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ofo投資人李曉光武漢談:共用單車照樣可以有停車場有罰單

寒冬來了, 你有棉襖, 自然就能活下來。

李曉光

《支點》記者 袁陽平

北京東四環北路7號, 這個遠離投資圈喧囂的地方, 對著一片麥田,

弘道資本就在這裡辦公。

李曉光就是弘道資本4位創始人之一。 這4個老夥伴, 歲數相加超過200歲。 經歷人生的風雨後, 他們選擇再度創業, 投身互聯網投資浪潮中。

“我們深度挖掘以技術為核心從而改變人類生活的項目, 尋找以領袖為靈魂從而凝聚優秀人才的團隊。 ”前不久, 李曉光首次來到武漢, 出席“大咖導師面對面·探索風險投資的金鑰”活動。 他向《支點》記者分享了他的“投資術”。

“還不錯的小夥子”

2014年10月, ofo共用單車創業初期, 其運營模式還是深度騎行。 一次, ofo創始人戴威與北京大學一位師弟吃燒烤, 得知師弟在唯獵資本實習。 師弟說:“基金剛成立, 我可以拉你去聊聊。 ”

沒過幾天, 戴威見到了創業以來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唯獵資本創始人肖常興。

戴威曾告訴《支點》記者, 與肖常興接觸不到半小時, 聊項目不到5分鐘, 甚至沒有說到項目具體細節, 就敲定了100萬元的投資。

當時, 肖常興要參加一個重要會議, 對戴威說:“下次再聊。 ”

回到家後, 戴威回想這次見面, 覺得不可思議, 腦海中甚至閃過一個想法——“這人不會是個騙子吧。 ”

對於投資戴威, 肖常興事後說是“支持年輕人出來做事情”。 2015年5月, 肖常興又追加了150萬元, 投資ofo共用單車。

當肖常興的投資花到只剩400元時, 戴威參加各類創業路演活動, 尋找下一輪投資。

2015年7月初, 北京大學孵化器的路演現場。 作為參賽隊員, 戴威帶著自行車電子鎖專案登場了。 他有條不紊地講述了要做共用自行車電子鎖的想法, 因為他們丟了幾輛單車。

作為創業導師評委, 李曉光坐在台下認真地聽著。 看到這個項目, 李曉光點評時稱:“幹什麼電子鎖, 能有多大的市場。 你明天來辦公室找我。 ”

次日, 戴威與聯合創始人于信一起去見李曉光。 這次見面給李曉光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們是什麼關係?”李曉光問戴威。

戴威回答說:“我們是一起創業的。 ”

“你們怎麼認識的?”李曉光繼續問。

戴威說:“我們一同競選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 後來我選上了。 為了開展學生會工作, 我把於信留下來當副手。 ”

“把競爭對手留下來當合作夥伴,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孩子心胸蠻廣, 是個創業的好苗子。 ”李曉光對《支點》記者說出他當時的想法。 另一方面, 他認為, 想當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的人, 都是有能耐的。

為了核實前一輪投資, 在辦公室, 李曉光給老朋友肖常興打去電話, 想聽聽他對戴威的印象。 肖常興給的回復是“還不錯的小夥子”。

李曉光告訴肖常興, 戴威就在他的辦公室。

此次見面, 讓戴威獲得了900萬元的投資, 由弘道資本、唯獵資本領投。 對於這筆投資, 戴威懷著感恩之心經常提到, “如果沒有這筆投資, 也就沒有現在的ofo共用單車專案”。

閱人有術

對於投資, 李曉光重在考察創業者的個人特質。

那麼, 什麼樣的創業者才是李曉光心裡滿意的投資對象呢?

在他看來, 通過吃飯、聊天、打牌, 才能看出創業者的本性。 因為有的創始人和投資人交流會事先做很多包裝, 這些包裝在流程化的盡職調查當中很難被發現。

“有的人打牌、打麻將, 遇到可以小牌胡的願不願意胡?還是要等到大牌胡。 等待的過程, 就是考驗人的過程, 因為有別人可能會胡。 ”李曉光說。

還有不少細節可以看出創業者的特質。 有一次, 李曉光在會議室和創業者交流, 恰好地上有一張廢紙。 有位創業者經過時把廢紙撿了起來。 “我就覺得這人做事一定心細,投資這類人問題不大。”

但是,李曉光也說,並不是說那些沒有撿起廢紙的人不適合創業,或許他們更適合做技術或是其他崗位。

李曉光還喜歡與創業團隊一起聊天,這裡面也有學問。

“與3個人一起聊時,可能我們問問題的時候總是 1 號回答,這時候我們就會看 2 號、3 號是不是可以回答,2 號、3 號回答後 1 號是什麼反應。這樣就能觀察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合作形態。”李曉光如是說。

一次,他考察到了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與團隊合夥人聊天時,公司CEO總是搶著說,等另外兩位合夥人講完後,這位CEO就去更正。“這個過程中,我已經提醒公司CEO,讓團隊說完,但他還是搶著說。這至少對其他合夥人不夠尊重。”李曉光表示,因為配合默契不夠,他最終放棄了投資這家公司。

李曉光對創業團隊的考察,還包括公司股權的分配。他告訴《支點》記者,“比如我們還要判斷1 號人物願不願意把利益拿出來分享,他和合夥人股權比例怎麼分,他說他 90%,其他創始人10%,這與說他自己 70%,拿出 30% 給其他創始人,是不一樣的。”

中國獨角獸行業分佈

中國獨角獸估值分佈

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李曉光也有投資看走眼的時候。早期投資的一個項目,發生了創始人侵佔公司資產的情況,這讓李曉光和合夥人很震驚。因為,識人一直是弘道資本最驕傲的地方。

在李曉光心中,他判斷一個投資項目,首先把創始人的誠信放在第一位。

“比如我身邊就有朋友,第一個項目失敗了,雖然第二個項目和第一個根本沒關係,但是他說,第一個投資人給了他錢,讓他成長,他願意把第一個投資人給的錢折成第二個專案的股份。這就是實實在在的誠信。”李曉光說,“這樣的人哪怕第二個項目也失敗了,第三個項目也許我還會投錢給他,因為我們覺得這個人很靠譜。他做的項目時機是否合適,是不是有好的夥伴,我們會在這些事情上去幫助他做好。”

有了誠信,還要看項目的創新。李曉光說,要不斷有些新的想法。人一開始為了生存要改變生活,但最主要的是要有能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理想,“實際上我們願意看到這樣的創業者”。同時,遠大的理想要和現實的執行力結合起來,就是既仰望星空還能腳踏實地。“看一個項目或一個人,‘一萬小時定律’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卓越的必要條件。”

李曉光認為,ofo共用單車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離不開其創業團隊“用戶需求和體驗至上”的理念,離不開團隊“致力於成為能影響世界的公司”的追求,更離不開敢想、敢做、敢為人先的態度。

李曉光對《支點》記者說,投資專案沒有捷徑,必須要看夠足夠的項目,積攢足夠的時間,剩下的才是運氣。

“環境在改變,不變的是,靠譜的團隊都在踏踏實實練好內功。寒冬來了,你有棉襖,自然就能活下來。專案好、執行力強的團隊,未來的成長空間會很大。”李曉光如此總結。

共用單車免押金是大趨勢

當有人打趣地問李曉光 ofo項目是不是讓他賺了不少錢時,他哈哈一笑。

在李曉光的牽頭下,ofo共用單車在天使輪獲得了弘道資本投資500萬元人民幣。時至今日,其市值已超過30億美元。

李曉光說,投資ofo專案時,真沒有想過有這麼大的回報,比預期多了10倍。最初的計畫是,這個項目在全國校園市場推廣開,最後登陸國內創業板市場,市值達到20億元至30億元人民幣就非常可觀了。

“小黃車(ofo)有今天的發展,還要感謝競爭對手——摩拜。正是因為摩拜率先進入城市,小黃車才改變最初只在高校運營的想法。”李曉光向《支點》記者透露,摩拜單車從城市開始運營後,給小黃車帶來巨大的壓力。因為當時小黃車還沒有智慧定位鎖,如果從校園進軍城區,將非常難尋找。但是,戴威果斷地決定走出校園。

李曉光說,當時決心走出校園還另有盤算:從成本上考慮,一台摩拜單車的成本是6台小黃車的造價;同時,從貼近用戶的角度看,共用單車主要投放在地鐵口或商務區等,再丟也不會丟失太多。“我們要從投放的單車數量上戰勝對方。後來戴威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並成功反擊。”

在A輪投資了ofo項目的金沙江創投董事長朱嘯虎,曾對《支點》記者說,雖然小黃車損毀率比較高,但是低成本快速佔領單車出行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只有三分之一的車輛能正常使用,也可以賺錢。

以大學校園作為突破口,逐步佔領城市,ofo的活躍度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17年起,小黃車每個月增加80萬—100萬輛,8月份訂單數2500萬單,平均一輛車一天被共用3次。

面對共用單車專案帶來的亂停亂放等問題,李曉光表示,汽車最初面世時,也出現一些社會問題,隨著政府、企業等多方面共同治理,汽車有了停車場、停車位,也可以開罰單等。為什麼共用單車不可以這樣呢?政府也可以給共用單車提供停車區域,也可以給亂停、亂放的人開罰單。

李曉光向《支點》記者表示,未來共用單車免押金是大趨勢。同時,ofo共用單車有望在明年全面盈利。

“我就覺得這人做事一定心細,投資這類人問題不大。”

但是,李曉光也說,並不是說那些沒有撿起廢紙的人不適合創業,或許他們更適合做技術或是其他崗位。

李曉光還喜歡與創業團隊一起聊天,這裡面也有學問。

“與3個人一起聊時,可能我們問問題的時候總是 1 號回答,這時候我們就會看 2 號、3 號是不是可以回答,2 號、3 號回答後 1 號是什麼反應。這樣就能觀察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合作形態。”李曉光如是說。

一次,他考察到了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與團隊合夥人聊天時,公司CEO總是搶著說,等另外兩位合夥人講完後,這位CEO就去更正。“這個過程中,我已經提醒公司CEO,讓團隊說完,但他還是搶著說。這至少對其他合夥人不夠尊重。”李曉光表示,因為配合默契不夠,他最終放棄了投資這家公司。

李曉光對創業團隊的考察,還包括公司股權的分配。他告訴《支點》記者,“比如我們還要判斷1 號人物願不願意把利益拿出來分享,他和合夥人股權比例怎麼分,他說他 90%,其他創始人10%,這與說他自己 70%,拿出 30% 給其他創始人,是不一樣的。”

中國獨角獸行業分佈

中國獨角獸估值分佈

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李曉光也有投資看走眼的時候。早期投資的一個項目,發生了創始人侵佔公司資產的情況,這讓李曉光和合夥人很震驚。因為,識人一直是弘道資本最驕傲的地方。

在李曉光心中,他判斷一個投資項目,首先把創始人的誠信放在第一位。

“比如我身邊就有朋友,第一個項目失敗了,雖然第二個項目和第一個根本沒關係,但是他說,第一個投資人給了他錢,讓他成長,他願意把第一個投資人給的錢折成第二個專案的股份。這就是實實在在的誠信。”李曉光說,“這樣的人哪怕第二個項目也失敗了,第三個項目也許我還會投錢給他,因為我們覺得這個人很靠譜。他做的項目時機是否合適,是不是有好的夥伴,我們會在這些事情上去幫助他做好。”

有了誠信,還要看項目的創新。李曉光說,要不斷有些新的想法。人一開始為了生存要改變生活,但最主要的是要有能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理想,“實際上我們願意看到這樣的創業者”。同時,遠大的理想要和現實的執行力結合起來,就是既仰望星空還能腳踏實地。“看一個項目或一個人,‘一萬小時定律’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卓越的必要條件。”

李曉光認為,ofo共用單車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離不開其創業團隊“用戶需求和體驗至上”的理念,離不開團隊“致力於成為能影響世界的公司”的追求,更離不開敢想、敢做、敢為人先的態度。

李曉光對《支點》記者說,投資專案沒有捷徑,必須要看夠足夠的項目,積攢足夠的時間,剩下的才是運氣。

“環境在改變,不變的是,靠譜的團隊都在踏踏實實練好內功。寒冬來了,你有棉襖,自然就能活下來。專案好、執行力強的團隊,未來的成長空間會很大。”李曉光如此總結。

共用單車免押金是大趨勢

當有人打趣地問李曉光 ofo項目是不是讓他賺了不少錢時,他哈哈一笑。

在李曉光的牽頭下,ofo共用單車在天使輪獲得了弘道資本投資500萬元人民幣。時至今日,其市值已超過30億美元。

李曉光說,投資ofo專案時,真沒有想過有這麼大的回報,比預期多了10倍。最初的計畫是,這個項目在全國校園市場推廣開,最後登陸國內創業板市場,市值達到20億元至30億元人民幣就非常可觀了。

“小黃車(ofo)有今天的發展,還要感謝競爭對手——摩拜。正是因為摩拜率先進入城市,小黃車才改變最初只在高校運營的想法。”李曉光向《支點》記者透露,摩拜單車從城市開始運營後,給小黃車帶來巨大的壓力。因為當時小黃車還沒有智慧定位鎖,如果從校園進軍城區,將非常難尋找。但是,戴威果斷地決定走出校園。

李曉光說,當時決心走出校園還另有盤算:從成本上考慮,一台摩拜單車的成本是6台小黃車的造價;同時,從貼近用戶的角度看,共用單車主要投放在地鐵口或商務區等,再丟也不會丟失太多。“我們要從投放的單車數量上戰勝對方。後來戴威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並成功反擊。”

在A輪投資了ofo項目的金沙江創投董事長朱嘯虎,曾對《支點》記者說,雖然小黃車損毀率比較高,但是低成本快速佔領單車出行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只有三分之一的車輛能正常使用,也可以賺錢。

以大學校園作為突破口,逐步佔領城市,ofo的活躍度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17年起,小黃車每個月增加80萬—100萬輛,8月份訂單數2500萬單,平均一輛車一天被共用3次。

面對共用單車專案帶來的亂停亂放等問題,李曉光表示,汽車最初面世時,也出現一些社會問題,隨著政府、企業等多方面共同治理,汽車有了停車場、停車位,也可以開罰單等。為什麼共用單車不可以這樣呢?政府也可以給共用單車提供停車區域,也可以給亂停、亂放的人開罰單。

李曉光向《支點》記者表示,未來共用單車免押金是大趨勢。同時,ofo共用單車有望在明年全面盈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