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金玉恒有而宣銅彝器傳世頗稀

宣德銅器都鑄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銘文, 其字體結構嚴謹、工整規範、氣韻連貫、剛勁有力, 系當時書法大家手書後鑄造。 銅器無論造型、紋飾、人物等雖有仿古的成分, 但都有許多變化而具備宣德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徵, 為宮廷繪畫大師和工藝雕刻大師的合作結晶, 造型宏偉渾圓、莊重古樸, 紋飾粗獷、流暢、自由豪放, 與同時期風格特徵相似, 人物生動傳神, 精美絕倫。 正值永宣盛世, 因此宣銅彝器代表了明代制銅工業的最高水準, 其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無法估量, 為大中華一代蓋世瑰寶!其文化藝術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達官貴人、文人雅士,

上至帝王將相, 商賈, 下至庶民無不為宣德銅器之魅力所折服。

這款大明宣德年間的銅八仙人物紋執壺, 銅胎, 帽形小蓋, 蓋頂飾小圓鈕。 蓮瓣圓口, 凸唇, 長細頸, 壺腹大致呈圓形, 鳳形流, 龍頭柄, 壺身鏤雕八仙,

高圈足。 壺體以園雕、高浮雕、陰刻組合紋飾, 生動準確地塑造出了“八仙”的傳統藝術形象以及壺面回紋、雲紋等各種圖像。 八仙紋, 是一種典型的宗教紋樣, 以八仙為題材。 “八仙”即漢鍾離、呂洞賓、李鐵拐、曹國舅、藍采和、張果老、韓湘子、何仙姑, 相傳他們得道成仙, 各有一套本領, 故有“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之說, 習稱八仙紋或八仙圖。 民間祝壽多以八仙為題, 稱“八仙祝壽”。 通觀整體造型莊重華貴, 別致生動, 紋飾刻畫細膩精准, 尤其是八仙紋栩栩如生, 仙氣繚繞姿態萬千, 並加以凸突紋飾的處理, 使該器更具皇家氣概而顯得無與倫比!古代鎏金銅器多通體鎏金, 僅在紋樣部分鎏金的器物發現較少, 十分少見。 這種流暢、穩重而飽滿的結構和華麗的紋飾,
及底足內鏨刻“大明宣德”的底款, 為典型的明代鎏金銅器藝術風格, 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諮詢:Molishang819

明代宣德銅器極其罕見。 宣德銅器開一代銅器之先河, 把我國古代的青銅合金技術推向了一個頂峰。 據《宣德彝器錄》記載:明宣德年間, 宣宗朱瞻基因見郊壇宗廟及內廷所陳設之鼎彝(禮器)均非古制, 遂生復古之心, 於是在宣德三年敕諭工部侍郎吳邦佐、呂震等人仿照宋人《考古圖》、《博古圖》諸書所記商周青銅器器形, 鑄造仿古銅器, 此外亦令仿造內府所藏名窯四款式典雅者鑄銅器。 當時所鑄以上兩類仿古銅器達三千三百餘件[鼎、壺、尊、豆、爐等祭祀用禮器]。 這些仿古銅器, 除部分歸宮廷留用外,

還奉敕分與諸王府, 因而得以流傳至各地(《宣德彝器圖譜》)。 這批銅器所用銅材全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風磨銅, 經宣德皇帝要求十二煉後鑄造。 因此, 所鑄銅器的銅質精細精良, 顯得珠光寶氣, 在暗淡處能發出奇異的光澤, 十分動人心扉。

宣德銅器銅質精良、精細, 在暗淡處能發現奇異的光澤, 難怪乎明景泰兵部尚書于謙對宣德銅器之美這樣評價:“色似黃金, 音如鐘磬”, 明嘉靖著名書法大家、文史學家南京應天府通判祝允明讚歎宣德銅器:“當與商彝周鼎共寶、金玉同價, ------金玉恒有而宣銅彝器傳世頗稀。 ”這批銅器鑄好後就封窯不鑄了, 七年後宣宗駕崩, 後來, 由於戰亂等各種原因(特別是1449年10月, 北方數十萬瓦剌軍圍攻北京城達數十日, 燒殺、獵取;還有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故宮收取變造和銷毀---), 因此, 存世十分罕見,但也許有極其稀少的隨著主人去了地下世界, 而後來又傳世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