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家語》:從“典型偽書”到“孔子研究第一書”

孔子家語

曾被認為是“典型偽書”

提及古代的“偽書”, 《孔子家語》可謂典型代表, 甚至有人稱, 簡直連“痛加攻擊之必要”也沒有。 今本《孔子家語》或簡稱《家語》,

共十卷、四十四篇, 三國時期魏國的王肅為其作注。 該書附有王肅序和漢孔安國後序, 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思想言行, 其部分內容見於《禮記》、《大戴禮記》、《荀子》、《說苑》等。 而自王注本面世之日起, 排斥之言、疑偽之聲不絕如縷。 尤其是宋代以來, 《孔子家語》被疑是王肅為對抗鄭學“雜抄他書而成”, 宋代王柏《孔子家語考》、清代理姚際恒《古今偽書考》、孫志祖《家語疏證》等均認定是偽書。 宋代朱熹和清代陳士珂、錢馥、黃震等則持有異議。 然而, 一千多年來, 該書廣為流傳, 《四庫全書總目》曾精闢論述說:“其書流傳已久, 且遺文軼事, 往往多見於其中。 故自唐以來, 知其偽而不能廢也。 ”後經清代範家相《孔子家語證偽》的“考證”,
《孔子家語》“偽書說”似乎已成定讞。 到了近代, 疑古大潮興起, 顧頡剛先生在《孔子研究講義》中更是將《孔子家語》斷為所謂“贗中之贗”, 可說對此書的否定達到了歷史的頂點。

要知道, “疑古派”是將所有的古書都視為歷史文獻來進行研究的,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相當的“合理性”。 既然用相對科學的研究方法都認定其為“偽書”, 則《孔子家語》“偽書說”似乎辯無可辯, 以後也沒有對其加以研究的必要了。 與《孔子家語》的命運相似, 《孫臏兵法》、《孔叢子》、《說苑》、《新序》、《晏子春秋》等一大批傳世文獻, 都被認定為“偽書”, 受到不公正待遇, 甚至連《論語》的真實性都有人懷疑, 一時間, “反傳統的傳統”大行其道。

“孔子研究第一書”

然而, 這些被定為所謂“典型偽書”的證據,

卻由於新材料的發現而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重新吸引了學者們審視的目光。 早在1973年, 河北定縣八角廊漢墓出土竹簡《儒家者言》, 內容與今本《孔子家語》相近。 1977年, 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也出土了章題與《儒家者言》相應的簡牘, 內容同樣與《孔子家語》有關。 此後就有學者著手對《孔子家語》進行了新的研究, 使其真實面目逐漸顯露出來。 尤為可喜的是, 後來發現的上博竹書又提供了《孔子家語》“不偽”的有力證據。 龐朴先生指出:“以前我們多相信, 《家語》乃王肅偽作, 雜抄自《禮記》等書;……現在上博藏簡《民之父母》篇的再世, 轟然打破了我們這個成見。 對照竹簡, 冷靜地重讀《孔子家語·論禮》和《禮記·孔子閒居》, 不能不承認, 它們確系孟子以前的遺物,
絕非後人偽造所成。 ”

學術界對這部典籍所持態度的巨大轉變, 自然是出土材料推動的結果。 而在運用這些材料進行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的學者中, 楊朝明先生長年堅持跟進《孔子家語》的研究, 始終站在這一領域的最前沿。 2009年4月, 齊魯書社出版了他主編的《孔子家語通解》一書, 在堅持學術性第一的原則下對《孔子家語》進行了注釋、翻譯以及解讀, 具有較高的普及價值及學術價值。 在《代前言》中, 他從“《孔子家語》的材料來源與成書”、“《孔子家語》的家傳、注解與‘偽書’問題”、“出土文獻與《孔子家語》價值再認識”等幾個部分, 詳盡論述了《孔子家語》成書問題和學術價值, 對《孔子家語》“偽書說”的各種“證據”進行了深入剖析和有力反駁,

同時也對《孔子家語》的可靠性和重要價值進行了精當的考述。 在出土簡帛古書大發現、學術界對古書形成問題的探討逐步深入的學術背景之下, 《孔子家語》研究當仁不讓地引領了典籍文獻研究的最新潮流。

通過確立《孔子家語》的可靠性, 《孔子家語》的學術價值自然突顯出來。 用楊朝明先生的說法, 其價值不在《論語》之下:不妨做個近似的比喻, 《論語》是孔子“語錄”的話, 《孔子家語》則可稱為孔子的“文集”;該書的價值絕非一面, 如果深入細緻探討, 早期儒學的研究一定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局面, 甚至可稱為“孔子研究第一書”。

孔子思想研究的寶庫

雖然經過孔門弟子和後世學者的“潤色”, 今本《孔子家語》經歷了一個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過程, 但可以說仍不失夫子本旨,是“孔氏家學”的產物。更重要的是,通過《孔子家語》,可以與眾多傳世文獻、出土文獻相對照,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及中國傳統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對於準確把握早期儒學和孔子思想更有不可比擬的價值。比如,通過對比《孔子家語》和《禮記》中都保存有的《禮運》篇,可以發現《禮記·禮運》經過了漢儒的改造,不似《孔子家語·禮運》那般保存了基本原貌,從而證明《孔子家語》具有更大的原始性和可靠性。正是因為材料的原始性,所以其所記載的內容比其他傳世文獻更為可靠。《論語》中往往是隻言片語的一段對話,在《孔子家語》中則可能保存了更為完整的情節、脈絡,對於理解孔子真意、對於“《論語》學”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學教育“入門”之作

《孔子家語》一書記錄了許多孔子及其弟子的軼聞趣事,生動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場景鮮明,敘述靈活,人物的情緒、動作更加具體、直觀,與“十三經”中任何一部典籍相比,無論是從趣味性上還是從思想性上來講,都更適合作為培養讀書興趣的經典讀物,適合社會一般讀者甚至少年兒童閱讀。而其中《弟子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專篇,所列孔子弟子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人物有所不同,在許多方面更為準確、可靠,這些人物傳記也更適合青少年勵志學習。其實,與其糾結于孩子們應該先讀哪些典籍,應對哪些典籍進行“刪改、改造”後供他們閱讀,培養起少年兒童憑興趣閱讀書籍、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才是更重要的。如果說“四書”、“五經”內容枯燥、文意難解,那麼敘事氛圍輕鬆、故事情節豐富,而思想容量並不次於《論語》、《禮記》等典籍的《孔子家語》,實在是一部非常合適的國學教育“入門”之作。

(作者: 劉續兵,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副院長)

但可以說仍不失夫子本旨,是“孔氏家學”的產物。更重要的是,通過《孔子家語》,可以與眾多傳世文獻、出土文獻相對照,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及中國傳統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對於準確把握早期儒學和孔子思想更有不可比擬的價值。比如,通過對比《孔子家語》和《禮記》中都保存有的《禮運》篇,可以發現《禮記·禮運》經過了漢儒的改造,不似《孔子家語·禮運》那般保存了基本原貌,從而證明《孔子家語》具有更大的原始性和可靠性。正是因為材料的原始性,所以其所記載的內容比其他傳世文獻更為可靠。《論語》中往往是隻言片語的一段對話,在《孔子家語》中則可能保存了更為完整的情節、脈絡,對於理解孔子真意、對於“《論語》學”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學教育“入門”之作

《孔子家語》一書記錄了許多孔子及其弟子的軼聞趣事,生動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場景鮮明,敘述靈活,人物的情緒、動作更加具體、直觀,與“十三經”中任何一部典籍相比,無論是從趣味性上還是從思想性上來講,都更適合作為培養讀書興趣的經典讀物,適合社會一般讀者甚至少年兒童閱讀。而其中《弟子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專篇,所列孔子弟子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人物有所不同,在許多方面更為準確、可靠,這些人物傳記也更適合青少年勵志學習。其實,與其糾結于孩子們應該先讀哪些典籍,應對哪些典籍進行“刪改、改造”後供他們閱讀,培養起少年兒童憑興趣閱讀書籍、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才是更重要的。如果說“四書”、“五經”內容枯燥、文意難解,那麼敘事氛圍輕鬆、故事情節豐富,而思想容量並不次於《論語》、《禮記》等典籍的《孔子家語》,實在是一部非常合適的國學教育“入門”之作。

(作者: 劉續兵,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副院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