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雨過天晴現彩虹——記黎平縣德順水薌藍田生態農業示範園的創業歷程

11月4日, 陽光普照, 走進黎平縣德順鄉政府大院, 只見政府門前田壩葡萄園一派豐收的景象, 映入筆者的眼簾……。 在黎平縣德順水薌藍田生態農業示範園, 大片的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的紫紅巨峰葡萄, 格外誘人, 果農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葡萄, 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據瞭解, 該葡萄園是德順鄉第一個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運營的扶貧產業示範園, 這片精品葡萄示範園是“百企幫百村”在德順鄉的一個縮影。

產業脫貧是扶貧攻堅的關鍵, 如何按下產業“快進鍵”, 讓脫貧步入“快車道”, 是當地黨委政府急需思考解決的首要問題?

2016年7月, 黎平縣德順鄉新班子上任後, 經半個多月深入各村調研。 詳細瞭解全鄉產業發展現狀、群眾發展產業的意願和建議後, 該鄉黨委政府立即調整工作思路, 決定打好脫貧攻堅戰, 從抓大戶示範帶動、合作社抱團發展、引進企業幫扶、調整產業結構入手。

說幹就幹。 該鄉搶抓黎平縣委、縣政府實施“百企幫百村”契機, 積極引導, 爭取企業公司支持。

全鄉8個村級農業合作社成立後, 鄉黨委、政府便組織合作社負責人、股東到周邊鄉鎮考察觀摩合作社運營和發展產業情況。 在中潮鎮七彩田園觀摩中, 黎平縣順意種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幫和等股東, 對葡萄產業很感興趣, 認為這是一個持久的致富產業。

一不坐, 二不休。 考察回來後, 順意合作社便召集股東、社員開會, 商議發展葡萄產業的相關事宜。 經市場分析, 民主商議, 全體股東社員一致同意發展葡萄產業。

接下來, 當務之急, 就是流轉土地、建葡萄園。

起初, 在群眾眼裡, “土地流轉”、“產業轉型”是胡扯,

群眾不願意, 不支持, 重重困難可想而知。

經過一個多月的群眾思想動員工作, 土地流轉總算完成。 同時, 在鄉黨委、政府領導的對接下, 得到了貴州黎平長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建園的事也有了著落。

經3個多月的對接、流轉土地、整地、挖溝、架棚、插苗、蓋膜……當年11月, “德順水薌藍田生態農業示範園”終於建成, 從此, 開啟了該鄉“三變”改革、“土地流轉”、“產業轉型”、“抱團發展”的新征程, 為脫貧攻堅, 同步小康注入新動力。

據瞭解, 該葡萄園種植葡萄48畝, 由德順村順意種養合作社帶動, 8戶產業大戶投資, 11戶貧困戶以扶貧專案資金、扶貧貼息貸款入股入社分紅, 葡萄園土地流轉期限為15年, 第一個五年, 每畝流轉資金500元, 第二個五年增加到每畝600元, 第三個五年每畝700元。

七月朝陽紅勝火, 眼看葡萄苗一天天地茁壯成長, 沒想到洪水突來光顧, 給這片葡萄園奏了一支小插曲。

2017年7月1日, 黎平縣德順鄉遭遇特大洪水侵襲, 到處溝渠被毀、農田被淹、房屋受損、公路損毀……, 全鄉經濟損失達800余萬元,

位於德順河岸邊的德順水薌藍田生態農業示範園也難免於難。

據當地政府官員介紹, 德順水薌藍田生態農業示範園是受災最嚴重的, 48畝葡萄園不同程度被洪水淹沒, 園區臨河段4畝多葡萄架棚被洪水衝垮, 水毀金手指葡萄苗2千餘株, 另有44畝已經開花、掛果的葡萄苗全部被水淹, 滴灌系統全部毀壞, 防護網水壞600余米, 經濟損失達60余萬元。

據瞭解,此次洪水之猛,當地10多年來未曾見過的。眼看投入60多萬元辛苦建起來的葡萄園一夜之間被摧毀,一下子把股東社員們的熱情打到最低谷。

不經暴風雨,怎能見彩虹。為幫助合作社重樹信心,將損失降到最低。洪水退潮後,當地黨委政府及時組織23名幹部與合作社社員、貧困戶攜手,清理棚架、扶苗、消毒、殺菌、追肥、重建……,經1個多月的拯救,在社員們的精心照料下,這片葡萄園重現生機。

據介紹,該葡萄園是德順鄉第一個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運營的扶貧產業示範園,現種有夏黑、巨峰、金手指三個早、中、晚熟葡萄品種,共有2萬多株。

“我們的葡萄味道又甜又正,深受客戶的青睞,11月4日,葡萄開園不到一個星期, 5000斤的巨峰葡萄,便被超市、單位、遊客全部訂購一空,包裝後價格是每斤10元。” 合作社股東孫幫平對筆者說:“今年,該葡萄園基地內還套養鵝100多隻,明年合作社還將大幹一場,要在聘請技術員指導、施肥、分工合作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繼續流轉土地種荷花、養鵝、養鴨……。”

“今天葡萄園頭年掛果,我們限制了掛果量,明年如果沒有大的自然災害,這片精品葡萄園年產3萬斤不是問題,按每斤7元算,明年產值可達21萬元,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合作社股東石賢君說。(貴州省黎平縣通訊員 姚進忠)

據瞭解,此次洪水之猛,當地10多年來未曾見過的。眼看投入60多萬元辛苦建起來的葡萄園一夜之間被摧毀,一下子把股東社員們的熱情打到最低谷。

不經暴風雨,怎能見彩虹。為幫助合作社重樹信心,將損失降到最低。洪水退潮後,當地黨委政府及時組織23名幹部與合作社社員、貧困戶攜手,清理棚架、扶苗、消毒、殺菌、追肥、重建……,經1個多月的拯救,在社員們的精心照料下,這片葡萄園重現生機。

據介紹,該葡萄園是德順鄉第一個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運營的扶貧產業示範園,現種有夏黑、巨峰、金手指三個早、中、晚熟葡萄品種,共有2萬多株。

“我們的葡萄味道又甜又正,深受客戶的青睞,11月4日,葡萄開園不到一個星期, 5000斤的巨峰葡萄,便被超市、單位、遊客全部訂購一空,包裝後價格是每斤10元。” 合作社股東孫幫平對筆者說:“今年,該葡萄園基地內還套養鵝100多隻,明年合作社還將大幹一場,要在聘請技術員指導、施肥、分工合作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繼續流轉土地種荷花、養鵝、養鴨……。”

“今天葡萄園頭年掛果,我們限制了掛果量,明年如果沒有大的自然災害,這片精品葡萄園年產3萬斤不是問題,按每斤7元算,明年產值可達21萬元,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合作社股東石賢君說。(貴州省黎平縣通訊員 姚進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