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娜仁滿都拉:把失傳的蒙古民族樂器找回來,傳出去

還原樂器不僅僅是行使, 還有音色最為重要

自從有了這個蒙古民族傳統樂器展示館, 常來公園散步的李阿姨就總要進來看看,

她告訴記者:“我本身很喜歡音樂, 一聽到這悠揚的琴聲我就忍不住跟著音樂哼上幾句。 館裡還有蒙古樂器培訓班, 附近很多居民已經報名啦, 估計以後還會有人組織跳舞呢, 想到這心裡就高興。 ”

在展示館的展架上, 記者看到各種工藝的馬頭琴, 還有蒙古鼓、口弦琴、圖布秀爾和朝爾, 還有好多是從未見過的, 據說這些就是內蒙古蒙古民族傳統樂器展示館的創始人娜仁滿都拉和他的父親烏力吉還有弟弟圖力古爾親手製作的有資料記載的失傳多年的蒙古民族傳統樂器。 其實, 開設藝術培訓班、豐富居民生活, 只是烏力吉父子三人夢想的開始。 一生對蒙古民族樂器的熱愛催生了讓兒子傳承民族文化的夢想,

也更讓父子三人有了共同的追求, 那就是:尋找失傳的蒙古族樂器, 將蒙古族音樂傳播到世界各地……

娜仁滿都拉正在調試馬頭琴

娜仁滿都拉的父親烏力吉, 從1978年跟隨拉西德力格老師學習製作馬頭琴, 就再也沒有放下手裡的刻刀, 一握就是40年。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團《萬馬奔騰》演出專用馬頭琴就是烏力吉擔任製作的。

烏力吉對蒙古族樂器的喜愛深深地影響著兩個兒子。 大兒子娜仁滿都拉本打算走求學之路, 但父親一定要讓他學習演奏和製作馬頭琴的手藝。 一年之後, 當娜仁滿都拉演奏出第一首完整的曲子時, 才開始真心喜歡上馬頭琴, 從那時起, 就再也放不下啦。

“馬頭琴的泛音演奏法, 不僅可以演奏蒙古音樂, 還可以演奏西洋音樂和中國傳統戲劇, 而馬頭琴旋律優美、氣息寬闊、感情深沉, 什麼樂器都不能代替。 我想蒙古民族的音樂是無邊無盡的, 光是馬頭琴就有無窮的魅力, 那麼其它的蒙古民族樂器是不是也這樣呢?我就想著開個展示館,

把蒙古民族的所有樂器都展示出來, 讓大家瞭解我們蒙古民族樂器, 瞭解蒙古民族音樂文化。 ”

正在刻木的娜仁滿都拉

娜仁滿都拉的夢想就是父親和弟弟的夢想, 父子三人開始了艱難的樂器還原之旅。 面對許多失傳許久的民族傳統樂器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記錄,

他們曾感到悲哀與無助。 “後來, 是父親點醒了我們。 父親說我們自己就是手藝人, 我們自己把這些失傳的樂器做出來。 父親的話猶如黑暗中的燈塔, 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回想當時的情景, 娜仁滿都拉激動萬分。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萬馬奔騰》演出之後, 為了尋找更多、更準確的資料, 娜仁滿都拉拜訪了內蒙古藝術學院蒙古音樂研究所的教授並獲得了160多件失傳的蒙古民族樂器的資料。 之後, 父子三人就照著材料上的圖案及其描述做起來, 不知廢了多少木頭。 如今, 將近十年時間, 還原的30多件民族樂器就擺放在展覽館中, 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參觀和學習。

面對這些成績, 娜仁滿都拉感慨地說:”目前, 有些樂器只做到了形似,而音色和結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雖然很漫長,但我們會堅持,接下來還有好多事要做。蒙古族有著輝煌的歷史,蒙古族的音樂也必然不是單一的。將來,我要建一座蒙古民族傳統樂器博物館,讓世界更多的人瞭解和學習蒙古民族樂器與音樂文化,從而弘揚我們中國的民族文化。”

有些樂器只做到了形似,而音色和結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雖然很漫長,但我們會堅持,接下來還有好多事要做。蒙古族有著輝煌的歷史,蒙古族的音樂也必然不是單一的。將來,我要建一座蒙古民族傳統樂器博物館,讓世界更多的人瞭解和學習蒙古民族樂器與音樂文化,從而弘揚我們中國的民族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