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最震撼刺客聶政姐弟情,獨步兩千年中國史!

(圖)聶政刺奸賊

春秋戰國五百年風雲激蕩的歷史,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段“俠”與“義”交織相匯的歷史。 無數俠士用他們的擔當,

給這個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使得俠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而不可分割。 這些俠士, 既不惟命是從, 也不被世俗觀念所束縛, 文武兼通, 守信重義, 一諾千金, 死不苟且, “交絕不出惡聲, 去國不潔其名”, 被後世千秋萬代所敬仰。 而聶政姐弟同俠的故事, 更是其中驚天地、泣鬼神的一章, 被世世代代永遠傳頌。

仲子厚待

聶政是軹縣(今河南濟源軹城)深井裡的人, 屬於當時的韓國公民。 他身強力壯、武藝高強, 少時便喜歡打抱不平, 在社會上口碑甚好。 後來, 因他為鄉里除害而出手殺人, 為躲避仇家追殺, 不得已只好帶著老母與姐姐避難齊國以求安保。 為不給家人招禍, 聶政在齊國低調處世, 靠宰殺牲畜養家糊口。

本來, 如果就這麼過下去, 聶政的人生或許將以平淡無奇而謝幕。 但命運偏偏就是這般讓人捉摸不定, 就在聶政默默無聞之時, 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人找到了他——這便是嚴仲子。

嚴仲子本是韓國重臣, 但在國內政治鬥爭中得罪了丞相俠累。 為不被俠累暗算, 他只能背井離鄉, 四處逃亡、居無定所。 顛沛流離的日子顯然不好受, 所以為了報仇, 嚴仲子在逃亡路上一直在尋找能夠幫自己除掉俠累的人。 來到齊國後, 他在坊間聽到了聶政的大名, 便三天兩頭前去拜訪聶政。 一來二去, 兩人就成了朋友, 但嚴仲子始終未提俠累一事。

(圖)聶政刺奸賊, 侯中曦(繪)

不久後恰逢聶政母親大壽, 嚴仲子替聶政置辦了壽宴, 並拿出黃金一百鎰(一鎰合20兩, 一說24兩)作為壽禮送給聶政。 聶政感覺有些不對, 執意不收。 他說, 家裡雖窮, 但尚能糊口, 不需要這樣的重金。 嚴仲子見狀, 便退去旁人, 對聶政說, 我因躲避仇家, 不得不四海流浪。 這期間, 我一直在尋找好漢助我複起。 得知您重情重義, 這才與您傾心結交。

這些金子不算什麼, 就算是給令堂的生活費。 能夠和您做朋友, 我就很知足了, 還能有什麼奢望呢?

聽完嚴仲子的話, 聶政明白了他的意思。 但是, 因為老母尚在, 聶政告訴嚴仲子, 自己不能豁出性命, 否則就是不孝。 嚴仲子對聶政欽服不已, 執意要他收下黃金。 聶政堅決不肯, 嚴仲子只好施禮而別。 嚴仲子走後, 聶政很是感慨, 他覺得自己一個屠戶, 地位卑微, 而這個廟堂之臣竟願與其結交(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 是很看重人的身份的), 肯定是瞭解自己的為人。 而在知道自己的心思後, 還是執意留下黃金, 如果不是真心交我這個朋友, 又豈能如此?這樣的恩德, 無論如何也當報答。

報友之恩

若干年後, 聶政母親去世了,

姐姐也已出嫁,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聶政覺得是時候報答嚴仲子當年對自己家的恩德了, 遂前往投奔。

嚴仲子見聶政前來, 欣喜異常。 寒暄過後, 聶政直截了當說明來意, 嚴仲子十分感動。 他告訴聶政, 自己的仇人便是韓國當朝丞相俠累。 自己之前曾派人前去刺殺過俠累, 但是沒有成功。 如今好朋友來幫忙, 我願為你多配幾個幫手。 聶政在瞭解到俠累食韓國之祿卻對秦國揶揄諂媚時, 內心的正義感瞬間被激發起來。 他細細思索一番後, 對嚴仲子說, 刺殺當朝丞相, 非同小可, 如果派去執行刺殺任務的人多了, 一來容易走漏風聲, 二來容易橫生枝節, 一旦牽連到嚴仲子, 事情就不好辦了。 為今之計, 我當一人前往, 行刺俠累。

聶政辭別嚴仲子,獨行到韓國。由於俠累府上警衛甚多、戒備森嚴,想要行刺,唯一靠譜的辦法,就是在俠累上朝、疏于防備之時下手,方能成功。但是,要想在上朝時行刺,就得進入王宮。怎麼進去呢?聶政想了一招:他當街彈琴,憑藉精湛的琴藝,吸引到無數人駐足圍觀。時間一長,消息傳入宮中。韓王聞訊後,便遣人招俠累入宮,令其彈琴助興。

機會來了,聶政將兵器藏在琴中,若無其事地進宮演奏。當時,韓王正與俠累商談。聶政見狀,便悠然自得地彈起琴來。優美的琴聲令現場的人們都聽得入了神,聶政趁俠累及衛士不備,迅速抽出兵器直撲俠累。俠累猝不及防,被聶政一擊斃命。看到有人行刺,回過神來的眾衛士群起而上,捉拿聶政。聶政且戰且走,連殺數十人,但自己也受了重傷。知道已不可能走脫,為了不連累他人,聶政毀掉自己的面容,挖出自己的雙眼,而後割開肚皮而死。

俠累的死讓韓王惱羞成怒,他下令將刺客的屍體懸掛於鬧市,誰能認出刺客身份便重金賞賜。但由於聶政已自毀容貌,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刺客究竟是誰。

姐弟同俠

很快,消息傳到了齊國。聶政的姐姐聶嫈(一作聶榮)聽聞之後,隱約覺得刺客可能會是弟弟,於是便立即動身趕往韓國。

見到屍體後,聶嫈發現這果然就是弟弟,不由得失聲痛苦,遂大聲說道,這就是所謂軹深井裡的俠士聶政啊,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是我的弟弟。周圍有人說,此人殺了丞相,國王震怒,欲重金懸賞得其身份,以便抓捕幕後主使及其餘有關之人,夫人難道沒聽說嗎?為何要來冒險認屍?聶嫈說,我豈能不知!當年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弟弟為我等考慮,未能報好友之恩。後來老母享盡天年後逝去,我也嫁了人,他這才慨然赴死。勇士為知己犧牲性命,義也。而如今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他死前自毀面容,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於我,情也。如此重情重義之人,我怎麼能因為害怕受到連累,而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聽罷此言,這整個街市上的人都肅然起敬。隨後,聶嫈高喊三聲“天哪”,終因過度哀傷,死在了聶政身旁。

百世流芳

聶政姐弟二人,一個義薄雲天,一個情深義重,被後世廣為傳頌,傳說中名曲《廣陵散》便是為紀念聶政而作。後來,《廣陵散》經嵇康改編之後在世間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仍不斷出現在諸多武俠作品之中。很明顯,人們已經普遍認為,聶政和《廣陵散》就是中國古代俠客精神的典型代表,二者相互成就、不可分割。

如今,世人都喜歡用“俠”來形容聶政這樣的義士。何謂“俠”?其實,俠不光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不只是風風火火闖九州。對親人盡情義,對朋友盡信義,對恩人盡禮義,對知己盡忠義,扶危而救難、助弱以除暴,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俠”的含義與體現。儘管今天有不少人都在批判聶政行刺俠累之事,但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家境貧寒,但聶政卻對錢財毫不動心;老母尚在、姐姐未嫁,他不輕易將性命許諾給他人,以免家人失去依靠;而盡孝之後,他又甘願為知己赴死,且死前還要自毀容貌,以免殃及他人。這種擔當、這種責任精神,難道不值得稱頌嗎?或許就像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說的那樣: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也正義因為有了像聶政這樣的俠士,五千年帝王將相的鐵血史才多了一抹人性的光輝和偉大。也正因如此,殺生成仁、捨生取義成為了很多人畢生的信念,聶政身後,侯贏、荊軻、朱家、原涉、劇孟等無數俠士,也將自己的名字印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永世流傳。

*作者:林森,字天俊。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聶政辭別嚴仲子,獨行到韓國。由於俠累府上警衛甚多、戒備森嚴,想要行刺,唯一靠譜的辦法,就是在俠累上朝、疏于防備之時下手,方能成功。但是,要想在上朝時行刺,就得進入王宮。怎麼進去呢?聶政想了一招:他當街彈琴,憑藉精湛的琴藝,吸引到無數人駐足圍觀。時間一長,消息傳入宮中。韓王聞訊後,便遣人招俠累入宮,令其彈琴助興。

機會來了,聶政將兵器藏在琴中,若無其事地進宮演奏。當時,韓王正與俠累商談。聶政見狀,便悠然自得地彈起琴來。優美的琴聲令現場的人們都聽得入了神,聶政趁俠累及衛士不備,迅速抽出兵器直撲俠累。俠累猝不及防,被聶政一擊斃命。看到有人行刺,回過神來的眾衛士群起而上,捉拿聶政。聶政且戰且走,連殺數十人,但自己也受了重傷。知道已不可能走脫,為了不連累他人,聶政毀掉自己的面容,挖出自己的雙眼,而後割開肚皮而死。

俠累的死讓韓王惱羞成怒,他下令將刺客的屍體懸掛於鬧市,誰能認出刺客身份便重金賞賜。但由於聶政已自毀容貌,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刺客究竟是誰。

姐弟同俠

很快,消息傳到了齊國。聶政的姐姐聶嫈(一作聶榮)聽聞之後,隱約覺得刺客可能會是弟弟,於是便立即動身趕往韓國。

見到屍體後,聶嫈發現這果然就是弟弟,不由得失聲痛苦,遂大聲說道,這就是所謂軹深井裡的俠士聶政啊,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是我的弟弟。周圍有人說,此人殺了丞相,國王震怒,欲重金懸賞得其身份,以便抓捕幕後主使及其餘有關之人,夫人難道沒聽說嗎?為何要來冒險認屍?聶嫈說,我豈能不知!當年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弟弟為我等考慮,未能報好友之恩。後來老母享盡天年後逝去,我也嫁了人,他這才慨然赴死。勇士為知己犧牲性命,義也。而如今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他死前自毀面容,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於我,情也。如此重情重義之人,我怎麼能因為害怕受到連累,而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聽罷此言,這整個街市上的人都肅然起敬。隨後,聶嫈高喊三聲“天哪”,終因過度哀傷,死在了聶政身旁。

百世流芳

聶政姐弟二人,一個義薄雲天,一個情深義重,被後世廣為傳頌,傳說中名曲《廣陵散》便是為紀念聶政而作。後來,《廣陵散》經嵇康改編之後在世間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仍不斷出現在諸多武俠作品之中。很明顯,人們已經普遍認為,聶政和《廣陵散》就是中國古代俠客精神的典型代表,二者相互成就、不可分割。

如今,世人都喜歡用“俠”來形容聶政這樣的義士。何謂“俠”?其實,俠不光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不只是風風火火闖九州。對親人盡情義,對朋友盡信義,對恩人盡禮義,對知己盡忠義,扶危而救難、助弱以除暴,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俠”的含義與體現。儘管今天有不少人都在批判聶政行刺俠累之事,但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家境貧寒,但聶政卻對錢財毫不動心;老母尚在、姐姐未嫁,他不輕易將性命許諾給他人,以免家人失去依靠;而盡孝之後,他又甘願為知己赴死,且死前還要自毀容貌,以免殃及他人。這種擔當、這種責任精神,難道不值得稱頌嗎?或許就像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說的那樣: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也正義因為有了像聶政這樣的俠士,五千年帝王將相的鐵血史才多了一抹人性的光輝和偉大。也正因如此,殺生成仁、捨生取義成為了很多人畢生的信念,聶政身後,侯贏、荊軻、朱家、原涉、劇孟等無數俠士,也將自己的名字印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永世流傳。

*作者:林森,字天俊。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