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索蒙山自然與文化,揭秘顓臾古國塵封千年的歷史

古老的蒙山, 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 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被古人視為華夏神山, 天下大宗。 蒙山在典籍《詩經魯頌》中就有記載:“奄有龜蒙, 遂荒大東”。 道教名人莊周、紫陽真人、王詡(鬼穀子)等都曾隱居修煉于蒙山。 其中, 縱橫家之祖、數術之崇鬼穀子, 教授弟子百余人, 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皆為其弟子, 在蒙山風景區留有眾多遺跡和傳說。

11月11日, 臨沂市民大講堂邀請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總工程師、東蒙文化研究院院長、臨沂大學特聘教授王照波揭秘顓臾古國塵封千年的歷史。 通過對漢字中“化石”一般的“顓臾”的說文解字, 追溯到顓臾古國的祭祀活動, 圖騰文化及歷史變遷, 也展示了蒙山在遠古時期的文化源頭與屬性。

以地質、地理、考古與古籍查證相結合, 以山野調查為第一手材料, 在查閱了五萬多塊甲骨文基礎上, 王照波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

華夏文化的太昊氏族, 在泰山蒙山以南的汶泗兩河流域逐漸壯大, 其將蒙山上的天黿神龜視為氏族的祖神, 對其進行“叩首至地、親吻大地、獻人祭之禮祭祀蒙山”的祭祀活動, 使得蒙山成為華夏民族初創時的神山, 壯大的華夏民族南遷,

在征戰、融合的過程中, 在龜圖騰的基礎上逐漸演化為龍圖騰。 此後, 從事“顓臾”活動的太昊後人就堅守在蒙山山前, 守祭著祖神天黿, 蒙山的天黿文化逐漸演化出顓臾文化、祭山文化、道教文化、長壽文化等。 在秦始皇橫掃六國後, 顓臾灰飛煙滅, 在其建立起唯我獨尊的專制帝國後, 原始的蒙山“顓臾”被泰山“封禪”代替。

在王照波看來, 顓臾, 既是一個古國名, 也是一種類似泰山封禪的祭祀儀式規程, 更是華夏遠古文化的圖騰地。 顓臾, 這如化石一般沉默在歷史中的文字, 是聯結蒙山祭山, 揭開蒙山文化面紗的牛鼻子所在。

顓臾古國故址, 在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蒙山旅遊區柏林鎮固城村, 至今尚有名叫“顓臾村”的村落。 巧合的是, 天黿神龜、顓臾古城池中心與祭壇恰好是三點一線。 王照波據此推測, 上古人類已經掌握了確定城池對角線中心以及三點連線的測繪技巧。 畢竟, 在遠古時代, 祭祀之事向來被視為連接人神的頭等大事。

古老的蒙山, 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 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被古人視為華夏神山, 天下大宗。 蒙山在典籍《詩經•魯頌》中就有記載:“奄有龜蒙, 遂荒大東”。

在有著近三十年地質勘查生涯的王照波眼裡, 蒙山文化起源於龜圖騰、龜文化, 源于蒙山的龜型地貌, 而龜型地貌則起源于蒙山26億年前變質作用形成的片麻理構造。 探索蒙山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無疑是一條理解蒙山、讀懂蒙山的新途徑。

探索蒙山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無疑是一條理解蒙山、讀懂蒙山的新途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