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做市指數跌破千點,分析稱不要過度關注

新三板做市指數於2015年1月5日首度“登場”, 至今歷時698個交易日, 曾在2015年4月7日攀至歷史最高位達2673.17點。

今日, 三板做市指數(899002)盤中一度跌至999.18點, 跌破新三板做市指數的基點1000點, 創下做市指數推出以來的新低。

13日盤後, 新三板做市指數最終報收1001.12點, 下跌1.96點, 跌幅0.19%, 成交量5768.21萬股, 成交金額2.69億元。

今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全部成交總量2.26億股, 成交金額12.21億元, 其中做市轉讓企業成交總量6393.87萬股, 成交金額2.69億元。

做市指數624只成分股中僅279股發生交易, 交易最為活躍的成分股為嘉泰數控(838053), 成交745.10萬股, 成交額為6466.69萬元, 收盤微漲0.85%;其次為伊禾農品(430225)、聯訊證券(830899),

分別成交5878.75萬元和1198.63萬元。

最初, 做市指數根據2014年12月31日收盤後所有樣本股調整市值定下1000點基點。 2015年3月18日, 股轉系統正式發佈三板做市指數, 隨後做市指數一路上漲, 而在2015年4月7日, 做市指數最高達2673.17點, 成為做市指數歷史最高位。

此後的做市指數開始下跌,

2015年年底雖有反彈, 在2015年11月27日盤中最高回升至1586.30點, 但仍未走出下跌的趨勢, 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1438點。

2016年全年下跌325.90點, 最終報收1112.11點。

2017年, 儘管曾在3月9日達到1162.54點的年內最高位, 然而下跌之勢仍難扭轉, 近期, 做市指數更是不斷刷新其歷史最低值。

在指數不斷下跌的背後, 做市企業的數量不斷減少, 還有做市商的不斷離場, 市場交易愈發冷清。

資料顯示, 2017年年初, 新三板市場共有掛牌企業10163家, 其中做市企業1654家, 占比16.27%。 目前掛牌企業達到11644家, 而做市企業已減少至1387家, 占比僅11.91%。

沒有了交易, 就沒有定價根據, 也無法給企業提供一個具有參考的融資估值依據。 那做市指數為什麼會跌至此呢?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負責人彭海認為, 表面上看做市指數的下跌是因為權重較大的做市企業下跌引起的, 但深層次主要是因為做市指數的失真。

今年以來有500多家企業從做市成份股剔除, 330多家企業由做市轉協議, 這其中包含接近150家的創新層企業, 目前環境新三板企業由於股東200人和三類股東的影響更願意放棄交易。

新三板知名投資人士周運南認為, “做市指數1000點這個基準點位在新三板市場人士來看就只是一個窗戶紙, 不是破不破的問題, 只是何時捅破的問題, 今天盤中跌破1000點也是在市場預料之中, 並不會在市場掀起什麼大浪。 ”

如果繼續跌下去, 管理層應該出臺什麼政策來扶持市場?彭海認為, 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需要有耐心, 一味的扶持並不利於市場長期發展, 更多差異化的政策是值得期待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不要過度關注短期指數變化, 新三板目前偏長期投資, 更重要的是關注企業自身的成長性。

周運南則表示, “希望做市交易制度通過三年的運行摸索, 能夠加快改革完善和創新試點步伐,

讓做市交易更好地發揮價格發現和促進流動的功能。 更希望管理層能儘快完成新三板交易制度健全和完善, 儘早落地解決流動性的一攬子方案, 真正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困局。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