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只有來到這個地方 你才能正真體會到攻守之道

武當山, 中國道教聖地, 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 古有“太岳”、“玄岳”、“大嶽”之稱。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 西靠車城十堰市 , 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 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 明代, 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 被尊為“皇室家廟”。 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 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1994年12月, 武當山古建築群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 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

2010至2013年, 武當山分別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公園”。

武當山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 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風景區。 武當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

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 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武術, 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 元末明初, 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 開創武當派。

武當山周邊高峰林立, 天柱峰海拔1612米。 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 中央呈塊狀突起, 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構成, 局部有花崗岩。 岩層節理發育, 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 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 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 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勝景, 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整體佈局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北至響水河旁石牌坊為80千米,南至鹽池河佑聖觀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龍廟50千米,東至界山寺35千米。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主題突出,井然有序。武當山古建築群還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保持了武當山的自然原始風貌。工匠們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廣狹”、“定其規則”、“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的原則來設計佈局。營建武當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從陝西、四川等地採買。營建時,充分利用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岩澗的奇峭幽邃,使每個建築單元都建造在峰、巒、岩、澗的合適位置上,其間距的疏密、規模的大小都佈置得恰到好處,使建築與周圍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混為一體的藝術效果。綜觀武當山古建築群,薈萃了中國古代優秀建築法式,集中體現了皇宮的宏偉壯麗,道教的神奇玄妙,園林的幽靜典雅,民間的淳樸節儉等多種特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傳統建築風格。明代張開東把武當山的建築稱為“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張金闕琳宮之勝,亦寰宇所無”。

1982年,國務院公佈武當山為全重點風景名勝區時,稱武當山古建築群“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的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1994年12月17日,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整體佈局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北至響水河旁石牌坊為80千米,南至鹽池河佑聖觀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龍廟50千米,東至界山寺35千米。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主題突出,井然有序。武當山古建築群還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保持了武當山的自然原始風貌。工匠們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廣狹”、“定其規則”、“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的原則來設計佈局。營建武當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從陝西、四川等地採買。營建時,充分利用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岩澗的奇峭幽邃,使每個建築單元都建造在峰、巒、岩、澗的合適位置上,其間距的疏密、規模的大小都佈置得恰到好處,使建築與周圍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混為一體的藝術效果。綜觀武當山古建築群,薈萃了中國古代優秀建築法式,集中體現了皇宮的宏偉壯麗,道教的神奇玄妙,園林的幽靜典雅,民間的淳樸節儉等多種特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傳統建築風格。明代張開東把武當山的建築稱為“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張金闕琳宮之勝,亦寰宇所無”。

1982年,國務院公佈武當山為全重點風景名勝區時,稱武當山古建築群“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的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1994年12月17日,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