做個短的。”

正是有了馬雲的堅持,才有了《功守道》電影的誕生。

可見,《功守道》並非只是為了電影而做電影,《功守道》電影只是一個序幕,《功守道》也並非只是為了體育賽事而做體育賽事,功守道賽事只是一個途徑,馬雲與李連傑最終希望做的是將太極文化,將中國精神傳遞給全世界。

馬雲曾對李連傑說過,做太極禪不要急於考慮掙錢,五年內不要虧死就行。因為他判斷,快樂、健康、體育一定會是中國未來經濟的動力,眼下需要做的只是認真考慮如何將太極文化推向世界。馬雲著眼的是未來更廣闊的可能性和面向全世界的無限機遇。

從文化大環境來說,我們一直在講文化軟實力,講國家文化輸出,國家形象構建,當下的中國迫切需要世界級的文化IP來提升軟實力。《功守道》這部電影成為馬雲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關鍵一步,此舉一出,《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對馬雲此舉表示稱讚。

從國際環境來說,中國尤其是香港武術指導團隊對於全球電影市場的滲透與灌輸,在全球培養形成了良好的武術觀眾基礎,以及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武術想像。好萊塢電影對動作設計需求的持續增長,使中國武術指導團隊不斷開枝散葉、體系愈發龐大,也培育了更多的未來市場。袁和平、洪金寶這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對《功守道》動作的設計,自然更容易形成國際認同的標準。這個切口由於長期的文化鋪墊,更容易撬動世界對國人形象認知,成為國家嚮往的切入點。

從《功守道》電影的誕生,我們可以看到,這是馬雲作為一個武術愛好者的熱血,也是馬雲作為一個達則兼濟天下的企業家的社會擔當,同時也能看到馬雲的戰略格局與將戰略落地的創造力。

功守道能否實現國際化突圍,成功進入奧運會,雖然還是個未知數,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太極文化要想走向全球,需要馬雲這種“拿破崙”式的格局與“外星人”般的無所不能。

結語

孫正義曾經說,我投資馬雲是因為我看到他的眼睛裡充滿了火焰。成大業者要有:改變世界的一腔熱血和激情,還要有胸懷天下的一身正氣。

而身體裡同時相容了“頑童”、“拿破崙”與“外星人”三個角色的馬雲,其不乏的正是改變世界的一腔熱血和激情,以及胸懷天下的一身正氣。

為世人留下了阿裡巴巴,留下了湖畔大學,留下了達摩院,可預見的未來,馬雲還將給後代留下一個代表中國武學精神的“功守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