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雙11”過後國內快遞股全下跌!怎麼回事?

2017年11月13日“快遞六大天王”股市走勢

電商是“雙11”的上半場, 快遞則是下半場。 11月13日, 國內股市迎來“雙11”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令人意外的是,

國內上市的四家快遞公司全部下跌, 表現欠佳。

縱觀股市全天, 市場震盪走高, 滬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均創出年內新高。 截止收盤, 上證指數報收3447.84點, 漲幅0.44%;深證成指報收11695.00點, 漲幅0.43%;創業板指數報1906.44點, 漲幅0.31%。

與大盤飄紅形成對比的是, 快遞概念股略顯慘澹。 順豐控股下跌3.69%、申通快遞下跌3.41%、圓通速遞下跌5.03%, 韻達下跌1.98%。

不僅僅是快遞股, 其他“雙11”相關概念股也回落明顯, 蘇甯雲商跌超5%、南極電商逼近跌停、華鵬飛下跌超3%。

由於“雙11”恰逢週末, 再加上中國和美國的時差, 在美股上市阿裡巴巴、京東等電商股以及中通、百世等快遞股的股價目前仍然停留在11月10日, 具體表現只能待美股開盤後才能知曉。

對於快遞股等“雙11”概念股出現下跌的原因, 相關證券分析機構認為,

“雙11”是明確可預期的事件, 股市會先於發力, 其影響已經提前反應在之前的股價變動當中。

興業證券交運行業分析師王品輝分析認為, 資本市場關注的是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和服務品質, 快遞股股價之所以出現下跌的原因之一是沒有“超預期”的東西表現出來, 企業未來應當更加注重提升服務品質, 提高加盟商的盈利能力。

對於“雙11”後的投資機會, 中金公司表示, 根據歷史資料, 當年11月的業務量有望成為下一年的月平均量。 隨著基數增大, 快遞業務量增速將趨緩, 2018年快遞業務量有望增加約100億件至500億件。 快遞股的未來仍十分值得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