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華夏兒女都該知道的幾個祭祖大典

公祭軒轅黃帝大典(陝西省黃陵縣)

黃帝陵祭典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格式和祀典禮儀, 大致可分為官(公)祭、民祭兩種形式。

軒轅黃帝開歷史之先河, 創中華之文化, 被奉為中華民族始祖。 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 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動。 黃陵縣就是因這裡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

1911年孫中山先生推翻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就任臨時大總統, 專程派人赴黃帝陵祭祖, 並留下“中華開國五千年……世界聞名, 唯有我先”的詩句, 抗戰時期, 國共兩黨幾度同祭黃帝陵, 毛澤東主席親自撰寫祭文, “赫赫始祖, 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 嶽峨河浩……”, 蔣中正先生親筆題寫“黃帝陵”碑。 黃帝陵祭祀越來越受到海內外華夏兒女的關注, 祭祀規模也日漸隆重, 祭祀黃帝已成為傳承中華文明, 凝聚華夏兒女, 共謀祖國統一, 開創美好生活的一項重大活動。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新鄭)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是自春秋戰國以來華夏炎黃子孫於農曆“三月三”在黃帝故里軒轅之丘(今河南省新鄭)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 唐代後升格為官方祭典。 自2006年(農曆丙戌年)開始, 升格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黃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 即上巳節, 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 龍抬頭;三月三, 生軒轅”的說法。

自2006年以來, 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吸引數十萬海內外華夏子孫前來鄭州尋根拜祖, 已成華人世界極具影響力和標誌性的文化名片。 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也因此成為“全球華人的拜祖聖地, 中華民族的心靈家園”。

炎帝陵祭祖大典(湖南炎陵縣)

每年農曆九月九重陽節, 世界華人華僑炎帝陵祭祖大典就會在湖南炎陵縣炎帝陵祭祀廣場舉行, 來自全球六十多個國家的上千名華人華僑代表將前來尋根拜祭。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坐落於株洲市炎陵縣的炎帝陵是炎帝的陵墓, 為海內外炎黃子孫所景仰。 每年來拜祖敬奉、瞻仰遊覽者達十余萬人。 炎帝陵已經成為眾多華夏子孫心中的一種精神象徵。 目前以炎帝陵為載體的“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祭孔大典(山東曲阜)

祭孔, 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 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 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跡。 祭孔大典是山東省曲阜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 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祭孔大典一般從每年9月26日持續到10月10日。2006年5月20日,祭孔大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洪洞大槐樹祭祖大典(山西洪洞縣)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每當人們哼唱起這首民謠,它的背後,便是那場著名的明代大移民。這場發生在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的移民大遷徙,歷時50年,遷民18次,遍佈京、冀、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官方大移民。

六百多年來,洪洞大槐樹被賦予神性,回鄉祭祖的大槐樹後裔絡繹不絕,形成了豐富的移民傳說和悠久的祭祖傳統。自1991年起,洪洞縣順應民情,在幾百年民間祭祖活動的基礎上,吸納了大量民間祭祀儀規,每年都會舉辦大規模官民合祭的“尋根祭祖節”,讓這一“祭祖習俗”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世界客家祭祖大典(福建寧化縣)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尋根謁祖聖地;而客家公祠,則是世界客家人的總家廟。自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17年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上千個祭祖社團、50余萬客家人前來參加,在虔誠的祭拜中,身心一同回到故鄉。通過祭拜,把客家人的過去與現在連通,也構建了客家人的精神長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祭孔大典一般從每年9月26日持續到10月10日。2006年5月20日,祭孔大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洪洞大槐樹祭祖大典(山西洪洞縣)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每當人們哼唱起這首民謠,它的背後,便是那場著名的明代大移民。這場發生在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的移民大遷徙,歷時50年,遷民18次,遍佈京、冀、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官方大移民。

六百多年來,洪洞大槐樹被賦予神性,回鄉祭祖的大槐樹後裔絡繹不絕,形成了豐富的移民傳說和悠久的祭祖傳統。自1991年起,洪洞縣順應民情,在幾百年民間祭祖活動的基礎上,吸納了大量民間祭祀儀規,每年都會舉辦大規模官民合祭的“尋根祭祖節”,讓這一“祭祖習俗”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世界客家祭祖大典(福建寧化縣)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尋根謁祖聖地;而客家公祠,則是世界客家人的總家廟。自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17年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上千個祭祖社團、50余萬客家人前來參加,在虔誠的祭拜中,身心一同回到故鄉。通過祭拜,把客家人的過去與現在連通,也構建了客家人的精神長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