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希巴姆土質大樓不塌之謎

在面向阿拉伯海的葉門東部, 有一片乾旱的哈達拉毛谷地, 黃沙中隱伏著一簇白色的建築物, 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由土壘成的摩天大樓高聳入雲, 氣度非凡。 這就是被稱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之一的希巴姆土城。

高大的城牆圍護著中這座世紀的土城。 城內560多幢大樓高低錯落, 鱗次櫛比, 坐北朝南, 蔚為奇觀。 樓房高者十幾層, 低者六七層, 其中30座清真寺格外堂皇。 在這裡, 所有樓房除了清真寺外, 屋頂全部都沒有房檐, 牆面直切, 窗戶朝裡開, 沒有外部的陽臺, 也沒有外部廊柱。 這些土樓都是生土坯建造的,

外部塗以白灰漿。 具體做法是:將泥土和草及穀殼拌好, 打造成型, 風乾而成泥磚, 層層壘高。 幾百年來, 這些土樓無一倒塌, 就像水泥建築一樣完好如初,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是什麼原因使得希巴姆土質大樓能夠經受住幾百年的風風雨雨而沒有損壞呢?科學家們也難得其解。

有人說, 土質摩天樓不塌有賴於希巴姆人超群的建築技藝。 7世紀,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 哈達拉毛谷地是最早皈依的一個地區, 因而出了許多傳教士。 這些宗教職業者跨過阿拉伯海和亞丁灣, 到各國去傳播《古蘭經》, 商人隨之前往開展對外貿易。 他們帶回財富和先進的文化技術, 在13世紀前後營建樓房, “摩天樓”蔚然成林。 然而, 建築中最傷腦筋的是方圓百里內無石可采, 人們只能就地取材, 以泥代石壘樓。 而正是自然的限制, 為人類留下了泥樓奇觀。

但大多數人認為, 這一說法顯然是不夠全面的。 只要注意一下當地的乾旱氣候和黏土的品質, 就可以看出人為因素並不是主要因素。 這裡終年基本無雨, 就算有雨也是那種濕不了屋牆的毛毛小雨, 最重要是年降水量和每次的降水量都非常小。 兼之泥土極黏, 與草筋凝固後如同混凝土塊, 風雨難以侵蝕泥屋, 所以可安然屹立。

土樓群還能屹立多少年?近年來谷地地下水位上升, 直接威脅著地上掘土建築的安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與葉門政府合作, 籌款組織維修加固, 以阻止這一人間奇跡毀在現代人的手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