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單霽翔掌門的故宮,好大一IP!

睡前聊一會兒, 夢中有世界!大家好, 我是黨報評論君。

最近, 故宮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特朗普的北京之行, 第一站就選擇了故宮。

三大殿, 寶蘊樓, 暢音閣, 故宮以其獨特的氣質、韻味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包容和合。 而這兩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也因為一段演講視頻走紅網路, “千萬別買我們的東西, 太漂亮了容易弄丟”, 這樣的反向行銷, 讓不少人一邊驚歎故宮“掌門人”竟然是個隱藏的段子手, 一邊默默地把一件又一件故宮文創產品加入了購物車。 威嚴與活潑, 傳統與現代, 民族與世界, 就這樣和諧地集於故宮一身, 讓這座將近600歲的紫禁城、90多歲的故宮博物院, 如此鮮活地走進我們的視野, 如此親切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

故宮對外開放、成為公共的文化設施, 始於1925年。 500多年沒有對平民開放過的紫禁城, 突然向社會開放, 自然是吸引了不少人。 據故宮的老員工回憶, 當時撿到的參觀者被擠掉的鞋子就有一筐。 如果說當年的一擁而至, 很多人還是抱著一睹皇家大內神秘的好奇心理, 那麼今天, 每年1600萬人走進故宮的背後, 則是人們愈益強烈的文化訴求。 正是這種對傳統的興趣、對文化的渴望,

讓故宮的“掌門人”成為“網紅”, 讓故宮的文創產品一經面世就迅速成為“爆款”, 讓修復文物的師傅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男神”, 讓一個個展覽不斷製造出排長隊、衝刺跑的壯觀場面……每天門庭若市的故宮, 真好, 它讓我們看到文化在蓬勃發展, 傳統依然生生不息。

故宮的“走紅”, 其實也讓我們思考, 今天, 我們應該怎樣建設博物館, 建設什麼樣的博物館。 對於博物館來說, 呵護好文物, 讓這些昨天的歷史能夠經過今天, 完整地留給明天是重要的, 而如何讓這些文物在今天也發揮其價值, 同樣是重要的。 幾天前, 上海博物館為了迎接巨幅的古代山西壁畫, 史無前例地把博物館的南門拆除了, 這種對待文物的溫情和敬意, 令人敬佩。 門打開了, 文物進來了, 而如何讓進來的文物真正產生其文明傳承、交流的價值, 其實還需要博物館打開另一道門, 讓更多的人走進來。

故宮今天的蓬勃發展, 或許正是因為在“打開”上走得更遠。 有一個細節很值得玩味。 據單霽翔介紹,

以前遊客要參觀珍寶館, 要買一雙兩塊錢的環保鞋;而以前故宮的廁所也是收費的, 一年僅廁所就能收入500多萬元。 雖然對個人來說這樣的收費可能並不高, 但卻讓故宮顯得沒那麼可親可愛, 也無形中抬升著參觀的門檻。 如今, 廁所創收早已銷聲匿跡, 文化產品創收正風生水起, 這樣的轉變, 不僅標誌著故宮經營模式上的巨大進步, 更為故宮威嚴肅穆的“人設”增添了幾分人情味、親和力, 吸引著越來越多人走進故宮, 走進文物。

今天,我們提倡要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其實指向的正是讓這些文化產品不只是靜默地躺在展櫃裡,而是讓其真正能夠與觀者互動,讓文化能夠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讓人們真正能夠從這些文物中得到精神的滋養。當更多人走進來,博物館也就有了生命力;當更多文化走出去,博物館也就有了影響力。在這方面,故宮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博物館的更好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只有不斷地優化人們參觀文物的體驗,不斷挖掘文物背後的內涵,不斷拓展人們感知文化的管道和深度,才能讓文物真正具有活力,讓文化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特朗普訪華,我們為什麼把他請進故宮?因為,故宮是我們的文化地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資源,如果以後每一處博物館都能夠成為當地的地標,成為當地的驕傲,那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我們把深厚的中華文化,更好地傳遞給了明天。

大家晚安!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張凡)

今天,我們提倡要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其實指向的正是讓這些文化產品不只是靜默地躺在展櫃裡,而是讓其真正能夠與觀者互動,讓文化能夠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讓人們真正能夠從這些文物中得到精神的滋養。當更多人走進來,博物館也就有了生命力;當更多文化走出去,博物館也就有了影響力。在這方面,故宮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博物館的更好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只有不斷地優化人們參觀文物的體驗,不斷挖掘文物背後的內涵,不斷拓展人們感知文化的管道和深度,才能讓文物真正具有活力,讓文化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特朗普訪華,我們為什麼把他請進故宮?因為,故宮是我們的文化地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資源,如果以後每一處博物館都能夠成為當地的地標,成為當地的驕傲,那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我們把深厚的中華文化,更好地傳遞給了明天。

大家晚安!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張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