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這一輪牛市漲了指數,你賺到了麼!

作為一種便捷的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工具,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金融創新產品之一。 1993年, 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ETF產品——標準普爾ETF(SPDR), 在此後ETF的發展速度超乎想像, 與傳統的開放式交易基金相比, ETF具有費用低廉、交易效率高等特點, 也可投資於某個特定市場或行業指數, 因而被比喻成一隻優秀的“大股票”。 簡單來說, ETF是一種將跟蹤指數證券化, 並在證券你交易所買賣, 為投資者提供參與指數表現的開放式基金產品。

ETF的產生源於1987年的美國股市崩盤, 1987年10月19日是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當天500億美元的資產頃刻蒸發, 創造了美國股市單日最大的價值損失。 為阻止股市的惡性循環, 美國市場監管者採取了交易管制措施, 但這並沒有解決危機中市值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市場急一種簡單可靠並能對沖股票組合風險的交易機制。 因而就產生了“股票籃子”這一想法, 以滿足交易者的風險對沖需要。 1990年,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不了《投資公司法》, 審查並重寫了證券交易規範, 最終為可在日內發行或贖回份額的新型共同基金奠定了基礎。 1989年, ETF的前身——指數參與份額(IPS)在美國證交所和費城證交所(PHLX)上市交易, 該產品完全是一個合成產品, 選取S&P500指數為標的。 不過,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隨後對兩家證券交易所提出訴訟,
認為IPS的性質是期貨合約, 最終IPS以失敗告終, 但由此卻激發了市場對於指數型產品的創新需求。

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推出了基於倉單、追蹤多倫多證交所35指數(TSE—35)的指數參與份額(TIPs), 該產品一上市就獲得了大量投資者的青睞。 此後, 借鑒超級份額(Suoershares)的信託和共同基金的複合性結構, 美國證交所於1993年推出了全球第一隻真正意義上跟蹤S&P500指數的ETF——標準普爾存托憑證SPDR, 並由美國道富金融集團公司管理, 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ETF產品之一。 2000年之後, 各類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的ETF產品相繼推出:

2000年:第一隻債券ETF——Ishares DEX在加拿大成立

2003年3月:第一隻商品ETF——Physical Gold在澳洲成立

2003年7月:第一隻貨幣ETF——Goldman Sachs Liquid BeES在印度成立

2005年2月:第一隻杠杆ETF——XACT BULL和反向ETF產品——XACT BEAR同時在瑞士成立

2005年8月:第一隻主動管理的ETF——iShares CAN Fincl Monthly Inc Adv 在加拿大成立

2005年底第一隻外匯ETF——Currency Shares Euro Trust在美國成立, 綁定的貨幣種類為歐元。

自從2004年第一隻黃金ETF的出現, 商品ETF如掛鉤石油、貴金屬、農產品等的ETF, 立即成為了熱門投資標的。 打破了商品期貨交易往往是機構投資者的格局, 讓普通投資者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賣此類ETF進行大宗商品的交易。 打破了之前ETF只能使用一籃子股票來追蹤指數的禁錮, 使得追蹤方式多樣化, 包括此後的放空型ETF、杠杆型ETF, 均利用了商品期貨的靈活性和便捷性。

投資ETF , 除了免去個股選擇的問題, 和主動管理型的基金相比, 還可以免去對基金經理的依賴。 傳統的主動型股票投資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經理對股票的分析來做出買賣選擇決定。 因此, 基金經理的投資運作水準、道德風險防範等因素都會對基金的績效產生影響。 而ETF是被動跟蹤複製指數運作的基金, 基金經理不按個人意向來做出買賣決定, 而是根據指數成份股的構成被動地投資股票,

且比重也跟指數的成分股權重保持一致。 此外ETF每日公佈投資組合, 透明度非常高, 基金經理的投資運作風險、道德風險等均可忽略。 因此ETF在牛市行情比較保險的投資,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牛市行情應該投資個股, 那樣收益率會更高。 ”但就現在的牛市而言, 並非是之前的千股齊漲, 只要你投資股市就可以賺錢, 而是考驗選股能力的穩健牛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