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閱文上市尷尬:投入50億,大賺逾400億,大贏家騰訊還有何遺憾?

從帳面投資回報來看, 騰訊無疑是閱文集團上市背後的最大贏家, 但如果追溯閱文集團從成立到上市的過程, 也許可以嗅出騰訊的尷尬與不滿。

初冬季節, 繼眾安線上(06060.HK)後, 又一家騰訊系公司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迎來中國網路文學高光時刻。

11月8日, 騰訊旗下公司閱文集團(00772.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開盤每股報價90港元, 較發行價上漲63.6%, 隨後一路上揚並一度觸及110港元, 截至當日收盤, 股價報收102.4港元 , 閱文集團市值高達928億港元(約789億元)。

根據閱文集團此前公佈的招股書顯示, 全球發售完成後, 騰訊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THL A13、Tencent Growthfund、Qinghai Lake)間接持有閱文52.66%已發行股份。 如此一來, 絕對控股股東騰訊所持股份價值約415.5億元, 成最大贏家。

兩年半前, 騰訊以近50億元收購盛大文學, 組建閱文集團, 如今取得豐厚回報, 但對騰訊而言, 數百億的收穫就足夠了嗎?

50億澆灌出網路文學碩果

騰訊與這顆網路文學市場碩果的淵源,

要從收購昔日首富陳天橋名下的盛大文學開始說起。

2004年, 憑藉線上閱讀付費制度混得風生水起的小說網站“起點中文網”被陳天橋收歸賬下, 成為盛大的全資子公司, 創始人吳文輝出任盛大文學總裁。

▲吳文輝, 現任閱文集團聯席CEO。

接下來幾年間, 盛大文學開始高速發展。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資料, 2011年, 盛大文學旗下網站佔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2012年, 盛大文學營收10.8億元, 盈利超1億元。

但一山不容二虎, 在與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的權力相爭中, 吳文輝逐漸心灰意冷, 最終在嘗試向陳天橋提出4億美元回購起點中文網計畫失敗後, 選擇離開盛大文學, 而後被騰訊拉攏。

2014年4月, 騰訊宣佈以子公司形式獨立運營騰訊文學, 並任命吳文輝為總經理, 負責騰訊文學的管理和運營事務。 同年12月, 騰訊以約50億元的價格收購彼時4度IPO申請失敗的盛大文學。

隨後, 騰訊開始為這株網路文學樹苗澆水施肥。 2015年3月, 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合併組建成閱文集團, 並亮相於UP2015騰訊互動娛樂年度發佈會上,

被給予重要戰略地位。

目前, 閱文集團擁有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等網路原創與閱讀品牌, 華文天下、中智博文、榕樹下等圖書出版及數字發行品牌, 天方聽書、懶人聽書等構成的音訊聽書品牌, 以及承載上述內容和服務的QQ閱讀、微信讀書等移動閱讀APP。

招股書顯示, 截至2017年6月30日, 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家、960萬部文學作品。 在此基礎上, 閱文集團平臺上打造出超過10億級票房的改編電影、突破10億點擊的改編動畫、多部總流水過億的改編遊戲、1000多萬的單部作品周邊銷售、1500萬冊的單品圖書出版、1200萬冊的漫畫單行本銷量。

事實上, 閱文集團已成為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極具影響力的主要IP源頭。 其中,

國內已授權改編影視、遊戲、動漫、話劇、有聲讀物等產品形態的網路文學作品大部分都來自閱文集團, 譬如《步步驚心》、《致青春》、《裸婚時代》、《盜墓筆記》、《鬼吹燈》、《鬥破蒼穹》、《琅琊榜》等超人氣作品。

此外, 大量的網路文學作品帶來了逐漸增加的活躍用戶以及付費用戶。 按照2016年日均移動日活躍用戶數統計, 閱文集團以48.4%的比例排行網路文化市場第一, 隨後是掌閱科技(25.0%)、阿裡文學(2.3%)、中文線上(2.0%)、百度文學(0.8%)。

▲國內主流網路文學平臺。

與上述網路文學平臺相似,閱文集團主要收入來源為線上閱讀、版權運營、紙質圖書以及網路遊戲服務和網路廣告業務。據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半年閱文集團收入為19.24億元人民幣,期內公司淨利潤約2.1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38.1萬元,營收同比大增約92.5%。

2017年7月,距離實現盈利僅一年時間,閱文集團便開始尋求分拆上市。今日閱文集團成功IPO,付出辛苦勞作的騰訊在這一交易中收益豐厚。

用流量變現尷尬了誰?

以近50億元的收購成本換來市值近800億的網路文學巨頭,收割者騰訊算盤敲得叮噹響,但它尚沒有完全實現當初收購盛大文學的意圖。

在閱文集團招股書中,騰訊透露,當年收購盛大文學,旨在于中國網路文學市場創立使用者基礎最大、作家群體最多、內容庫最全面及變現能力最強的領先市場地位。

一方面,線上閱讀收入為閱文集團核心的收入來源。據招股書披露,2014-2017年6月,閱文集團分別實現線上閱讀收入4.52億元、9.7億元、19.74億元、16.32億元,占全年總收入分別為97%、60.5%、77.1%、84.9%。

▲版權營運收入在閱文集團總收入中占比始終不高,圖片源自《21世紀經濟報導》。

作為一手掌握國內超過1000萬個IP資源的絕對龍頭,閱文集團的版權收益卻不甚理想。據瞭解,2014-2017年6月,閱文集團的版權營運收入分別是1.21億元、1.62億元、2.47億元、1.5億元,占全年總收入分別為2.6%、10.1%、9.7%、8.1%,遠不及線上付費閱讀占比。

早在2015年閱文集團首次亮相大眾時,吳文輝就表示,閱文集團將深入IP開發製作過程,以保證IP價值在出版、影視、遊戲、動漫、音樂、周邊等各產業領域的充分開發、優質開發,讓“文學超越文學”。

對此,有資深從業者解釋,當初騰訊選擇高價接手盛大文學,而非讓騰訊文學完全自行崛起,很大原因是後者僅利用了騰訊流量做變現,而未體現出IP價值。

但從閱文集團IPO招股書來看,其實際的業務結構、收入模式與競爭對手掌閱科技相近。根據掌閱科技2016年年報,9月上市、市值逾80億元的掌閱科技也高度依賴線上閱讀收費,占比超過95%,而版權變現收益不到1%。有網文行業的從業者表示,閱文集團其實是在用騰訊送的三倍於掌閱科技的流量做變現。

另一方面,在閱文集團有限的文學IP版權孵化、開發中,與騰訊合作的產品並不多,後者能從中獲得的衍生效益也有待挖掘。

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調查資料顯示,2016年,在國內發行的由網路文學改編的動漫、影視作品中,源自閱文集團發佈的網路文學作品佔據明顯優勢:票房排名前20部電影中的13部,播放量排名前20部網劇中的14部,下載量排名前20大網路遊戲中的15部,播放量排名前20大動畫中的16部。

▲閱文集團全版權運營的部分IP作品。

然而,在影視方面,閱文集團為騰訊真正有所貢獻的僅《擇天記》一劇。不過《擇天記》的成功,除了文字IP帶來的粉絲效應發揮作用外,來自騰訊的4億投資、騰訊視頻等各類資源的傾注也舉重若輕。而在遊戲方面,閱文集團後續產出的一系列頭部小說IP,大部分選擇了與外部遊戲開發商合作,至今未給騰訊遊戲業務貢獻一個好的核心IP。

顯然,閱文集團在説明騰訊以“文字IP為源頭切入文娛行業”過程中,與影視、遊戲、動漫等板塊協同不足,所發揮的作用沒有預期中明顯。

種種跡象背後,騰訊想要實現最初的並購目的,需要等待。事實上,網路文學早期紅利漸漸消失的背景下,閱文集團如何保持自身穩定、持續地增長也是個難題。

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唐家三少等頭部網文作家紛紛自立門戶,閱文集團現有的網路文學生產模式受威脅;視頻、直播等優質娛樂內容快速崛起後,網路文學產品的價值正在消解。在一些人看來,後者或許是閱文集團所面臨的真正危機,如同一位從網文行業轉移到影視動漫的資深從業者感慨,“文字IP以視頻定勝負”。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轉載時,請注明“轉載自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作者:海棠葉@廣州”。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繫我們(微信號:xiaomian0504)。

▲國內主流網路文學平臺。

與上述網路文學平臺相似,閱文集團主要收入來源為線上閱讀、版權運營、紙質圖書以及網路遊戲服務和網路廣告業務。據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半年閱文集團收入為19.24億元人民幣,期內公司淨利潤約2.1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38.1萬元,營收同比大增約92.5%。

2017年7月,距離實現盈利僅一年時間,閱文集團便開始尋求分拆上市。今日閱文集團成功IPO,付出辛苦勞作的騰訊在這一交易中收益豐厚。

用流量變現尷尬了誰?

以近50億元的收購成本換來市值近800億的網路文學巨頭,收割者騰訊算盤敲得叮噹響,但它尚沒有完全實現當初收購盛大文學的意圖。

在閱文集團招股書中,騰訊透露,當年收購盛大文學,旨在于中國網路文學市場創立使用者基礎最大、作家群體最多、內容庫最全面及變現能力最強的領先市場地位。

一方面,線上閱讀收入為閱文集團核心的收入來源。據招股書披露,2014-2017年6月,閱文集團分別實現線上閱讀收入4.52億元、9.7億元、19.74億元、16.32億元,占全年總收入分別為97%、60.5%、77.1%、84.9%。

▲版權營運收入在閱文集團總收入中占比始終不高,圖片源自《21世紀經濟報導》。

作為一手掌握國內超過1000萬個IP資源的絕對龍頭,閱文集團的版權收益卻不甚理想。據瞭解,2014-2017年6月,閱文集團的版權營運收入分別是1.21億元、1.62億元、2.47億元、1.5億元,占全年總收入分別為2.6%、10.1%、9.7%、8.1%,遠不及線上付費閱讀占比。

早在2015年閱文集團首次亮相大眾時,吳文輝就表示,閱文集團將深入IP開發製作過程,以保證IP價值在出版、影視、遊戲、動漫、音樂、周邊等各產業領域的充分開發、優質開發,讓“文學超越文學”。

對此,有資深從業者解釋,當初騰訊選擇高價接手盛大文學,而非讓騰訊文學完全自行崛起,很大原因是後者僅利用了騰訊流量做變現,而未體現出IP價值。

但從閱文集團IPO招股書來看,其實際的業務結構、收入模式與競爭對手掌閱科技相近。根據掌閱科技2016年年報,9月上市、市值逾80億元的掌閱科技也高度依賴線上閱讀收費,占比超過95%,而版權變現收益不到1%。有網文行業的從業者表示,閱文集團其實是在用騰訊送的三倍於掌閱科技的流量做變現。

另一方面,在閱文集團有限的文學IP版權孵化、開發中,與騰訊合作的產品並不多,後者能從中獲得的衍生效益也有待挖掘。

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調查資料顯示,2016年,在國內發行的由網路文學改編的動漫、影視作品中,源自閱文集團發佈的網路文學作品佔據明顯優勢:票房排名前20部電影中的13部,播放量排名前20部網劇中的14部,下載量排名前20大網路遊戲中的15部,播放量排名前20大動畫中的16部。

▲閱文集團全版權運營的部分IP作品。

然而,在影視方面,閱文集團為騰訊真正有所貢獻的僅《擇天記》一劇。不過《擇天記》的成功,除了文字IP帶來的粉絲效應發揮作用外,來自騰訊的4億投資、騰訊視頻等各類資源的傾注也舉重若輕。而在遊戲方面,閱文集團後續產出的一系列頭部小說IP,大部分選擇了與外部遊戲開發商合作,至今未給騰訊遊戲業務貢獻一個好的核心IP。

顯然,閱文集團在説明騰訊以“文字IP為源頭切入文娛行業”過程中,與影視、遊戲、動漫等板塊協同不足,所發揮的作用沒有預期中明顯。

種種跡象背後,騰訊想要實現最初的並購目的,需要等待。事實上,網路文學早期紅利漸漸消失的背景下,閱文集團如何保持自身穩定、持續地增長也是個難題。

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唐家三少等頭部網文作家紛紛自立門戶,閱文集團現有的網路文學生產模式受威脅;視頻、直播等優質娛樂內容快速崛起後,網路文學產品的價值正在消解。在一些人看來,後者或許是閱文集團所面臨的真正危機,如同一位從網文行業轉移到影視動漫的資深從業者感慨,“文字IP以視頻定勝負”。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轉載時,請注明“轉載自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作者:海棠葉@廣州”。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繫我們(微信號:xiaomian050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