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業績欠佳 中銀國際新基發行難

本報記者 劉慶華

一邊是延長募集, 一邊又是長達三個月募集期的新基金上櫃發行, 中銀國際證券旗下公募產品中銀證券聚瑞混合和中銀證券匯宇定開近期發行遭遇考驗。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 儘管中銀國際證券在11家券商及券商資管基金管理人中管理的規模領先, 但從已成立的基金業績表現來看, 今年以來收益並不出色, 多檔基金排名靠後。

業績欠佳產品不好賣

公告顯示, 中銀證券聚瑞混合於2017年10月16日開始募集, 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17年11月10日, 或許是由於募集情況不理想, 基金管理人決定將基金募集期延長至2017年11月24日。

同日, 其兄弟基金中銀證券匯宇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發佈公告, 將於2017年11月13日起至2018年2月12日上櫃發售, 募集期整整三個月。 一邊是延長募集期, 一邊又是超長募集期的新基金上櫃, 顯示出發行的艱難。

從產品本身來看, 中銀證券聚瑞是混合型產品, 但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最高為45%, 略微偏向於債券類混合型基金, 中銀證券匯宇定開則為純債基金, 兩檔新基金雖然類型不同, 但卻都是雙基金經理管理, 並且兩檔基金擁有一位相同的基金經理。 同一家公司旗下兩隻產品齊發已不鮮見, 不過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兩隻產品同時發售倒並不太“流行”。

不過這也恰好體現了中銀國際證券在公募業務上的積極態度。

自2016年4月首只公募基金成立以來, 截止11月13日該公司旗下公募產品已經增至9只, 加上在發的2只, 即將達到11只。 已成立的9只產品中, 有4只為今年發行的, 包括3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銀證券瑞益、中銀證券瑞享、中銀證券瑞豐, 以及二級債基中銀證券安弘。

從業績表現來看, 中銀證券旗下公募基金表現雖然沒有出現明顯的虧損, 但整體排名並不出色。 例如, 在去年成立的5檔基金中, 今年以來截止11月10日, 中銀證券健康產業累計回報僅5.25%, 同類型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漲幅為11.7%, 該基金排名自然靠後;中銀證券安進A/C累計回報為0.9%, 在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中排名後1/4;中銀證券現金管家B/A累計回報3.35%和3.14%, 在貨幣基金中排名中游。

券商隊伍公募業務分化

有趣的是,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 同為券商系的產品, 但是發行市場上的表現卻冰火兩重天。 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東方紅系列產品卻在最近賣瘋了。 11月8日該公司限期限額發售的東方紅睿璽三年定開熱賣178億元, 按照其募集目標20億來計算, 該基金將採用比例配售, 配售比例僅為11.22%, 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低, 顯示出投資者的熱捧。

事實上, 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自介入公募業務以來, 在基金市場上的競爭中表現也非常懸殊。 據證監會官網資料顯示, 截止目前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 其中已發行產品的共有11家, 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雖然早已於2015年8月就獲得公募基金業務開展資格,

但至今沒有發行產品。

以今年的情況來看, 上述11家券商基金管理人有8家在今年發行了產品, 包括渤海匯金證券資管、財通證券資管、長江證券資管、東興證券、國都證券、華泰證券資管、上海東方證券資管、中銀國際證券, 分別發行了1只、2只、2只、1只、3只、3只、4只、6只產品, 可以看出, 中銀國際證券也最為“積極”。

以規模來看, 據WIND資料, 11家券商系基金管理人目前管理的公募資產規模為1679億元, 占公募基金總規模的15%左右。 其中, 上海東證資管管理的規模最大, 為647.78億元, 中銀國際證券次之, 為545.43億元, 兩家公司大幅領先于券商隊伍, 華泰證券資管和東興證券分別管理了155.12億元和124.83億元。

其餘公司管理的規模均在60億元以下, 國都證券和渤海證券資管管理規模小於10億元。 一定程度上, 券商在公募業務的發展程度與其在證券業務方面的市場地位較為一致。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