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10種媽媽,更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媽媽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 媽媽的一切, 包括媽媽的形象、媽媽的做人原則、媽媽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

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 專家研究表明, 母親是怎樣的人, 孩子有70%的基因會像母親。 教育孩子對每個當媽媽的人來說是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每個孩子都各有各的不同, 每個媽媽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

以下這十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 你上榜了嗎?

1、用心工作的媽媽

很多職場媽媽因為無法長時間陪伴成長中的孩子, 而常常湧出很深的愧疚感與罪惡感, 認為自己做為母親是失職的, 有的甚至想離職回家帶孩子。

研究說話:經過對50年來關於“婦女工作是否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這個課題的所有研究進行分析, 可以做出結論:

“在3歲以前媽媽就重返工作的孩子和被全職媽媽照顧的孩子相比, 學習成績絲毫不差, 也沒有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 事實上, 在某些情況下, 前者表現得更好。 這和大家普遍理解的全職媽媽付出的時間越多, 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越好恰恰相反。 ”

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 需要跟他最親近的人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當孩子的思辨能力開始產生時, 他更需要一個有實力的夥伴, 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僅僅滿足于常常“賴”在他們身邊, 卻不能給他們思想的養料, 孩子會感到不滿意。

2、鼓勵孩子犯錯的媽媽

有一位醫學領域有過重要發現的科學家,

記者採訪他, 問他為什麼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造力, 究竟是什麼方法能使他超乎凡人時, 他說自己能有所成就, 和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大有關係的。

“鼓勵孩子犯錯”的觀點會受到許多中國父母的排斥, 他們會覺得這樣不可理喻。 當然, 這裡的“錯誤”並不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 而是孩子在求知過程中因認知能力的稚嫩導致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

然而, 少有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每當孩子犯錯之後, 成人輕則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責, 重則一番懲罰和打罵, 讓孩子幼小的身心飽受摧殘。 試問, 這些做法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孩提時代多犯一些錯誤, 小時候犯錯是為了保證孩子在踏上社會後少犯致命的錯誤。

3、“懶”媽媽

有人說, “中國媽媽”是世界上最累的媽媽。

我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還要操心孩子的學習。 早上給孩子做好早餐, 催促他起床, 幫他整理書包, 送他去上學;下午接他回家, 陪他讀書,給他檢查作業,輔導功課……

媽媽們為孩子忙前顧後,累得心力交瘁,但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領媽媽的“勤”,依然我行我素,調皮貪玩,成績沒有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勤快”的自己身上。由於你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培養孩子也是一樣的,真的,當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之後,家長就可以輕鬆很多了。

4、愛老公勝過愛孩子的媽媽

聽的人有點失望,這算是經驗嗎——對老公比對孩子還要好?這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生活中的常識,很多人都是反著來的,對孩子比對伴侶要好得多。因為孩子小,需要照顧,需要寵愛,而伴侶都是成年人了,不必太上心。

在夫妻關係親密的家庭裡,孩子才會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信任、合作、安全感、尊重和愛,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夫妻關係如果出現問題,孩子通常會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如果父母間經常冷戰或者爭吵,很容易造成孩子敏感、自卑、膽小甚至暴力等極端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與別人的相處。

因此,當你一門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時,別為無暇顧及二人世界而找藉口,因為,只有夫妻感情健康,寶貝的成長環境才會是幸福而明朗的。與伴侶分享彼此的愛,讓這份愛來滋養你們的小家庭,這也是你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5、幽默的媽媽

很多媽媽在心煩的時候容易將怒火傾瀉到孩子身上。在這種硝煙彌漫的時候,幽默就派上用場了。

幽默能緩解僵局,幽默可以把一場爭吵瞬間轉化為一場嬉鬧,幽默更是可以把尷尬變成會心一笑。

孩子喜歡活潑幽默的媽媽。在孩子面前做媽媽的也應該是“孩子”,會玩會鬧。

媽媽和孩子在一起時不必總是一本正經、不怒自威,媽媽應該有幽默感,雖然這可能是爸爸擅長的。必要的幽默技能會使孩子感受到媽媽特有的智慧與寬容,他們的心會與媽媽靠得更近。

如果媽媽時常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就有助於把他培養成一個幽默的人。

6、“笨”媽媽

不少媽媽以為在學習上幫助孩子越多,孩子的學習就能更上一層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你幫孩子越多,孩子將以更多的“依賴”回饋,不僅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還會將孩子養成一個隻會單方接受資訊的“木偶”,而不是一個會自主思考和尋找答案的人。

當孩子問出一些問題時,媽媽不妨把問題重新拋給孩子。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以採用其他手段來幫助孩子解答,比如說帶著孩子一起從書裡找答案。

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從今天起,做一個“笨”媽媽,你的孩子會更優秀哦!

7、愛閱讀的媽媽

其實孩子越來越大,我們能教他的越來越少,而書籍,才是可以永遠為他答疑解惑、給他無私幫助、向他展示大千世界的良師益友。

我們常說“書香世家”,可見我們相信,書有香氣,可以侵染整個家庭的氛圍。媽媽愛讀書,孩子也會好奇是什麼這麼吸引媽媽,自己也會跟著效仿,找到讀書的樂趣。

所以,無論處在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停止閱讀、學習,因為那是你智慧和氣質的支撐。

8、愛美的媽媽

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的重心也隨之發生改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孩子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有的媽媽認為,為了孩子自己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沒有私人生活,哪怕熬成“黃臉婆”,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豈不知,有調查報告顯示,注重外在的母親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比別的孩子更有自信。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實踐證明,美麗會讓女人變得自信、開朗。這裡所說的美麗並不僅僅指的是容顏的美麗。美麗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媽媽的生活中可以不只是有孩子、有家庭,媽媽們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生活過得精彩,媽媽自然會樂觀、開朗,孩子也會受媽媽的影響,變得活潑、自信。

9、孝敬長輩的媽媽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大的成就。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 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媽媽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媽媽的一切,包括媽媽的形象、媽媽的做人原則、媽媽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

也許很多人不會認真地思考和承認這個問題,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不能否認的真理!

10、精彩做自己的媽媽

房祖名說:“基本上我媽,我覺得對我來講,是犧牲了她的一生吧。就從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她的時間,她所想的,她所有的。”

為孩子犧牲,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國媽媽的現狀。可我想說,這,並不偉大。

如果你一味的為了做個"偉大的媽媽",而放棄了自我。你全部的追求和焦點會不斷的向孩子傾斜,生活會逐漸失去平衡。

我們希望放棄自己,來成就一個健康、快樂、幸福有尊嚴的孩子。但很遺憾的是,孩子活出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恰恰是我們本身的樣子。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往往會活出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陪他讀書,給他檢查作業,輔導功課……

媽媽們為孩子忙前顧後,累得心力交瘁,但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領媽媽的“勤”,依然我行我素,調皮貪玩,成績沒有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勤快”的自己身上。由於你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培養孩子也是一樣的,真的,當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之後,家長就可以輕鬆很多了。

4、愛老公勝過愛孩子的媽媽

聽的人有點失望,這算是經驗嗎——對老公比對孩子還要好?這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生活中的常識,很多人都是反著來的,對孩子比對伴侶要好得多。因為孩子小,需要照顧,需要寵愛,而伴侶都是成年人了,不必太上心。

在夫妻關係親密的家庭裡,孩子才會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信任、合作、安全感、尊重和愛,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夫妻關係如果出現問題,孩子通常會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如果父母間經常冷戰或者爭吵,很容易造成孩子敏感、自卑、膽小甚至暴力等極端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與別人的相處。

因此,當你一門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時,別為無暇顧及二人世界而找藉口,因為,只有夫妻感情健康,寶貝的成長環境才會是幸福而明朗的。與伴侶分享彼此的愛,讓這份愛來滋養你們的小家庭,這也是你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5、幽默的媽媽

很多媽媽在心煩的時候容易將怒火傾瀉到孩子身上。在這種硝煙彌漫的時候,幽默就派上用場了。

幽默能緩解僵局,幽默可以把一場爭吵瞬間轉化為一場嬉鬧,幽默更是可以把尷尬變成會心一笑。

孩子喜歡活潑幽默的媽媽。在孩子面前做媽媽的也應該是“孩子”,會玩會鬧。

媽媽和孩子在一起時不必總是一本正經、不怒自威,媽媽應該有幽默感,雖然這可能是爸爸擅長的。必要的幽默技能會使孩子感受到媽媽特有的智慧與寬容,他們的心會與媽媽靠得更近。

如果媽媽時常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就有助於把他培養成一個幽默的人。

6、“笨”媽媽

不少媽媽以為在學習上幫助孩子越多,孩子的學習就能更上一層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你幫孩子越多,孩子將以更多的“依賴”回饋,不僅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還會將孩子養成一個隻會單方接受資訊的“木偶”,而不是一個會自主思考和尋找答案的人。

當孩子問出一些問題時,媽媽不妨把問題重新拋給孩子。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以採用其他手段來幫助孩子解答,比如說帶著孩子一起從書裡找答案。

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從今天起,做一個“笨”媽媽,你的孩子會更優秀哦!

7、愛閱讀的媽媽

其實孩子越來越大,我們能教他的越來越少,而書籍,才是可以永遠為他答疑解惑、給他無私幫助、向他展示大千世界的良師益友。

我們常說“書香世家”,可見我們相信,書有香氣,可以侵染整個家庭的氛圍。媽媽愛讀書,孩子也會好奇是什麼這麼吸引媽媽,自己也會跟著效仿,找到讀書的樂趣。

所以,無論處在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停止閱讀、學習,因為那是你智慧和氣質的支撐。

8、愛美的媽媽

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的重心也隨之發生改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孩子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有的媽媽認為,為了孩子自己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沒有私人生活,哪怕熬成“黃臉婆”,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豈不知,有調查報告顯示,注重外在的母親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比別的孩子更有自信。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實踐證明,美麗會讓女人變得自信、開朗。這裡所說的美麗並不僅僅指的是容顏的美麗。美麗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媽媽的生活中可以不只是有孩子、有家庭,媽媽們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生活過得精彩,媽媽自然會樂觀、開朗,孩子也會受媽媽的影響,變得活潑、自信。

9、孝敬長輩的媽媽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大的成就。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 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媽媽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媽媽的一切,包括媽媽的形象、媽媽的做人原則、媽媽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

也許很多人不會認真地思考和承認這個問題,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不能否認的真理!

10、精彩做自己的媽媽

房祖名說:“基本上我媽,我覺得對我來講,是犧牲了她的一生吧。就從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她的時間,她所想的,她所有的。”

為孩子犧牲,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國媽媽的現狀。可我想說,這,並不偉大。

如果你一味的為了做個"偉大的媽媽",而放棄了自我。你全部的追求和焦點會不斷的向孩子傾斜,生活會逐漸失去平衡。

我們希望放棄自己,來成就一個健康、快樂、幸福有尊嚴的孩子。但很遺憾的是,孩子活出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恰恰是我們本身的樣子。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往往會活出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