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神秘的“河圖洛書”,誘人的“宇宙魔方”

“河圖洛書傳說”是關於“河出圖”、“洛出書”等相關故事的民間傳說體系, 主要包括河南洛陽孟津縣龍馬負圖、洛寧縣神龜貢書等內容, 千百年來, 備受歷代帝王和大儒雅士的關注。 河圖和洛書是兩幅奧秘無窮的數位圖案, 被稱為河洛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源和“宇宙魔方”, 至今仍披著一層神秘面紗。 2014年12月3日, 河圖洛書傳說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

孟津縣龍馬負圖寺

紅牆、綠琉璃瓦再配以門兩側的“河圖之源”、“人文之祖”字樣, 盡顯孟津龍馬負圖寺的莊嚴肅穆與卓爾不群。 龍馬負圖寺坐落在黃河與圖河交匯處, 遠古時期, 伏羲氏在這裡發現了龍馬, 因而也發現了河圖, 後依據河圖而畫八卦。 寺內“龍馬負圖處”古碑所立之處, 正是當年龍馬所經之地。 這些故事, 明顯的帶有帶有濃郁的神話色彩。 但龍馬負圖寺周圍, 至今仍然留有不少遺跡,

如“圖河”、“圖河故道”古碑、“卦溝”、卦溝村、負圖村、上河圖村、下河圖村等。

龍馬負圖寺中的“龍馬負圖處”古碑

邁過寺門, 是一尊淺色的龍馬石雕, 龍馬仰天而立, 栩栩如生。 龍馬石雕兩側的地上, 是兩幅大的河圖與洛書數位圖案。 河圖洛書是以黑點和白點構成,

整體上排列成矩陣的兩幅圖式。 河圖含有1至10共10個自然數, 洛書含有1至9共9個自然數。 其中, 由黑點構成的數為偶數, 由白點構成的數為奇數。 河圖, 以兩個數字為一組, 分成五組, 以數5, 10居中;洛書, 以數5居中, 其餘8個數均勻分佈在八個方位。 其中, 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 其和皆等於15, 十分奇妙。

伏羲殿內, 有一塊鐫刻著“一畫開天”四字的石碑, 這是清雍正年間河南府知府張漢所寫。 殿內還陳列有歷代關於龍馬負圖、伏羲畫卦的名人碑刻。 據傳, 伏羲在這裡降伏龍馬以後, 將其圈養于圖河岸邊, 以龍馬背負圖點創造了先天八卦。 八卦的第一卦為乾卦, 代表天, 乾卦的第一畫是一條短線, 因此後世有“一畫開天”的說法。 宋代陸遊在《讀易》詩中寫道:“無端鑿破乾坤秘, 禍始羲皇一畫時。

由於河圖洛書被寫進《易經》和《尚書》中, 從過去到當代, 河洛圖書備受歷代帝王、政治風雲人物及大儒關注, 關於它的記載、爭議與研討一直沒有間斷。 《周易·係詞》記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意思是說, 黃河出現“河圖”, 洛河出現“洛書”, 聖人取法于它。 《尚書·顧明》中說:伏羲氏統領天下之時, 龍馬負圖出河, 伏羲便根據河圖而畫了八卦。

2014年6月份,央視《故鄉》欄目組為拍攝10集系列紀錄片《老子足跡》,來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取景。欄目組之所以來此拍攝三十六宮先天八卦,是因為這裡是中國易學文化的發源地。作為華夏文明之根的《易經》,它的陰陽學說及其變化規律、先後天八卦思想等對老子的道家思想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根基和淵源。

“洛出書”的傳說同樣籠罩著神秘色彩,洛書開了幻方世界的先河,被稱為“數學之母”。洛陽市下屬的洛甯縣長水鄉,被認定是當年“神龜貢書”的地方。所謂神龜貢書,就是神龜背上排列成的“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圖形,因神龜出自洛河,後人將其稱為“洛書”。大禹得之而反復琢磨,最後依次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次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即《尚書》記載的“洪範九疇”。 古人稱“洛書者,數之源也”。與河圖相比,洛書只用了9個自然數,排列成一個正方形,形成華夏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且奇妙結構和無窮變化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服。

洛甯縣長水鄉西長水村的“洛出書處”古碑

長水鄉西長水村河邊,有一塊碩大的石頭,像是一隻爬行的大龜,當地人稱其為“靈龜石”。西長水村群眾付建林家珍藏著兩塊“洛出書處”石碑。一塊是“洛出書處”漢魏古碑,碑額刻有圭首圖案;一塊石碑是清雍正二年所立,“洛出書處”四字為河南府知府張漢所寫。

洛陽王城公園內的兩幅河圖洛書圖式

河圖與洛書,陰陽相抱,不可分割。河圖推演先天八卦,洛書推演後天八卦,河洛二圖旋轉生成太極。由於河圖洛書符號顯示的資訊具有神秘性和不確定性,這給後人提供了豐富的想像餘地和廣闊的思維空間。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王永寬在所著的《河圖洛書探秘》一書中說:“河圖洛書是一個誘人的迷,是一個蘊含豐富的知識迷宮,是一個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資訊之源。”

龍馬負圖寺中的龍馬石雕

王永寬認為,河圖洛書與中國古代文化的許多分支學科的內容都有密切聯繫。由於從河圖產生了八卦,因此與八卦有關的占卜、堪輿等都要涉及河圖洛書。由於從洛書產生了“洪範九疇”,因此與治國安邦有關的政治學說、禮儀制度等也要涉及河圖洛書。由於宋代人所繪河圖洛書圖畫的直觀性和神秘性,這種白圈黑點的河圖洛書又同古代陰陽五行學說、數學、音律、中醫等有一定的聯繫。

2014年6月份,央視《故鄉》欄目組為拍攝10集系列紀錄片《老子足跡》,來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取景。欄目組之所以來此拍攝三十六宮先天八卦,是因為這裡是中國易學文化的發源地。作為華夏文明之根的《易經》,它的陰陽學說及其變化規律、先後天八卦思想等對老子的道家思想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根基和淵源。

“洛出書”的傳說同樣籠罩著神秘色彩,洛書開了幻方世界的先河,被稱為“數學之母”。洛陽市下屬的洛甯縣長水鄉,被認定是當年“神龜貢書”的地方。所謂神龜貢書,就是神龜背上排列成的“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圖形,因神龜出自洛河,後人將其稱為“洛書”。大禹得之而反復琢磨,最後依次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次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即《尚書》記載的“洪範九疇”。 古人稱“洛書者,數之源也”。與河圖相比,洛書只用了9個自然數,排列成一個正方形,形成華夏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且奇妙結構和無窮變化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服。

洛甯縣長水鄉西長水村的“洛出書處”古碑

長水鄉西長水村河邊,有一塊碩大的石頭,像是一隻爬行的大龜,當地人稱其為“靈龜石”。西長水村群眾付建林家珍藏著兩塊“洛出書處”石碑。一塊是“洛出書處”漢魏古碑,碑額刻有圭首圖案;一塊石碑是清雍正二年所立,“洛出書處”四字為河南府知府張漢所寫。

洛陽王城公園內的兩幅河圖洛書圖式

河圖與洛書,陰陽相抱,不可分割。河圖推演先天八卦,洛書推演後天八卦,河洛二圖旋轉生成太極。由於河圖洛書符號顯示的資訊具有神秘性和不確定性,這給後人提供了豐富的想像餘地和廣闊的思維空間。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王永寬在所著的《河圖洛書探秘》一書中說:“河圖洛書是一個誘人的迷,是一個蘊含豐富的知識迷宮,是一個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資訊之源。”

龍馬負圖寺中的龍馬石雕

王永寬認為,河圖洛書與中國古代文化的許多分支學科的內容都有密切聯繫。由於從河圖產生了八卦,因此與八卦有關的占卜、堪輿等都要涉及河圖洛書。由於從洛書產生了“洪範九疇”,因此與治國安邦有關的政治學說、禮儀制度等也要涉及河圖洛書。由於宋代人所繪河圖洛書圖畫的直觀性和神秘性,這種白圈黑點的河圖洛書又同古代陰陽五行學說、數學、音律、中醫等有一定的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