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謊稱轉板上市騙取錢財,這些新三板騙局一定要注意!

近年來, 不少投資者都把目光投向了新三板市場。 同時, 也有不少的不法分子利用人性中的“貪欲”, 意欲通過新三板實施詐騙行為。

“貪字頭上一把刀”。 去年底開始, 有不法分子低價從新三板掛牌企業受讓股份後, 以“即將轉板上市、升值空間大”為由, 誘騙投資者高價買入這些新三板股票, 獲利達10倍。

其間, 更有“美女、帥哥”業務員利用微信或相親網站, 添加投資者為好友, 經過長時間的“感情培養”後, 一步步將投資者帶入預先設好的陷阱。 一旦得手, 這些“美女帥哥”便消失不見。

投資者最後才發現, 這些“即將轉板”的新三板企業根本不具備轉板條件。

由於交易真實、帳戶真實, 警方也不會以詐騙立案。

今年6月, 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宣判了一起類似案件, 該案涉案金額達4348.8萬元, 12名被告人以犯非法經營罪獲刑。

“白富美”的誘惑

6月25日, 福建泉州的徐晶在天涯論壇寫下一篇8000多字的長文, 揭露“新三板原始股認購大騙局”。

文章從他半年前認識的一名“白富美”寫起。

2016年12月2日, 徐晶的微信通過了一個美女加好友申請, 對方自稱段爽。 加好友後, 對方突然說加錯人了。

徐晶說他看過段爽的朋友圈, 發現對方隔三岔五會發一些漂亮的自拍照, 儼然一位年輕女白領。 儘管不認識, 他也沒太在意, 未將其刪除。 之後, 段爽不時主動找徐晶聊天, 文學、音樂、電影、慈善,

聊的都是徐晶經常在朋友圈發表的話題。

“她會說帶父母去體檢, 表現得很孝順;晚上10點就睡覺, 作息規律, 同時也主動關心我, 噓寒問暖。 她知道我愛好文學、音樂、電影, 就經常跟我談這個。 ”徐晶說, 段爽把自己塑造成正能量的女人, 隨著聊天的深入, 他對段爽有了更多好感。

有一次段爽給徐晶發照片, 展示她的賓士汽車, 還說想換一輛瑪莎拉蒂。 面對徐晶的疑惑, 段爽說, 她在一家扶持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當總監助理, 認購了20萬元的新三板原始股, 後來翻了10倍, 成了200萬, 於是買了車、付了房子首付。

今年3月, 段爽告訴徐晶又有新三板企業要轉板上市, 股價最少翻五六倍, 她向家裡要了200萬認購, 讓徐晶也加入他們。

“她說等賺了錢,

讓我帶她去吃好吃的, 帶她去旅遊, 還約定一起拿出一定比例的錢做公益。 ”徐晶說, 他儘管也有些懷疑, 但看到她說賺到錢去做公益, 也就沒有拒絕。

新三板開戶的條件之一是, 投資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產市值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我沒有新三板帳戶, 也不可能有500萬。 ”徐晶說, 段爽提出可以幫忙找人墊資開戶。 也就是別人先墊500萬元幫著開戶, 開完戶這筆錢再抽走。 資金一進一出, 墊資方要收取1.6萬元費用。

按照段爽提供的墊資方卡號, 徐晶將1.6萬元墊資費用匯款給一個叫“鄭冬冬”的人。 之後在泉州的大同證券開了新三板帳戶。

4月19日, 徐晶籌到了買原始股的錢, 按照段爽的指示打開大同證券用戶端, 查找“全國股轉系統”,

以“協定互報成交買入”的方式交易。 段爽讓徐晶輸入“股東號0194221000”、“席位號723200 價格11.7元”, “股數4.2萬”、“約定號123698”, 交易成功。 徐晶投入了49.14萬元。

直到此時, 徐晶才知道他買入的這檔股票叫利偉生物(股權代碼836185)。

段爽告訴他, 這是一家國家創新性的醫藥企業, 實力雄厚, 預計今年八九月份上市。

徐晶此前有炒股經驗, 他查詢了河南利偉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資訊, 發現該公司於2016年4月14日掛牌新三板, 當年就虧損, 不可能8月份就能轉板上市。

徐晶還在網上搜到“美女加微信 新三板原始股騙局”的帖子, 回帖中許多網友講述的受騙經過和他經歷的一樣。

他找段爽核實, 對方一直稱轉板肯定沒問題, 讓他放心。 到後來, 段爽不再回答徐晶的任何問題,

還將其拉黑。

 7人被誘騙近460萬元買股

徐晶遭遇的騙局同時在各地上演。 今年9月, 包括徐晶在內, 7人遭遇同一手法, 被誘騙買入利偉生物的新三板股票。 少的投入11.2萬元, 最多的一人投入149.5萬元。

2月28日, 杭州的邱俠以每股11.2元價格, 買入1萬股, 共11.2萬元。

3月16日, 北京的郭忠華以每股11元價格, 買入6.8萬股, 共74.8萬元。

4月7日, 天津的張明輝以11.03元價格, 買入5.4萬股, 共59.562萬元。

4月19日, 福建的徐晶以每股11.7元價格, 買入4.2萬股, 共49.14萬元。

4月27日, 上海的薛瑩以每股11元價格, 買入4.4萬股, 共48.4萬元。

5月5日, 青島的馮麗娟以每股11元價格, 買入5.5萬股;5月8日, 又以每股7.8元價格, 買入0.8萬股, 合計66.74萬元。

5月11日, 河北的趙棟以每股11.5元的價格, 買入13萬股, 共149.5萬元。

這7人買入利偉生物的股票合計40.3萬股, 投入資金近460萬元。

其中5位男士,均是在微信上被陌生美女以“不小心蹭到你的車”、“加朋友時加錯人了”等藉口搭訕,經過幾個月時間的聊天培養感情,最終騙得認購。

另外2位女士,則是在婚戀網站上認識帥哥,接著被相似的手段誘騙認購。

所有投資者均沒有見過這些“美女、帥哥”。在認購之後的一段時間還蒙在鼓裡,直到對方不再主動聊天,以出國學習、父親過世等藉口脫身後,方才醒悟。

今年7月17日,河南利偉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澄清公告稱,網路傳聞公司即將IPO、轉板創業板的消息不屬實。

8月28日,利偉生物公司發佈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再次聲明利偉生物暫時沒有IPO、轉板、上市的計畫,也從未發佈IPO、轉板、上市的消息。

這兩份聲明打破了投資者的最後一絲幻想。他們開始把手中的股票掛牌出售,但一連幾十個交易日沒有任何成交。

目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較差,儘管新三板企業數量與日俱增,但品質良莠不齊。今年以來只有10多家新三板公司實現轉板。

“新三板企業上市不會比普通企業上市更容易,在所有新三板企業中,有條件上市的占比不到10%。”安信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高級業務副總裁張玉峰介紹,企業上市需要門檻,比如年淨利潤需要達到3000萬。不法分子推銷給投資者的利偉生物新三板股票,企業年淨利潤為負,以業績增長分析,企業短時間內上市的可能性很小。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日升最近接觸了多起有關新三板原始股陷阱的案例,根據受害者的描述,作案人群基本是通過“附近的人”、“搖一搖”和“微信群”尋找獵物,前期培養信任,後期以“轉板IPO”為誘餌推薦新三板股票。

林日升說,新三板的交易規則不同於A股市場,普通股民瞭解新三板股票的機會也少,可能會以投資A股市場形成的固有思維和知識去理解新三板市場。作案人群利用這一點,對“轉板IPO”和“股價趨勢”進行片面解讀,很容易誘惑投資者。

不法分子獲利或超4000萬元

在7名投資者購入利偉生物原始股過程中,一個“0194221000”的股東帳號頻繁出現。除張明輝以外,其餘6人都與該股東帳號直接進行了交易。

該股東帳號的開戶人為畢劉保。

利偉生物發佈的公開信息顯示,去年12月,畢劉保突然增持利偉生物的股票,一舉成為利偉生物第三大股東。接著在半年時間內不斷減持,直至全部拋售。

畢劉保與利偉生物之間的聯繫,最早見於利偉生物2016年12月5日發佈的《股份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公告稱,2016年12月5日公司股票以1元/股的價格成交400萬股,以20元/股的價格成交1000股。經核查,公司控股股東薛家祿在本次股票異常波動期間共計轉讓公司股份4001000股,轉讓給畢劉保,轉讓後,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2016年12月6日,利偉生物公佈的權益變動報告書(增持)顯示,增持前畢劉保持有公司股份合計0股,持股比例為0%;增持後畢劉保持有公司股份合計4001000股,持股比例為10%。此次交易之後,畢劉保位列利偉生物第三大股東。

2016年12月13日,利偉生物公佈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12月12日,畢劉保以協定轉讓方式減持利偉生物股份3000股。

查詢交易異動公開信息發現,這筆3000股的交易是畢劉保以每股11.8元的價格轉讓給名為秦紅豔的人。

之後,畢劉保不斷減持。2017年利偉生物半年報顯示,十大股東中已沒有畢劉保的名字。利偉生物的委託律師張寶偉表示,畢劉保已不再持有利偉生物的股票。

即半年間,畢劉保拋售了400萬股利偉生物股票。按投資者普遍以11元左右的成交價格計算,這400萬股賣價可能超過4400萬,溢價10倍。

新三板開戶人稱帳戶早已賣掉

當投資者將調查重點鎖定畢劉保時,事情又出現了轉折。

“我說過很多次了,我沒有騙人買原始股。”10月8日,畢劉保接受採訪時,重複了此前向幾名投資者陳述過的觀點。

“帳戶是我之前在網上找人開的,後來我不想用了,就轉出去了。”畢劉保說,去年7月他找人代辦了新三板股票帳戶,約3個月後把帳戶轉手給他人,此後再沒有操作過這個帳戶。

他說,之前在股票交流群有一名網友經常推薦股票、講解投資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私聊,才知道這人可以代辦新三板帳戶。

“我想著新三板是新事物,開個戶說不定以後能做。”畢劉保委託這名網友開了新三板帳戶,事成之後通過微信轉給對方3萬元服務費。

開通帳戶後,畢劉保說他並未使用,去年10月,他不看好新三板投資,想把帳戶轉手賣出,他再次找到之前的網友。

兩人約定在北京某個地鐵站見面,轉手價格為2萬元,現金交易。畢劉保把帳號密碼以及關聯的銀行卡等一整套資料交給了對方。

回憶那名男子的外貌,畢劉保說,對方是個年輕人、大眾臉,聽不出口音,穿一身休閒西服。

交易後,畢劉保稱把那名網友的微信號、QQ號全部刪除,當時聊天的QQ群也找不到了。他並不知道那名網友把自己的新三板股票帳戶賣給誰,用作什麼用途。

對於畢劉保的說辭,徐晶等投資者並不相信。但利偉生物公司印證了畢劉保沒有操作自己交易帳戶的說法。

該公司代理律師張寶偉提供的情況說明顯示,2016年11月28日左右,一名自稱姓高的經理打電話給利偉生物董事長薛家祿說:想來公司看看,想買利偉生物的股票。高姓經理到利偉生物瞭解情況後說還要到武漢再看一家企業。第二天下午,高姓經理又打電話給薛家祿說:武漢的項目沒談成,很想投利偉生物這種行業,約薛家祿在鄭州東站附近再次見面,初步商定轉讓400萬股。

2016年12月,高姓經理提供畢劉保的相關資訊,稱其為受讓人。薛家祿當時詢問過為什麼用畢劉保的身份,高姓經理解釋說畢劉保是其合夥人、有新三板合格投資人帳戶。於是,薛家祿與畢劉保的帳戶交割了股份。

情況說明還稱,薛家祿與畢劉保無關聯親屬關係,也一直都未見面。

根據調查的結果,徐晶表示,該騙局應該是一個團夥作案,且分工明確。

高姓男子掌握的“畢劉保”帳戶因此番操作,成為利偉生物第三大股東。

7天后,畢劉保的帳戶將3000股轉讓給秦紅豔,就此拉開了不斷減持的序幕。此後半年,畢劉保帳戶裡的400萬股利偉生物股票被全部轉讓。

此間,一些業務員開始尋找“散貨”目標,通過添加微信或相親網站認識為名,誘騙投資者一步步踏入預先設好的陷阱,以高價從畢劉保帳戶購得利偉生物原始股。之後,這些美女帥哥消失。

取證難 警方難以詐騙立案

在發現被騙後,徐晶等人開始了維權,但至今未收到明確的處理結果。

他們說,曾向居住地及利偉生物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報案,但是均未予立案。理由是投資者確實購入了利偉生物的股票,不構成詐騙。

徐晶也承認,由於帳戶真實、交易真實,且交易全是投資者自己操作,很難有太多實質證據。

“取證非常難。我人在青島,但開戶行在溫州,只知道騙子在北京。”青島的投資者馮麗娟不得不多次往返青島、溫州、北京和河南等地收集證據,但收效甚微,“目前各方給我們的答覆是建議走民事訴訟的途徑,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些投資者到最後發現,除了自己新三板帳戶多出的那些賣不動的股票,他們對於行騙團夥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就連與他們聊了幾個月的“美女、帥哥”,也不知道對方真實姓名、公司位址等基本資訊。僅有的資訊也只有一些大概,比如“朝陽區旺座中心”,至於具體地址和公司名,也不清楚。

投資者也曾向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反映情況。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股轉系統只是一個股票的交易場所,尤其協定交易是雙方達成協議之後進行的,系統沒法查證有沒有欺詐才達成協議。

事實上,以非法經營罪定罪已有先例。

今年6月23日,全國首例非法經營“新三板”股票案在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宣判,12名被告人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向投資者分析、預測並推薦、銷售“新三板”股票,構成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至1年,緩刑1年至3年,並處罰金5萬元至50萬元。

這起判決讓徐晶等人看到了希望。但能不能最終抓到人拿回錢,誰也說不準。

所以投資者要防範的除了投資風險之外,還要注意謹防不法分子乘虛而入。要懂得知足常樂,“貪”多了遲早會變“貧”。

投入資金近460萬元。

其中5位男士,均是在微信上被陌生美女以“不小心蹭到你的車”、“加朋友時加錯人了”等藉口搭訕,經過幾個月時間的聊天培養感情,最終騙得認購。

另外2位女士,則是在婚戀網站上認識帥哥,接著被相似的手段誘騙認購。

所有投資者均沒有見過這些“美女、帥哥”。在認購之後的一段時間還蒙在鼓裡,直到對方不再主動聊天,以出國學習、父親過世等藉口脫身後,方才醒悟。

今年7月17日,河南利偉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澄清公告稱,網路傳聞公司即將IPO、轉板創業板的消息不屬實。

8月28日,利偉生物公司發佈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再次聲明利偉生物暫時沒有IPO、轉板、上市的計畫,也從未發佈IPO、轉板、上市的消息。

這兩份聲明打破了投資者的最後一絲幻想。他們開始把手中的股票掛牌出售,但一連幾十個交易日沒有任何成交。

目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較差,儘管新三板企業數量與日俱增,但品質良莠不齊。今年以來只有10多家新三板公司實現轉板。

“新三板企業上市不會比普通企業上市更容易,在所有新三板企業中,有條件上市的占比不到10%。”安信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高級業務副總裁張玉峰介紹,企業上市需要門檻,比如年淨利潤需要達到3000萬。不法分子推銷給投資者的利偉生物新三板股票,企業年淨利潤為負,以業績增長分析,企業短時間內上市的可能性很小。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日升最近接觸了多起有關新三板原始股陷阱的案例,根據受害者的描述,作案人群基本是通過“附近的人”、“搖一搖”和“微信群”尋找獵物,前期培養信任,後期以“轉板IPO”為誘餌推薦新三板股票。

林日升說,新三板的交易規則不同於A股市場,普通股民瞭解新三板股票的機會也少,可能會以投資A股市場形成的固有思維和知識去理解新三板市場。作案人群利用這一點,對“轉板IPO”和“股價趨勢”進行片面解讀,很容易誘惑投資者。

不法分子獲利或超4000萬元

在7名投資者購入利偉生物原始股過程中,一個“0194221000”的股東帳號頻繁出現。除張明輝以外,其餘6人都與該股東帳號直接進行了交易。

該股東帳號的開戶人為畢劉保。

利偉生物發佈的公開信息顯示,去年12月,畢劉保突然增持利偉生物的股票,一舉成為利偉生物第三大股東。接著在半年時間內不斷減持,直至全部拋售。

畢劉保與利偉生物之間的聯繫,最早見於利偉生物2016年12月5日發佈的《股份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公告稱,2016年12月5日公司股票以1元/股的價格成交400萬股,以20元/股的價格成交1000股。經核查,公司控股股東薛家祿在本次股票異常波動期間共計轉讓公司股份4001000股,轉讓給畢劉保,轉讓後,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2016年12月6日,利偉生物公佈的權益變動報告書(增持)顯示,增持前畢劉保持有公司股份合計0股,持股比例為0%;增持後畢劉保持有公司股份合計4001000股,持股比例為10%。此次交易之後,畢劉保位列利偉生物第三大股東。

2016年12月13日,利偉生物公佈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12月12日,畢劉保以協定轉讓方式減持利偉生物股份3000股。

查詢交易異動公開信息發現,這筆3000股的交易是畢劉保以每股11.8元的價格轉讓給名為秦紅豔的人。

之後,畢劉保不斷減持。2017年利偉生物半年報顯示,十大股東中已沒有畢劉保的名字。利偉生物的委託律師張寶偉表示,畢劉保已不再持有利偉生物的股票。

即半年間,畢劉保拋售了400萬股利偉生物股票。按投資者普遍以11元左右的成交價格計算,這400萬股賣價可能超過4400萬,溢價10倍。

新三板開戶人稱帳戶早已賣掉

當投資者將調查重點鎖定畢劉保時,事情又出現了轉折。

“我說過很多次了,我沒有騙人買原始股。”10月8日,畢劉保接受採訪時,重複了此前向幾名投資者陳述過的觀點。

“帳戶是我之前在網上找人開的,後來我不想用了,就轉出去了。”畢劉保說,去年7月他找人代辦了新三板股票帳戶,約3個月後把帳戶轉手給他人,此後再沒有操作過這個帳戶。

他說,之前在股票交流群有一名網友經常推薦股票、講解投資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私聊,才知道這人可以代辦新三板帳戶。

“我想著新三板是新事物,開個戶說不定以後能做。”畢劉保委託這名網友開了新三板帳戶,事成之後通過微信轉給對方3萬元服務費。

開通帳戶後,畢劉保說他並未使用,去年10月,他不看好新三板投資,想把帳戶轉手賣出,他再次找到之前的網友。

兩人約定在北京某個地鐵站見面,轉手價格為2萬元,現金交易。畢劉保把帳號密碼以及關聯的銀行卡等一整套資料交給了對方。

回憶那名男子的外貌,畢劉保說,對方是個年輕人、大眾臉,聽不出口音,穿一身休閒西服。

交易後,畢劉保稱把那名網友的微信號、QQ號全部刪除,當時聊天的QQ群也找不到了。他並不知道那名網友把自己的新三板股票帳戶賣給誰,用作什麼用途。

對於畢劉保的說辭,徐晶等投資者並不相信。但利偉生物公司印證了畢劉保沒有操作自己交易帳戶的說法。

該公司代理律師張寶偉提供的情況說明顯示,2016年11月28日左右,一名自稱姓高的經理打電話給利偉生物董事長薛家祿說:想來公司看看,想買利偉生物的股票。高姓經理到利偉生物瞭解情況後說還要到武漢再看一家企業。第二天下午,高姓經理又打電話給薛家祿說:武漢的項目沒談成,很想投利偉生物這種行業,約薛家祿在鄭州東站附近再次見面,初步商定轉讓400萬股。

2016年12月,高姓經理提供畢劉保的相關資訊,稱其為受讓人。薛家祿當時詢問過為什麼用畢劉保的身份,高姓經理解釋說畢劉保是其合夥人、有新三板合格投資人帳戶。於是,薛家祿與畢劉保的帳戶交割了股份。

情況說明還稱,薛家祿與畢劉保無關聯親屬關係,也一直都未見面。

根據調查的結果,徐晶表示,該騙局應該是一個團夥作案,且分工明確。

高姓男子掌握的“畢劉保”帳戶因此番操作,成為利偉生物第三大股東。

7天后,畢劉保的帳戶將3000股轉讓給秦紅豔,就此拉開了不斷減持的序幕。此後半年,畢劉保帳戶裡的400萬股利偉生物股票被全部轉讓。

此間,一些業務員開始尋找“散貨”目標,通過添加微信或相親網站認識為名,誘騙投資者一步步踏入預先設好的陷阱,以高價從畢劉保帳戶購得利偉生物原始股。之後,這些美女帥哥消失。

取證難 警方難以詐騙立案

在發現被騙後,徐晶等人開始了維權,但至今未收到明確的處理結果。

他們說,曾向居住地及利偉生物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報案,但是均未予立案。理由是投資者確實購入了利偉生物的股票,不構成詐騙。

徐晶也承認,由於帳戶真實、交易真實,且交易全是投資者自己操作,很難有太多實質證據。

“取證非常難。我人在青島,但開戶行在溫州,只知道騙子在北京。”青島的投資者馮麗娟不得不多次往返青島、溫州、北京和河南等地收集證據,但收效甚微,“目前各方給我們的答覆是建議走民事訴訟的途徑,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些投資者到最後發現,除了自己新三板帳戶多出的那些賣不動的股票,他們對於行騙團夥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就連與他們聊了幾個月的“美女、帥哥”,也不知道對方真實姓名、公司位址等基本資訊。僅有的資訊也只有一些大概,比如“朝陽區旺座中心”,至於具體地址和公司名,也不清楚。

投資者也曾向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反映情況。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股轉系統只是一個股票的交易場所,尤其協定交易是雙方達成協議之後進行的,系統沒法查證有沒有欺詐才達成協議。

事實上,以非法經營罪定罪已有先例。

今年6月23日,全國首例非法經營“新三板”股票案在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宣判,12名被告人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向投資者分析、預測並推薦、銷售“新三板”股票,構成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至1年,緩刑1年至3年,並處罰金5萬元至50萬元。

這起判決讓徐晶等人看到了希望。但能不能最終抓到人拿回錢,誰也說不準。

所以投資者要防範的除了投資風險之外,還要注意謹防不法分子乘虛而入。要懂得知足常樂,“貪”多了遲早會變“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