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傅盛:自我進化是一切

只有一種成長, 就是自我進化。

我寫過認知升級, 後來想, 升級之後呢?怎麼才能做到持續不斷地成長?

唯有自我進化。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

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這也是《原則》這本書最核心的思想。 也是我這次想分享的書籍。

書的作者叫雷·達裡奧, 美國對沖基金教父, 被稱為投資界的約伯斯。 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 一些讀者就將英文版放在了網上, 已經被下載300多萬次, 很受歡迎。 國內的萬維綱精英日課也解讀了這本書, 我認真聽了一遍。

作者本身是個實幹家, 不是理論家;也不是簡單的給結論, 而是非常縝密的西方哲科思維的邏輯推演。 他將一個人所需要的人生原則和工作原則, 像亞里斯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一樣, 一點一點, 一層一層, 逐級推演, 總結出簡單可遵循的原則。 非常強悍。

我按自己的理解, 摘取一部分, 分享給你們:

每個人都可成為自己的shaper(塑造者)

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 這障礙, 不是人本身, 其實是思維。 改造思維的關鍵是讓自己成為一個shaper。

幾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shaper。 他們有極強的願力和能力改造自己。 如同健身房的身體塑型, 本質相通。 肌肉根據鍛煉, 長成新的樣子, 人的思維也同理。

如果把人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當生命處於1.0階段, 它開始產生資訊交換與流動;當生命處於2.0階段時, 它就能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進行自我改變的shaper。

動物卻不行。 動物只能靠基因突變完成進化。 而人是可不斷進化的, 從生命2.0, 甚至生命3.0、4.0, 走向AI和生物科技。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 就是一個自我進化的能力。 《原則》裡有一句話非常精彩, 他說:要麼進化, 要麼去死;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恆的事情, 它驅動著所有的一切。

我們要相信這個原理。

人這一輩子也是進化的。 我們可以通過進化改變自己。 身體能變瘦, 思維模式也可變高級。

當一種思維訓練, 逐漸變成一種思維模式, 長在自己的身體裡, 就會內化為一種本能。

假以時日, 這些思維和推理, 慢慢會變成一種很好的直覺。

而這種精妙的直覺, 從來不是靈感一現。 別人誇讚你某方面感覺很好, 所謂這感覺, 無他, 唯手熟爾。

天天觀察, 天天琢磨, 反復思考, 不就形成了一種能力嗎?這就是shaper的路。

想像自己是一台機器:目標-訓練-結果

我們應該從更高的層面看待一切事物, 包括自己。

比如, 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大機器內運行的機器, 並且知道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 以產生更好的結果。 通過將你的結果與目標進行比較, 可以確定如何修改你的機器。

我, 即可以是這台機器的使用者, 也可以是這台機器的設計者。 兩種角色必須清醒劃分。 因為很多人只把自己當作機器使用者, 而忘記自己也可是一個好的機器設計者。

只有記住這一點, 你才有可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這是一個人自我進化的循環圖表。 先有一個目標, 通過machine訓練後輸出一個結果。 而machine本身, 在於人和設計。

如果把自己想像成一台機器, 我們該怎樣去設計這台機器?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選擇目標。你的目標可以有不止一個。

第二,看看你距離目標有什麼障礙,有什麼問題。

第三,診斷,你要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四,設計一個計畫去解決問題。

第五,去做。

其實跟做產品一樣。發佈看bug,看bug,看AB測試。一個App就是這麼進化的。人也是這麼進化的。

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但不要因此停滯。不要把問題看成結果,要把問題看成過程。否則就會陷入擔心害怕,不願嘗試,不敢犯錯。如果不經歷問題,你就沒法診斷,不知道自己弱點何在,你就無法客觀真實面對自己,何談自我進化?

我常常看到身邊人成長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點。不相信自己是本因。不相信自己是一切。封閉地認為,別人才是一切,環境才是一切。

一旦出狀況,就喜歡抱怨不公,運氣不好。事實上,我們應該承擔所有後果。因為,哪怕運氣最不好的時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曾經說過,即使所有條件都不變,重來一次,你要能幹得比上次更好。這才是成長。

只有把自己假定為50分,才能成長為60分,70分,90分,永遠沒有到100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到了100分,你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也就會失去目標感。

尤其處在高速競爭的行業裡,我們能找出的、放棄的理由,太多了。但,目標不是渴望。目標是你為了一件事情,能夠去爭取,甚至放棄掉別的事情,這才是你要達成的目標。

自我進化的最大障礙:ego(自我)

自我進化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有非常多的障礙,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ego(自我)。

ego是非常感情化的東西,它會給你建立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因為你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你的本能就是總想強行辯駁,別人一批評你,你就怒了;因為你害怕面對複雜的東西,你就總是希望把問題簡單化。你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面對現實,而是充滿了“我我我我”——這就是ego的障礙。

然而,大多數人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這導致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弱點。全是對自我的保護和辯駁。

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也是非常正常的狀態。

你的自我意識會成為進化的障礙,讓你無法看清楚自己。有兩個“你”在戰鬥,他們試圖控制你,以致你看不到意識裡的盲點。

坦率講,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很難擺脫ego對自我的依賴。這種對於自我的保護,是我這兩年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成長。我開始習慣於站在協力廠商視角審視我自己或者我經歷的事情。

也正是獵豹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我能站在一個旁觀者角度理解這些事情。再去總結,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如此,對現實作深刻反思,而不是自我保護。

有時候,人的身體裡是有兩個生命體,甚至多個生命體在來回博弈。我們以為自己只有一個ego,其實不是。你的一次行為,或一個決定,有時都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你身體裡的很多個ego在大腦裡投票產生的決定。

千萬別認為,我非常強,所有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其實,你是被投票決定的。

我們多次說過,人的大腦實際上一場爭論。爭論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種情感,主要由大腦的杏仁核區負責,屬於潛意識。比如別人一批評,我就不高興,一說話就怕犯錯,這都是人的本能,是幾十萬年進化的結果,基本都是動物屬性。

另一派則是理性,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域負責。理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最重要的素質。我們的理性思考是有意識的。

如果你真要追求真理,你就應該讓理性思維占主導。反過來,如果你只是想表現出來很正確,那你就是讓感情占了主導,被杏仁核綁架了。

人就是這樣的。當問題發生時,不能面對,找很多理由獲得心理安慰,讓自己覺得舒服。這種生存本能,刻在了人類基因。

問題在於,這幾百年,變化太大,這種生存本能,即便在人類文明社會,都是有效的。但發展到近代,人最終還是要去追求真理——具體來說,就是對現實的精准理解,這是取得成果的根基。所以,清醒區分ego是你認清和瞭解事物本質的前提。

自我進化的救生圈:極度開放和極度透明

《原則》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解決以上問題——激進的開放。即多樣化聽取意見,實踐極度開放。

每個人都要深刻認識到也許你並不知道最好的答案。甚至多去徵詢那些值得信賴的持反對意見的人。記住,你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有思想的分歧是門藝術,要懂得欣賞。

我曾經說過,要趴在地上看對手,保持空杯心態。謙卑地去面對一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我的盲點。

今天知識更新這麼快,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盲點會造成巨大的認知障礙,結果就會表現為:認知感官通道封閉。

什麼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東西太有限。加之,ego的自我辯護,常常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你根據有限的視角,先做了判斷,但這個判斷有可能是錯的。

想像一個場景:當別人向你講述一個很陌生的事物時,你沒聽過,這時你的第一個本能就是防守。一旦防守模式開啟,別人再說什麼,你根本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就會主觀情緒。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情緒。只有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審視自己的弱點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我認為,核心就是要開放。千萬不要封閉。《原則》這本書這部分講得非常精彩,他說:封閉的人時常打斷別人發言,開放的人則善於傾聽和引導對方發言;封閉的人常說,“我可能錯了,但是我認為……”,開放的人知道何時陳述,何時提問;封閉的人不喜歡被挑戰,開放的人永遠保持好奇。

當一個人封閉,談什麼也談不進去。要放在商場上,就很要命。每一場戰,非常難打。只有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人,才能克服困難,一起往前走。

包括今年,獵豹遇到很多問題。我在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會發現,團隊要形成共識,挺難的。說服都說服不了。轉型其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跨入新的領域,大家能相互理解。

普通人做事總是把“不傷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特別脆弱。如果一個人能夠克服這些弱點,明確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他就會非常堅定,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這是一種境界。我也沒到這個境界,正在進入。至少沒有擔心害怕了。當然會有焦慮感,但我開始享受。

最後,我只想分享七句話:)

1.成功的對立面不是失敗,而是平庸。

2.看大思維框架,不看小才華。

3.牛人,一旦進入高手模式,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時候,你幾乎可以做任何工作。

4.這個時代,掌握一點點技能,真的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什麼奇才。我就沒遇到過奇才。

5.中國傳統文化講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我不敢斷言獵豹明年整體崛起,AI怎麼樣,但我已經看到了極大的希望。

6.怎麼也不能成為平庸的、老去的一代,甚至成為一個油膩中年男:)

7.相信進化,進化是一切。只有一種成長,就是自我進化。

傅盛

第一,選擇目標。你的目標可以有不止一個。

第二,看看你距離目標有什麼障礙,有什麼問題。

第三,診斷,你要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四,設計一個計畫去解決問題。

第五,去做。

其實跟做產品一樣。發佈看bug,看bug,看AB測試。一個App就是這麼進化的。人也是這麼進化的。

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但不要因此停滯。不要把問題看成結果,要把問題看成過程。否則就會陷入擔心害怕,不願嘗試,不敢犯錯。如果不經歷問題,你就沒法診斷,不知道自己弱點何在,你就無法客觀真實面對自己,何談自我進化?

我常常看到身邊人成長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點。不相信自己是本因。不相信自己是一切。封閉地認為,別人才是一切,環境才是一切。

一旦出狀況,就喜歡抱怨不公,運氣不好。事實上,我們應該承擔所有後果。因為,哪怕運氣最不好的時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曾經說過,即使所有條件都不變,重來一次,你要能幹得比上次更好。這才是成長。

只有把自己假定為50分,才能成長為60分,70分,90分,永遠沒有到100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到了100分,你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也就會失去目標感。

尤其處在高速競爭的行業裡,我們能找出的、放棄的理由,太多了。但,目標不是渴望。目標是你為了一件事情,能夠去爭取,甚至放棄掉別的事情,這才是你要達成的目標。

自我進化的最大障礙:ego(自我)

自我進化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有非常多的障礙,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ego(自我)。

ego是非常感情化的東西,它會給你建立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因為你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你的本能就是總想強行辯駁,別人一批評你,你就怒了;因為你害怕面對複雜的東西,你就總是希望把問題簡單化。你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面對現實,而是充滿了“我我我我”——這就是ego的障礙。

然而,大多數人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這導致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弱點。全是對自我的保護和辯駁。

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也是非常正常的狀態。

你的自我意識會成為進化的障礙,讓你無法看清楚自己。有兩個“你”在戰鬥,他們試圖控制你,以致你看不到意識裡的盲點。

坦率講,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很難擺脫ego對自我的依賴。這種對於自我的保護,是我這兩年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成長。我開始習慣於站在協力廠商視角審視我自己或者我經歷的事情。

也正是獵豹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我能站在一個旁觀者角度理解這些事情。再去總結,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如此,對現實作深刻反思,而不是自我保護。

有時候,人的身體裡是有兩個生命體,甚至多個生命體在來回博弈。我們以為自己只有一個ego,其實不是。你的一次行為,或一個決定,有時都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你身體裡的很多個ego在大腦裡投票產生的決定。

千萬別認為,我非常強,所有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其實,你是被投票決定的。

我們多次說過,人的大腦實際上一場爭論。爭論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種情感,主要由大腦的杏仁核區負責,屬於潛意識。比如別人一批評,我就不高興,一說話就怕犯錯,這都是人的本能,是幾十萬年進化的結果,基本都是動物屬性。

另一派則是理性,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域負責。理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最重要的素質。我們的理性思考是有意識的。

如果你真要追求真理,你就應該讓理性思維占主導。反過來,如果你只是想表現出來很正確,那你就是讓感情占了主導,被杏仁核綁架了。

人就是這樣的。當問題發生時,不能面對,找很多理由獲得心理安慰,讓自己覺得舒服。這種生存本能,刻在了人類基因。

問題在於,這幾百年,變化太大,這種生存本能,即便在人類文明社會,都是有效的。但發展到近代,人最終還是要去追求真理——具體來說,就是對現實的精准理解,這是取得成果的根基。所以,清醒區分ego是你認清和瞭解事物本質的前提。

自我進化的救生圈:極度開放和極度透明

《原則》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解決以上問題——激進的開放。即多樣化聽取意見,實踐極度開放。

每個人都要深刻認識到也許你並不知道最好的答案。甚至多去徵詢那些值得信賴的持反對意見的人。記住,你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有思想的分歧是門藝術,要懂得欣賞。

我曾經說過,要趴在地上看對手,保持空杯心態。謙卑地去面對一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我的盲點。

今天知識更新這麼快,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盲點會造成巨大的認知障礙,結果就會表現為:認知感官通道封閉。

什麼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東西太有限。加之,ego的自我辯護,常常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你根據有限的視角,先做了判斷,但這個判斷有可能是錯的。

想像一個場景:當別人向你講述一個很陌生的事物時,你沒聽過,這時你的第一個本能就是防守。一旦防守模式開啟,別人再說什麼,你根本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就會主觀情緒。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情緒。只有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審視自己的弱點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我認為,核心就是要開放。千萬不要封閉。《原則》這本書這部分講得非常精彩,他說:封閉的人時常打斷別人發言,開放的人則善於傾聽和引導對方發言;封閉的人常說,“我可能錯了,但是我認為……”,開放的人知道何時陳述,何時提問;封閉的人不喜歡被挑戰,開放的人永遠保持好奇。

當一個人封閉,談什麼也談不進去。要放在商場上,就很要命。每一場戰,非常難打。只有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人,才能克服困難,一起往前走。

包括今年,獵豹遇到很多問題。我在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會發現,團隊要形成共識,挺難的。說服都說服不了。轉型其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跨入新的領域,大家能相互理解。

普通人做事總是把“不傷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特別脆弱。如果一個人能夠克服這些弱點,明確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他就會非常堅定,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這是一種境界。我也沒到這個境界,正在進入。至少沒有擔心害怕了。當然會有焦慮感,但我開始享受。

最後,我只想分享七句話:)

1.成功的對立面不是失敗,而是平庸。

2.看大思維框架,不看小才華。

3.牛人,一旦進入高手模式,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時候,你幾乎可以做任何工作。

4.這個時代,掌握一點點技能,真的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什麼奇才。我就沒遇到過奇才。

5.中國傳統文化講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我不敢斷言獵豹明年整體崛起,AI怎麼樣,但我已經看到了極大的希望。

6.怎麼也不能成為平庸的、老去的一代,甚至成為一個油膩中年男:)

7.相信進化,進化是一切。只有一種成長,就是自我進化。

傅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