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財投學堂」借殼上市與註冊制的恩怨情仇(下)

說明:

本系列將旨在向大家普及財務與投資有關的知識, 文章採用了便於理解的敘述方式, 措辭和舉例的嚴謹性和專業性無法達到學術的要求, 請大家理解。

接著我們上期的話題, 本期我們將重點介紹“註冊制”及其對借“殼”上市的影響。

何為註冊制?

註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 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有關的一切資訊, 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送交主管中心審核。 主管中心審核資訊資料是否履行了資訊披露義務。

其區別於核准制的最大不同點在於:在註冊制下, 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資訊披露合規性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

註冊制帶來的影響?

由於現有的核准制度, 造成了“上市”額度受限、規模管制, 突出了“上市”公司的稀缺性, 從而導致高IPO價、高市盈率和超募的“三高”現象。 註冊制的改革, 減少審批環節去行政化, 提高上市發行的效率, 減少權力尋租(如新股發行審批制, 作為證監會最核心的權力一直廣受詬病), 最終改善“IPO上市”的供求關係抑制“三高”。

小編相信看到這裡, 你已經被這些專業術語搞懵了, 讓我們用比較直白的話來說就是:

註冊制本質是一種容錯的機制, 只要擬上市公司不違法違規, 股票發行的選擇權交給市場, 只要市場願意接受, 公司怎麼虧損都可以, IPO定什麼樣的價格都可以(如10元發不出去,

公司可以自行降低至9元, 8元)。 至於你造沒造假這不是註冊制審查的核心, 註冊制是事後追究和訴訟的制度。 如此, 股票必須按質論價, 使借殼上市大大減少。 一旦你胡亂炒高股價, 會有同行業源源不斷新股上來。 同時對一些經營慘澹的公司, 殼價值將變得微乎其微, 與其要這麼高的殼費, 不如選擇自己上市!

註冊制的推出是否會引起暴跌?

註冊制的推出, 給投資市場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悲觀預期。 新制度之下, 一方面, 擬上市公司能否依法依規披露資訊?管理層事後監管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和能力?這兩個疑問不解決, 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上市公司量多質劣;另一方面, 隨著IPO節奏加快, 新股一湧而入衝擊市場,

對於股市資本的吸納也是一個避無可避的趨勢。 如果相關的配套措施不能夠細化完善, 則仍將會給市場帶來不可估量的衝擊影響。

註冊制促進了退市制度地真正落地

在非註冊制下, 上市非常不容易, 不僅僅是上市公司會拼命保, 地方政府也會保, 所以最後就變成交易所、證監會跟地方政府在博弈, 在這種情況下, “吐故”是很困難的, 於是就有了殼資源。 實行註冊制以後, 退市就會很容易, 因為企業只要符合上市標準就可以掛牌, 上市就不再是稀缺資源, 高價購買殼資源也就沒有了意義, 所以一個上市公司只要沒有價值就可以退市了。

註冊制對A股的影響?

A、新三板、創業板的迅速擴張;

B、私募市場將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增強,

註冊制以後, 股權投資基金對實體專案的介入時點前移, 風險投資的專業性提高, 投機性下降, 整個私募市場的收益率會更加市場化;

C、中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提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