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花園城市,袋鼠國的首都——坎培拉

坎培拉是一座花園之城, 城市設計與自然景色有機統一, 採用環線與軸線相結合的設計理念, 並遵從自然規律, 順著自然形態進行佈局。 為此, 即便城市有所擴展, 也不會破壞坎培拉本身的自然景色, 生態環境始終是“最初狀態”, 人與自然互為一體, 有著各自的發展空間, 維持著整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獨特的“Y”形結構

坎培拉依山傍水, 城市中松林翠柏環繞, 景色清新宜人, 整座城市的綠地占市區面積一半以上, 享有“天然首都”的美譽。 當前, 很多城市都有“城市病”, 然而坎培拉卻“獨善其身”, 沒有受到城市病的困擾, 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城市結構。

目前, 坎培拉中心部分的設計框架由三部分組成:中軸線, 與中軸線垂直的人工湖, 以及由國會山、市中心和羅素區構成的等邊三角形。 西南的國會山是政府核心, 四周是政府機構和文化設施, 北面的市中心是商務和娛樂設施的聚集區, 東北的羅素區則是國防部和三軍總部所在地。 此外, 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有序分開, 各司其職, 相得益彰, 整座城市看起來極為現代化。

坎培拉的“Y”形結構來自于著名城市設計師格裡芬的創意, 他以“花園城市”為藍本對坎培拉進行了人性化的設計,

在城市設計中注重加入自然景觀的元素, 強調自然與城市的結合, 堪稱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在格裡芬的設計方案中, 他大膽地提出建造了一座和自然融洽的城市構思:整個坎培拉市以國會山為中心,

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 每一街道指向組成澳大利亞的所有州區, 高聳的國會大廈象徵權力中心, 代表全國的心臟。 這一設計贏得了澳大利亞舉國一致的贊許, 並獲得了聯合國城市設計金獎。

整個首都建設工程歷時幾十年, 1927年舉行開工典禮, 但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延緩了建設速度, 國會大廈前的中心湖直到1963年才建好, 而新國會大廈1983年才建成, 澳洲人為紀念格裡芬對坎培拉城市規劃所做出的貢獻, 以他名字命名了這個人工湖, 稱作“格裡芬湖”。 格裡芬湖位於坎培拉的市中心, 像一條天藍色的絲巾圍在坎培拉的頸項上,把坎培拉分成南北兩半,而橫跨南北的聯邦橋和國王橋又把這兩半緊扣一起。以湖為界,南邊是政府的機關區,北邊為商貿市場區,東邊系科教文衛區,西邊乃居民住宅區,這種佈局既協調合理,又方便舒適,做到了形式美與功能全的有機統一。

在坎培拉的“Y”形設計中,很容易找到霍華德花園城市的元素:核心、放射線、同心圓、磁區等。整個城市以首都山上山峰為圓心,15公里為半徑,從北向東往南順時針方向的環城路為一個半圓弧線,再以南北兩條寬闊的國道聯邦大街與國王大街為邊,構成一個扇形。扇形內有寬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區分成若干塊幾何圖案,每塊圖案便是整齊的街區。街區內又有許多的道路縱橫交錯,最窄的小巷為雙車道。

“一城山色半城湖”

來動坎培拉,你會被這裡的綠色所吸引,仿佛是綠色海洋般唯美舒適。每年九月,坎培拉都舉辦花節,以數十萬株花迎接春天的到來,被譽為 大洋洲的花園城市。坎培拉的城市規劃受到古典主義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三個結合”:一是將巴羅克風格式的規劃與具有強烈秩序感的古典主義構圖相結合;二是將首度的尊嚴和花園城市生活結合在一起;三是將城市空間的主角與自然山水相結合。由此,開創了一個生態式巴羅克規劃先驅。

相比悉尼的現代與躍動、墨爾本的紳士風度,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也是一個別具一格的城市。有人說,坎培拉是座城市,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鄉村,也有人說,坎培拉是一個田園都市,還有人說它是大洋洲的花園。

初到坎培拉的人,會用“一城山色半城湖”來形容它的景色。阿爾卑斯山脈的餘脈從西北兩面環繞著它。東、南兩面面對一大片佈滿茂密森林的大牧場,莫倫格魯河穿城而過,在城中形成長約8公里的格裡芬湖,湖水清澈遼闊,清風徐來,碧波蕩漾。湖心島建有一座存放53個大鐘的鐘樓,定時奏出悅耳的鐘聲。更奪人眼目的是高達137米的“庫克船長紀念噴泉”,這是為紀念1770年4月,乘“努力號”帆船率隊在澳大利亞登陸的詹姆斯·庫克船長。站在坎培拉全城任何地方,都能望見高大的白玉水柱直噴藍天,水珠如煙似霧,極富詩情畫意。

行走坎培拉,大街上除了奔跑的汽車很少有行人經過,坎培拉人的生活與這座城市一樣,充滿著祥和、寧靜,整個城市的生活節奏明顯比悉尼、墨爾本等大都市慢一些。每逢週末,人們要麼舉家開車去幾十公里以外的海邊渡假,要麼就呆在家裡幹些家務、修整花園、清洗汽車。這座城市的綠化很特別,一般城市大多是一行行、一排排地種樹,而在這裡卻是一片片、一群群地種樹。不論是公共建築還是私人住宅,無一不掩映在茂密的樹木、綠絨般的草坪和四季常開的花叢之中,整個市內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綠色公園。在城郊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綠色牧草,像海洋中的波峰波谷,忽高忽低,成群的牛羊徜徉其間,特像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坎培拉的另一特點,則是這裡幾乎見不到任何一座圍牆,當然不包括聯邦總理府那道乳白色的圍牆,市政府有規定,不得在機關、住宅、公共場所建立圍牆。

於是,人們便用樹木、花草取而代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花園,家家戶戶在門前種植各類花灌木作為象徵性的圍籬,在前庭後園裡佈滿奇花異草。坎培拉人最喜歡的觀賞花卉當屬金合歡,許多家庭的花園裡都有金合歡,當春天來臨之際,金黃色的花朵絢麗奪目。當地人也叫金合歡為籬笆樹,人們大多用這種灌木做為庭院的圍牆。在萬樹叢中點綴著一幢幢造型各異的居民住宅是坎培拉市的又一特色,這裡的住宅基本上是單層和雙層的別墅,這些房屋的設計新穎別致,每幢住宅都有自己的特色,各式各樣,形態各異,仿佛是一個大型露天住宅博物館。

坎培拉市區內大中小公園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0%,無數小小花園和市區內星羅棋佈的大中公園,匯成了一個全市大花園。公園內、街道上林木濃蔭蔽日,袋鼠、鴯鶓等奇禽異獸旁若無人地嬉戲,匯成了一座既有現代城市功能又有古樸田園風光的“花園之都”。市內還有一個大約4千畝的大型植物園,連同建市時有意留下來的大片天然森林,綠化地帶占全市總面積的近60%,人均佔有綠地70平方米。站在安斯利山俯視全城,滿眼皆綠,建築掩映在森林與湖泊之中,絲毫沒有人們習慣中首都的形象,更像一座森林公園。

欄目/名稱啟示 文/ 黃琳

像一條天藍色的絲巾圍在坎培拉的頸項上,把坎培拉分成南北兩半,而橫跨南北的聯邦橋和國王橋又把這兩半緊扣一起。以湖為界,南邊是政府的機關區,北邊為商貿市場區,東邊系科教文衛區,西邊乃居民住宅區,這種佈局既協調合理,又方便舒適,做到了形式美與功能全的有機統一。

在坎培拉的“Y”形設計中,很容易找到霍華德花園城市的元素:核心、放射線、同心圓、磁區等。整個城市以首都山上山峰為圓心,15公里為半徑,從北向東往南順時針方向的環城路為一個半圓弧線,再以南北兩條寬闊的國道聯邦大街與國王大街為邊,構成一個扇形。扇形內有寬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區分成若干塊幾何圖案,每塊圖案便是整齊的街區。街區內又有許多的道路縱橫交錯,最窄的小巷為雙車道。

“一城山色半城湖”

來動坎培拉,你會被這裡的綠色所吸引,仿佛是綠色海洋般唯美舒適。每年九月,坎培拉都舉辦花節,以數十萬株花迎接春天的到來,被譽為 大洋洲的花園城市。坎培拉的城市規劃受到古典主義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三個結合”:一是將巴羅克風格式的規劃與具有強烈秩序感的古典主義構圖相結合;二是將首度的尊嚴和花園城市生活結合在一起;三是將城市空間的主角與自然山水相結合。由此,開創了一個生態式巴羅克規劃先驅。

相比悉尼的現代與躍動、墨爾本的紳士風度,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也是一個別具一格的城市。有人說,坎培拉是座城市,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鄉村,也有人說,坎培拉是一個田園都市,還有人說它是大洋洲的花園。

初到坎培拉的人,會用“一城山色半城湖”來形容它的景色。阿爾卑斯山脈的餘脈從西北兩面環繞著它。東、南兩面面對一大片佈滿茂密森林的大牧場,莫倫格魯河穿城而過,在城中形成長約8公里的格裡芬湖,湖水清澈遼闊,清風徐來,碧波蕩漾。湖心島建有一座存放53個大鐘的鐘樓,定時奏出悅耳的鐘聲。更奪人眼目的是高達137米的“庫克船長紀念噴泉”,這是為紀念1770年4月,乘“努力號”帆船率隊在澳大利亞登陸的詹姆斯·庫克船長。站在坎培拉全城任何地方,都能望見高大的白玉水柱直噴藍天,水珠如煙似霧,極富詩情畫意。

行走坎培拉,大街上除了奔跑的汽車很少有行人經過,坎培拉人的生活與這座城市一樣,充滿著祥和、寧靜,整個城市的生活節奏明顯比悉尼、墨爾本等大都市慢一些。每逢週末,人們要麼舉家開車去幾十公里以外的海邊渡假,要麼就呆在家裡幹些家務、修整花園、清洗汽車。這座城市的綠化很特別,一般城市大多是一行行、一排排地種樹,而在這裡卻是一片片、一群群地種樹。不論是公共建築還是私人住宅,無一不掩映在茂密的樹木、綠絨般的草坪和四季常開的花叢之中,整個市內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綠色公園。在城郊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綠色牧草,像海洋中的波峰波谷,忽高忽低,成群的牛羊徜徉其間,特像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坎培拉的另一特點,則是這裡幾乎見不到任何一座圍牆,當然不包括聯邦總理府那道乳白色的圍牆,市政府有規定,不得在機關、住宅、公共場所建立圍牆。

於是,人們便用樹木、花草取而代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花園,家家戶戶在門前種植各類花灌木作為象徵性的圍籬,在前庭後園裡佈滿奇花異草。坎培拉人最喜歡的觀賞花卉當屬金合歡,許多家庭的花園裡都有金合歡,當春天來臨之際,金黃色的花朵絢麗奪目。當地人也叫金合歡為籬笆樹,人們大多用這種灌木做為庭院的圍牆。在萬樹叢中點綴著一幢幢造型各異的居民住宅是坎培拉市的又一特色,這裡的住宅基本上是單層和雙層的別墅,這些房屋的設計新穎別致,每幢住宅都有自己的特色,各式各樣,形態各異,仿佛是一個大型露天住宅博物館。

坎培拉市區內大中小公園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0%,無數小小花園和市區內星羅棋佈的大中公園,匯成了一個全市大花園。公園內、街道上林木濃蔭蔽日,袋鼠、鴯鶓等奇禽異獸旁若無人地嬉戲,匯成了一座既有現代城市功能又有古樸田園風光的“花園之都”。市內還有一個大約4千畝的大型植物園,連同建市時有意留下來的大片天然森林,綠化地帶占全市總面積的近60%,人均佔有綠地70平方米。站在安斯利山俯視全城,滿眼皆綠,建築掩映在森林與湖泊之中,絲毫沒有人們習慣中首都的形象,更像一座森林公園。

欄目/名稱啟示 文/ 黃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