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撲街的《不凡的改變》,受困擾的哈文李詠及酷娛影視

文丨林不二子 編輯丨第二阿累

摘要:當騰格爾演唱張韶涵《隱形的翅膀》音樂響起, 瞬間紮毀了觀眾們的心。

聽蔡依林唱《最炫民族風》、鳳凰傳奇唱《看我七十二變》、騰格爾唱《隱形的翅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實話講, 在好奇之外, 聽感上不會覺得舒服。 這是讀娛君(ID:yiqiduyu)看了音樂類真人秀綜藝《不凡的改變》之後的第一感受。

鳳凰傳奇有強烈的自我風格, 當別人演繹他們歌的時候, 如果不能賦予作品新的價值觀, 則無法將其同化, 於是新的演繹也會感覺無處安放, 而鳳凰傳奇在演繹別人作品時, 也會有類似的情景, 如果沒能輸出適合的作品, 最終只能是落個新奇。

這種左右尷尬的情況, 也正是《不凡的改變》的情況, 儘管有蔡依林、鳳凰傳奇、張韶涵、騰格爾等明星的參與,

但衛視收視率和網路播放量也都不盡人意, 這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 這檔節目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撲街的《不凡的改變》

《不凡的改變》開播兩周, 兩期節目播出當日52城收視率分別是0.591%和0.658%, 在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上分別是第6名和第3名, 並且第二期節目的排名超過了《天籟之戰》。 不過儘管收視率有所上揚, 但其網路播放量與其他音樂類綜藝節目相比, 可以說低的嚇人。

*《天籟之戰》網路播放量為優酷+愛奇藝雙平臺資料, 另兩部綜藝網路播放平臺均只有愛奇藝

*圖中播放資料選取均截至11月7日, 截止11月12日, 第一期播量38.8萬, 第二期播量125萬。

《不凡的改變》網路播放資料如此低, 首先可能與其線上宣傳推廣的方向不集中有關。

《不凡的改變》在開播前的預熱階段, 新聞稿涉及年輕人喜愛的蔡依林、張韶涵等明星的僅有4、5篇, 而非流量藝人的羅大佑也是其宣傳中的一個重點, 當然, 節目幕後團隊的哈文和李詠也是宣傳點之一。

其實本身這種多點宣傳無可厚非, 但這三個方向的宣傳似乎針對了不同的觀眾群, 而這最終也導致了網路播放量超低的結果, 畢竟喜愛羅大佑和關注哈文李詠的人, 通過互聯網來觀看綜藝節目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另外在第一期節目開播後, 《不凡的改變》的規則設置也遭到了觀眾質疑。 該節目每期有兩組嘉賓和六組敬唱歌手, 比如敬唱歌手們表演完致敬嘉賓A的歌曲後, 由另一組嘉賓B來決定誰和致敬嘉賓A合唱,

這就顯得非常不合理。 可能節目組本來這樣的設置是想給節目添加一些趣味, 結果觀眾並不買帳。

其實經過第一期的“差評”, 反而引發了一部分人對節目的好奇心, 網路播放量的提高可以印證這一點, 同時, 這一次觀眾的回饋也幫助節目的賽制升了級, 似乎是利大於弊,再加上第二期確實出了一首改編非常不錯的歌曲,也提升了觀眾對節目的期待,接下來就看《不凡的改變》第三期的效果了。

不過讀娛君查詢了該節目第三期的嘉賓,是兩位香港歌手陳曉東和梁詠琪,這兩位歌手不能說沒有人氣,只不過話題度上肯定不及“蔡依林+鳳凰傳奇”和“張韶涵+騰格爾”這樣的搭配,所以說《不凡的改變》可能仍然算是在艱難的攀爬。

央視系節目製作團隊的困擾

除了有問題的節目賽制、音樂強行炫技等之外,綜合呈現下來的CCTV鄉村既視感則是最大的敗筆,而這要歸功於它的製作方。

《不凡的改變》是酷娛影視上衛視的第一檔綜藝節目,也是自哈文和李詠團隊離開央視後的第三部綜藝節目,儘管已經有前兩部純網綜打底,《不凡的改變》依然有一種不符合當下綜藝環節的不適感,比如一定要有民族化的音樂改編,比如第一期中不在乎觀眾感受的賽制。

其實從《不凡的改變》這個標題和節目核心規則上,就不難看出這是一檔想要以“奇”為亮點的節目,所以才會在節目裡出現不少聽起來不舒服的改編作品,因為重點在於“不凡”的“改變”,而非“適合”的“改編”,這就已經使這檔節目的價值觀走偏了。

其他有口碑的音樂類綜藝節目,無論有怎樣花樣的玩法和規則,但其中在音樂內容的呈現上,都是儘量好聽的,而非刻意與眾不同的。但在《不凡的改變》裡,有京劇版的《隱形的翅膀》,有陝北民歌版的《荷塘月色》,其音樂風格與原本作品想表達的內容相差千里,這樣的改編只為了新、奇。

酷娛影視的第一部綜藝節目《偶像就該醬嬸》也有相似的問題,不符合場景的網路用語使用,和“說到做到”的設定,都是製作團隊妄想的年輕人的喜愛,但其實不符合當下網路年輕人的真正喜好。儘管有些流量明星撐起了節目的流量,但在知乎和豆瓣上,關於節目的評價多是負面的。

酷娛影視的第二部綜藝節目《吐絲聯盟》,是一檔結合了唱歌和脫口秀的節目,很明顯是一檔力圖跟上節目形式潮流的綜藝節目,口碑似乎比《偶像》要好一些,在豆瓣上的6.3評分也比《偶像》的5.6高一些,不過因為一些原因,現在節目已經下架,哈文團隊的另一次嘗試也不盡如人意。

其實對於哈文這樣的節目製作老手來說,想要適應網路的新環境,是真的需要全身心擁抱年輕人的,就像馬東那樣,恨不得隨時跟年輕人來一局《王者榮耀》,沒事就跟年輕人閒聊才行。但目前來看,哈文和其團隊不僅沒有貼近年輕人,甚至還把慣於貼在年輕人身上的標籤,比如標新立異,當做節目製作的方向,這就非常可怕。

不過人都有成長的時間,這可能就是樣式團隊在適應新環境時註定要經歷的過程。不管怎麼說,從央視系統出來重新進入市場,都需要經歷一定的陣痛期,張泉靈也曾說,在進入投資圈後哭的比以往那些年都要多。所以對於哈文團隊來說,他們想要在節目製作市場站得住腳,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再三光顧的音樂綜藝瓶頸期

音樂類綜藝到如今也是有點歷史的一種綜藝類型了,從最初的晚會型綜藝,到後來的選秀型綜藝,再到現在的明星真人秀綜藝,都有以音樂為核心的節目出現,說到原因,一個是大眾對音樂是有剛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任何娛樂形式,都會有音樂的存在。

但音樂類綜藝也總會隔一段時間就出現瓶頸期。不少人以為,當年火遍全國的音樂選秀節目是被廣電提醒才熄火的,實則不然,在《超女》剛火的那年,廣電就親自約談過湖南衛視的人,這事電視圈都知道,但也沒攔住大家做選秀的熱情,而到了2010年左右,觀眾對音樂選秀的審美疲勞已經顯現,再加上廣電的限令,才讓選秀降溫。

人們需要音樂綜藝,這事前面說過的,所以時隔兩年,《中國好聲音》侵佔了大眾視野,《我是歌手》也以明星唱歌比賽贏得了認可,這時的音樂綜藝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小升級,所有參與比賽的人都不是素人,為了內容更好聽,更具有專業性,即使是《好聲音》這樣的節目,上了電視的選手也都是節目組全國各地搜羅來的有一定音樂專業素養的人。

不過到了《好聲音》第三季的時候,這種單純唱歌的節目就使觀眾失去興趣了,音樂類綜藝的發展出現了瓶頸期,只有新的玩法才能繼續刺激觀眾了,這時就出現了懸疑、挑戰、致敬等等形式加音樂的新音樂類綜藝出現。

開始觀眾都樂於猜測面具背後是誰,素人能不能成功挑戰明星,但經過了兩、三年,儘管節目組不停的在更改賽制、升級節目,觀眾還是對這種套路化的操作又膩了。到了今年的音樂綜藝季,觀眾對它們的熱情明顯下降了。在近半個月的綜藝收視率榜單上,《快樂大本營》霸榜幾期。

新音樂類綜藝發展後,不難發現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陷,就是內容的新意。其實所有節目製作人都明白,創新才是贏得觀眾的方法,但外在形式的創新,不能改變本質的陳舊,現在的新類型音樂綜藝,在音樂方面都採取了改編形式的“創新”,即把經典歌曲以全新的編曲展現出來,把快歌變抒情,把抒情變爵士,聽起來是很有新意,剛開始的幾年大眾都能接受,但它能長久麼?

經典的歌曲本就是接近完美的,如果硬要改編也可能再現經典,只不過這樣優秀的編曲出現的概率比較低。但如果當所有節目都把改編當做創造新內容的方式,那麼出現《不凡的改變》這樣不符合邏輯的歌曲改編,也是理所當然的。

總體來說,音樂類綜藝是能持久的,只不過需要哈文李詠這些製作人們、以及酷娛影視等公司絞盡腦汁地保持創新。你看今年爆火的《中國有嘻哈》,它的創意不僅僅來自於形式的新,更是那幫生活在“地下”的年輕人為節目帶來了新鮮和活力。中國還有很大一片待開發的音樂市場,一條路走不通了,不妨換一條路,沒准哪天誰就先吃到好螃蟹了。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似乎是利大於弊,再加上第二期確實出了一首改編非常不錯的歌曲,也提升了觀眾對節目的期待,接下來就看《不凡的改變》第三期的效果了。

不過讀娛君查詢了該節目第三期的嘉賓,是兩位香港歌手陳曉東和梁詠琪,這兩位歌手不能說沒有人氣,只不過話題度上肯定不及“蔡依林+鳳凰傳奇”和“張韶涵+騰格爾”這樣的搭配,所以說《不凡的改變》可能仍然算是在艱難的攀爬。

央視系節目製作團隊的困擾

除了有問題的節目賽制、音樂強行炫技等之外,綜合呈現下來的CCTV鄉村既視感則是最大的敗筆,而這要歸功於它的製作方。

《不凡的改變》是酷娛影視上衛視的第一檔綜藝節目,也是自哈文和李詠團隊離開央視後的第三部綜藝節目,儘管已經有前兩部純網綜打底,《不凡的改變》依然有一種不符合當下綜藝環節的不適感,比如一定要有民族化的音樂改編,比如第一期中不在乎觀眾感受的賽制。

其實從《不凡的改變》這個標題和節目核心規則上,就不難看出這是一檔想要以“奇”為亮點的節目,所以才會在節目裡出現不少聽起來不舒服的改編作品,因為重點在於“不凡”的“改變”,而非“適合”的“改編”,這就已經使這檔節目的價值觀走偏了。

其他有口碑的音樂類綜藝節目,無論有怎樣花樣的玩法和規則,但其中在音樂內容的呈現上,都是儘量好聽的,而非刻意與眾不同的。但在《不凡的改變》裡,有京劇版的《隱形的翅膀》,有陝北民歌版的《荷塘月色》,其音樂風格與原本作品想表達的內容相差千里,這樣的改編只為了新、奇。

酷娛影視的第一部綜藝節目《偶像就該醬嬸》也有相似的問題,不符合場景的網路用語使用,和“說到做到”的設定,都是製作團隊妄想的年輕人的喜愛,但其實不符合當下網路年輕人的真正喜好。儘管有些流量明星撐起了節目的流量,但在知乎和豆瓣上,關於節目的評價多是負面的。

酷娛影視的第二部綜藝節目《吐絲聯盟》,是一檔結合了唱歌和脫口秀的節目,很明顯是一檔力圖跟上節目形式潮流的綜藝節目,口碑似乎比《偶像》要好一些,在豆瓣上的6.3評分也比《偶像》的5.6高一些,不過因為一些原因,現在節目已經下架,哈文團隊的另一次嘗試也不盡如人意。

其實對於哈文這樣的節目製作老手來說,想要適應網路的新環境,是真的需要全身心擁抱年輕人的,就像馬東那樣,恨不得隨時跟年輕人來一局《王者榮耀》,沒事就跟年輕人閒聊才行。但目前來看,哈文和其團隊不僅沒有貼近年輕人,甚至還把慣於貼在年輕人身上的標籤,比如標新立異,當做節目製作的方向,這就非常可怕。

不過人都有成長的時間,這可能就是樣式團隊在適應新環境時註定要經歷的過程。不管怎麼說,從央視系統出來重新進入市場,都需要經歷一定的陣痛期,張泉靈也曾說,在進入投資圈後哭的比以往那些年都要多。所以對於哈文團隊來說,他們想要在節目製作市場站得住腳,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再三光顧的音樂綜藝瓶頸期

音樂類綜藝到如今也是有點歷史的一種綜藝類型了,從最初的晚會型綜藝,到後來的選秀型綜藝,再到現在的明星真人秀綜藝,都有以音樂為核心的節目出現,說到原因,一個是大眾對音樂是有剛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任何娛樂形式,都會有音樂的存在。

但音樂類綜藝也總會隔一段時間就出現瓶頸期。不少人以為,當年火遍全國的音樂選秀節目是被廣電提醒才熄火的,實則不然,在《超女》剛火的那年,廣電就親自約談過湖南衛視的人,這事電視圈都知道,但也沒攔住大家做選秀的熱情,而到了2010年左右,觀眾對音樂選秀的審美疲勞已經顯現,再加上廣電的限令,才讓選秀降溫。

人們需要音樂綜藝,這事前面說過的,所以時隔兩年,《中國好聲音》侵佔了大眾視野,《我是歌手》也以明星唱歌比賽贏得了認可,這時的音樂綜藝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小升級,所有參與比賽的人都不是素人,為了內容更好聽,更具有專業性,即使是《好聲音》這樣的節目,上了電視的選手也都是節目組全國各地搜羅來的有一定音樂專業素養的人。

不過到了《好聲音》第三季的時候,這種單純唱歌的節目就使觀眾失去興趣了,音樂類綜藝的發展出現了瓶頸期,只有新的玩法才能繼續刺激觀眾了,這時就出現了懸疑、挑戰、致敬等等形式加音樂的新音樂類綜藝出現。

開始觀眾都樂於猜測面具背後是誰,素人能不能成功挑戰明星,但經過了兩、三年,儘管節目組不停的在更改賽制、升級節目,觀眾還是對這種套路化的操作又膩了。到了今年的音樂綜藝季,觀眾對它們的熱情明顯下降了。在近半個月的綜藝收視率榜單上,《快樂大本營》霸榜幾期。

新音樂類綜藝發展後,不難發現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陷,就是內容的新意。其實所有節目製作人都明白,創新才是贏得觀眾的方法,但外在形式的創新,不能改變本質的陳舊,現在的新類型音樂綜藝,在音樂方面都採取了改編形式的“創新”,即把經典歌曲以全新的編曲展現出來,把快歌變抒情,把抒情變爵士,聽起來是很有新意,剛開始的幾年大眾都能接受,但它能長久麼?

經典的歌曲本就是接近完美的,如果硬要改編也可能再現經典,只不過這樣優秀的編曲出現的概率比較低。但如果當所有節目都把改編當做創造新內容的方式,那麼出現《不凡的改變》這樣不符合邏輯的歌曲改編,也是理所當然的。

總體來說,音樂類綜藝是能持久的,只不過需要哈文李詠這些製作人們、以及酷娛影視等公司絞盡腦汁地保持創新。你看今年爆火的《中國有嘻哈》,它的創意不僅僅來自於形式的新,更是那幫生活在“地下”的年輕人為節目帶來了新鮮和活力。中國還有很大一片待開發的音樂市場,一條路走不通了,不妨換一條路,沒准哪天誰就先吃到好螃蟹了。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